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酝酿到成行,这趟日本之旅是纠结的。说来话长,本人是“革命老区”的后代,记忆中小学到初中每年的清明学校都会组织到由家河滩小山上的抗日英雄纪念碑祭奠,而村里南山上日本鬼子修得炮楼至今还有痕迹,上年纪的老人更是每每说起日军的暴行那种又怕又恨的神情依然萦绕眼前。</h3><h3> </h3><h3><br></h3> <h3> 淄博动车至青岛。</h3> <h3> 作为70后,村里演的电影、爸妈买的小画书、孩子时玩的游戏好像都与日本鬼子有关。说到“鬼子”,就会想起王二小,每每上山,都既害怕又渴望万一碰见“八格牙路”自己一定要把他们带进埋伏圈,英雄情结成倍递增。</h3> <h3><font color="#010101"> 旅游,去日本干吗?哪里去不得?为什么是日本?好多人问这个问题,我也问自己。尤其是作为一名政治老师,这个还是很让我费脑细胞的。倒是10岁的儿子清爽,他说“日本,不错呀,我很想去看看柯南的故乡呢!”当姥姥姥爷说“日本鬼子太孬”时,儿子很快就给出答案:“国民是国民,政府是政府,日本人民应该是不坏的!”</font></h3> <h3> 青岛飞名古屋。</h3> <h3> 我要给出什么答案呢?听闻七十年前,戴季陶先生曾感叹说,日本已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过千百次,而中国呢?我想起前几年白岩松写的《岩松看日本》中的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由此看来,日本是一面镜子,走近他们,可以照见自己。</h3> <h3> 飞机降落中,除了空气明净度让我赞叹外,视野中的稻田感觉方块有序,一丝不苟、绿意盎然。</h3> <h3> 地面温度25度。</h3> <h3> 真正踏上日本国土,第一感觉一一日本的高龄化确实名不虚传。目测海关导引分流的工作人员,貌似70岁左右,他们认真服务,工作一丝不苟,一种敬意由然而生。</h3> <h3> 入住机场旁5分钟路程的酒店。对日本酒店的第一印象一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h3> <h3> 一张书桌,约2米长,50公分宽,上面整齐布局,下面层层区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办不到。如桌子下面弹丸之地排列着保险箱、加热杯、冰箱、侧面挂着拖鞋,手电简、空隙中放了椅子、垃圾桶,空间利用之道令人折服。</h3> <h3> 卫生间更是小的出奇。惟有浴缸,导游说是防地震用的(深,可躲里面),面积上占了半壁江山。</h3> <h3> 电视上俩妹妹叽哩呱啦播着天气预报,大约是8号台风刚过,9号台风要来的意思。</h3> <h3><font color="#010101"> 怀着复杂的心情吃完晚餐,来到海边吹吹风,耳边仿佛响起久石让的《天空之城》,从东八区到东九区,明天我会遇见怎样的日本?</font></h3> <h3> 短暂的行程或许只是走马观花,但愿我能本着平实、客观的态度将一个我眼中的日本呈现给自己。</h3><h3> 旅行第一天,晚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