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融合”,达到无痕境界,今天参加了景行集团暑期培训,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俞国平老师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一课,读写融合点的选择和设计让我眼前一亮,收获颇多。</h3> <h3>板块一、讨论《清明上河图》的表达手法<br></h3><h3> 课堂上根据预习,相机指导《清明上河图》每一段的写法特点,重点指导第三、四段的表达方式是“点面结合”。可以称为“罗列+特写”。</h3><h3> 语文课堂更应该追求一种平实。教师要实实在在教语文,学生也要实实在在学语文,不浮于表层,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俞老师的教学就非常注重其实效性,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他都能紧紧扣住文章的主体,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一步一步发现,并着力突出《清明上河图》点和面结合的方法。从而铺垫了下文的精彩。</h3> <h3>板块二:对比阅读,从理解走向表达</h3><h3> 两篇文章表达方式的异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全文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画出有关句子,读读,用心体会。再比较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看看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段落空白处做简要批注。组织讨论表达方式的异同,重点探讨《蒙娜丽莎之约》开头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为学生的习作搭建了很好的支架。</h3> <h3> 板块三:运用《蒙娜丽莎之约》开头的写法,出示世博会中万人排队瞻仰《清明上河图》盛况照片,通过联想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现场试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开头。(学生练笔。交流、点评)。</h3> <h3> 板块四、整理本课学习,再次回顾表达方法。俞老师在过程中贯穿写作方法的指导,一节课结束后再次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观察名画要有一定的顺序;开头要设置悬念;重点部分具体写可以采用“先罗列后特写”点面结合的写法。</h3><div><br></div> <h3> 板块五:布置兴趣作业 </h3><h3>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仿写符合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已成为读写结合的形式之一。俞老师通过分析、比较、运用,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互相转化。</h3> <h3> 《蒙娜丽莎之约》一文的最大语言特色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 语言,用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以及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开头吸引读者眼球,两者都是可以成为读写融合的一个最佳操作点。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教学重点为前者,而俞老师则大胆挖掘了文本的第二大语言特色——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开头,采用对比阅读法、自学批注、现场剖析解读等手法落实读写要求,开展思维辨析,以一篇带一批,直接把语文课堂教学功能指向语用功能,实现习作本位下的阅读设计,符合高年段学生学习的逻辑,在学习中接受方法,在训练中模仿方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