《人生的第一位老师——随忆童年琐碎事之一》

Qian Guoyi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晨醒来,打开手机,知道又到一年中的教师节了。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方老师。其中的那些琐碎往事,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深刻的痕迹,以至于影响了我一生的许多生活习惯和人生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应该是1964年秋天,我进入杭州的众安桥小学读书。刚从全托的幼儿园出来,可以自由地在马路上玩耍,心情不要太高兴了。哪怕是路上遇到两只小猫小狗打架,都滋滋有味地看着,直到它们尽兴而散,我才会无奈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母亲在外地工作,一个月能回来一次已经很不容易了。父亲工作忙,早晨和我一起出门,晚上还要我先回家,有时星期天也出差在外,因此我基本上属于彻底放养的那种。于是大人们给我买了食堂的饭菜票,自己去找食吃。好像吃饭的地方,就在小学左侧斜对面当时的浙江日报馆食堂。对于一个不明事理的幼童,这样的生长环境其实是非常不合适的。按现在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还好,那时候只有阶级敌人,基本没有坏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没有人约束,第一个月的饭菜票就前吃后空。有时候遇到好吃的,就使劲地吃,以至于吃得太饱了,坐下去都困难。有时候饭菜票不够,或者贪玩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就干脆饿一顿饭。如此这般,本身就是小身板的我,有几次居然在课堂上饿晕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概在我上学后二个月左右,方老师上门来家访,其实是专程来和我父母协调,如何安排我吃饭的问题。从此,我的饭菜票全部交给她,每顿午饭前,她给我适量的饭菜票,带我去食堂一起吃饭,并且教我如何荤素配菜。每顿晚餐时,她再给我适量的饭菜票,让我自己去食堂吃,还嘱咐我如何合理安排使用饭菜票。有几次星期天父母不在杭州,我就干脆跟到她家去蹭吃蹭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面所有的附加服务都是义务免费的,千万不要用现在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许多年以后,父母们还常常念叨上面这些往事,还深情地对我说,你的方老师真的好,我们大家一辈子都要感谢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课堂上晕倒过,脸色红润了。从那以后,我在懵懵懂懂中似乎有点明白了,凡事得有一个安排,细水长流。从那以后,我慢慢地懂得了一点生活常识——菜是需要荤素搭配的,不能暴饮暴食,这样有利健康。这些浅显的常理居然伴随着我,直到现在,依然是我日常生活不变的准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方老师之对我的关注,明显倾注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关爱。但在公正上,仍然不失偏颇。有一次,课间休息,我在教室里做作业。有个同学让我陪他玩,我没答应,他却打我,于是我们就肉搏在一起了。其实,我是打不过他的,但阴差阳错地在我倒地时,却把他的手臂给压断了(苍天有眼啊)。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我,但方老师还是来我家,说明情况,劝我父母赔对方一半的医药费,还带我到那个同学家赔礼道歉。妥善处理了小孩打架的纠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后,方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特别语重心长地和我长谈了一次。大概的意思是,以后不要与别人打架了,因为这样的打架只能越打越坏。要学会礼让谦和,要用聪明和讲道理来解决问题。实在不行,就来告诉老师。其实打架确实不是我的优势,打了以后,心里也是怕怕的。从此对于此类问题,打架不再是我的选项。因此对于方老师说的道理,我时刻记在心上,甚至影响了我后来的处事理念和世界观。前些日子,看《血战钢锯岭》,主人翁戴斯蒙德踊跃报名参战,却又坚决不肯拿着枪上战场,并不是他不勇敢,只是儿童时代的教育及培养起来的信念不一样而已。看来,对儿童的教育,确实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点自娱自乐的事。我刚读小学一年级时,成绩应该还过得去,虽然不是最优秀,但大概也在班里的上游。关键是学习轻松,回家作业都是在放学前完成的,属于放学后纯玩,并且不会让父母和老师操心的那一类。有时还自鸣得意,不愿意学更多的知识。对此,大概方老师看着很纠结,在一年级结束时,老师来我家对我父亲说,这孩子成绩虽然还可以,但有些骄傲的苗头,如果再努力些,应该可以更好。老师临走时还特别关照:人的能力有大小,以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如果你家孩子不感到读书累,应该还有潜力积极引导。如果他感到累了,就不要强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事父亲若干年后还反复提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懂事了,长大了,每当遇到困难时,就扪心自问,我累了吗?我还能努力吗?大概教育就是这样,老师的言行,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们的人生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约在1965年的12月初,我母亲调回杭州工作,外婆也来杭州照顾我们兄弟。原来的房子不够住了,不得不换房到万寿亭街居住。随之而来的,是我也不得不转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那应该是菊花盛开时节的一个下午。放学了,母亲带着我去向方老师道别,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进方老师的办公室,她正一个人在埋头批作业。听到我叫她才抬起头来。我说我搬家要转学了,明天就到新学校去上课了。她好像已经知道了,但仍然有些遗憾,把我拉近到她跟前,久久凝视,仿佛有许多事要交待,但是一句也没说,只是眼睛有点红了,好像还有几滴眼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惜,我当时还不能理解这从眼睛里表达出来的真挚感情,只是呆呆地看着她,有点不知所措。这样沉默了片刻,方老师终于抬起手慢慢地拨正我的帽子,扯了扯我歪扭的衣襟,一边低声说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边从抽屉和桌上找出我的几本作业本,还有一个我的小木刻图章,放进我的书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送我出校门,右拐沿庆春路,穿过中山中路的十字路口后,左拐沿中山北路来到一个公交车站。深秋的疾风带着枯叶掠过她的脸,飘过我的头顶,又落到地上。一路上她告诫这,叮咛那,一直送我上了公交车。多少年以后,每当母亲提起这道别时的此情此景,我反而会常常忍不住眼红落泪。</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交车开动了,她抬手向我示意。秋风吹起了她的短发,掀打着她的衣服下摆,她始终微笑着向我挥手……可惜,我当时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小孩,转个身就把什么事都抛到九霄云外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追忆往事中,常和我父母一起说起方老师对我家的恩泽。尤其是近十年来,怀旧情节日趋浓厚,有几次步行走过众安桥小学旧址,都忍不住驻足寻觅。只是,当年的小学没有了,让人找不到一个可以寄托思念的地方;小学对面的浙江日报馆没有了,居然让人无法确定当年小学大门的位置;小学西边的浣纱河也没有了,只留下一条浣纱路,让人在追忆往昔的旧梦中依稀可寻;小学及东边的沿街老屋都拆了,娃哈哈美食城那闪烁的霓虹灯像是在提醒我,往事已经遥远,庆春路已经脱胎换骨——众安桥小学已经不存在了。唯有庆春路上的车流和行人,在眼前穿梭,如同岁月在流逝……。</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当驻足至此,在我沉思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圆圆脸庞、齐耳短发、朴素衣着、40岁左右的方老师。遗憾的是,每次最后的定格,总是那个秋风里,黄叶下、挥手示意的微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时不得不相信命运,人海茫茫,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你曾经放飞的雏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没能翱翔蓝天白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我努力飞行的轨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是你当年指引的方向</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你曾经浇灌的幼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没能长成参天大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却也能规规矩矩地站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路边为行人挡雨遮阳</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9月10日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你曾经关爱过的幼童</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面两图,是网上下载的老浙江日报馆照片。我小时候一年级时,曾经在这里的食堂找食吃,以解决中餐和晚餐。)</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上面的老地图看,众安桥原建在綄纱河上。据说后来众安桥以北叫中山北路,桥以南叫中山南路,只是我不知道这座桥是什么时候拆的。)</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图,是现在的岳王公园位置,可能就是旧时的忠显庙,俗称岳庙。民国后期改成众安桥小学,大概直到1992年扩建庆春路时,才拆迁了众安桥小学,原址建了这个岳王公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