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云雾缭绕,鸟语花香。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喝上一壶酒,聊几句过往。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前夜觥筹过后,散了酣然。</font></h3> <h3> 早起六点半,沐抚镇希客缘酒店就餐,不加遮掩、理直气壮的拥抱,与善谈友爱的客栈老板、老板娘,温润的金毛大旺仔依依告别。</h3> <h3> 神秘的北纬30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构成。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云贵高原山脉的延伸部分,巴文化的发源地,著名民歌《龙船调》的诞生地——恩施,这个穿着流苏百褶裙的美丽少女,它一定知道我们很爱她,所以预报暴雨的恩施之行的第三天,实际天气情况依然阴转多云。感谢上天的眷顾。</h3> <h3> 十几分钟后抵达享有东方科罗拉多美誉的恩施大峡谷景区,买票。检票后坐上接驳车,车上解说的导游小姐姐美得像一朵花,一幅青春欢畅的模样。</h3> <h3><font color="#010101"> 恩施大峡谷为清江大峡谷中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其大部分在当时的沐抚乡境内,故也被称作沐抚大峡谷。传说明崇祯年间,崇祯皇帝为表土家族的忠心,下旨取消了进贡之事。为了感谢皇帝隆恩,向氏家族遂将木贡改名为沐抚,意即受到皇恩沐浴与抚慰。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恩施大峡谷游览难度较低,坡度较小,此行并未做数据记录与统计,约莫也有十几公里的路程,爬升不大。</font></h3> <h3> <b>徒步恩施大峡谷</b></h3><h3> 两岸绝壁陡峭,飞瀑横空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联莽莽清江。</h3><h3> 含情带笑的游览,从下行景区云龙地缝开始。</h3><h3> 据说,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顶部到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迭与三迭纪的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堪称地球上最美的一道疤。</h3><h3> 虽也雄奇秀险,但因开发成景点后憾失野性,似乎少了想象中的震撼。</h3> <h3> 沿观光步道前行,习习凉风半路打劫了雨丝一同拂在脸上,煞是清凉。</h3><h3> </h3> <h3> 风雨桥上倚栏俯瞰,狭窄的地缝绵远悠长。飞瀑倾泻,峡谷深幽飞花四溅,林木苍郁,美景目不暇接。</h3> <h3> 暗红色岩壁,与潺潺碧水交相辉映,兴许是因为光线原因,白练飞溅的五彩黄龙瀑布的美没办法呈现,只好储存在了记忆里。</h3> <h3> 阳河河滩平坦,苍苔寂静绵延,远看云龙桥如缤纷彩虹横跨,河水澄澈墨绿如玉,崖壁上枝叶疏影婆娑,芬芳弥漫。</h3> <h3> 穿越地缝,踏过吊桥,探访暗河,寻觅阳鱼。下行的云龙地缝结束,本想徒步爬山去另一上行景区七星寨,但怎奈施工堵路,用一张毛爷爷换了一段缆车,心疼死了我的毛爷爷。</h3> <h3> 缆车线路全长2284米,要翻过几座山峰。因云雾氤氲,视线受阻,俯首峡谷,虽恍若仙境,却少了一点心旷神怡。</h3> <h3><font color="#010101">七星寨是三叠系灰岩中发育的形状不同的岩体群,岩体强夺天工,有的直立于陡坡,有的高耸入林,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彪悍威猛,所有景点因其惟妙惟肖的形状而得名,也有着段段流传至今的传说。 </font></h3> <h3> 一线天,七星寨绝壁,古象岭,大地山川,双子塔,母子石,祥云火炬,大小楼门峰丛,玉女峰,手风琴,悬棺,相思鸟,一柱香等等,这些自然界罕见的奇观都齐聚一堂,尽展幽、险、奇、秀、古。</h3> <h3> 七星寨绝壁,又叫绝壁长廊,全长488米,118个台阶,位于净高差30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悬空而建,脚下便是万丈深渊和壁立云端的险峰。据说在19世纪40年代,民国抓壮丁时期曾有十几个小伙子在这里躲藏了十多天,在峰顶还能找到当年他们生活的炊具。确认过眼神,它就是绝壁长廊。没能拍到,憾然,因为石林迷宫走错了路。</h3> <h3> 祥云火炬,自然单体岩柱原本与大山为一体,但因灰岩层理较薄、质地不纯,缷荷裂隙发育、部分岩块自然脱落,并逐渐分离而独立,因此呈现出了“火炬”状。又说08年奥运的火炬就放在这儿,因为火炬的火焰太旺盛太热烈了,把上方的树木都烧焦了。太险峻的崖壁只能远观,无法近看。</h3> <h3> 仿佛两个惺惺相惜的孪生兄弟,在层峦叠嶂中历尽艰辛找到彼此。双子塔,三叠系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形成的如芦笙状的对称两柱状山体,它们互不相联,彼此对峙凝望。但两山体如此对称,外形几乎相同,自然界比较罕见。</h3><h3> 从迎客松的那个角度,我和王老师,颖姐一拍即合,觉得像极了两个波涛汹涌的B罩杯,为了不伤大雅,不上图,请自行脑补。</h3> <h3> 远看似香火,近观如男根,风吹不倒它,雨打不动它,傲然挺立,一展雄姿。一柱香,大峡谷中的镇谷之宝。据说,一柱香是地球上稀有的单体三叠系灰岩柱,高度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位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压强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傲立群峰之中已经有千万年。它是由于长江水系、清江水系长期交错的影响,不断地侵蚀,不断地冲刷而成。</h3><h3> 相传,这根石柱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一根难香,如果遇到灾难将他点燃,天神看到寥寥青烟就会下凡来救苦救难,普渡众生。</h3> <h3> 悬崖边张开怀抱纳客的迎客松,刚柔相济的母子石,余音缭绕的手风琴……大自然一双妙手,把荒凉寂静的山路点缀得灵动鲜活,意趣盎然,好一幅景明人和的如歌画卷。</h3> <h3> 云龙地缝和七星寨两个核心景区游览完毕,用时大约六个半小时,此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大楼门处有扶梯直接下到游客中心,票价30元。腿似乎还未完全活动开,我们一行三人还是选择了蹦哒另一侧的山路台阶下去。淅沥小雨打湿台阶,因湿滑好多队友挨了大屁蹲,痛并快乐着。</h3> <h3> <b> 那些人那些事</b></h3><h3> 七星寨景区途中偶遇的两位老人家,来自杭州,爷爷奶奶贵庚分别为84岁和85岁,眉目慈祥,非常健谈,我们一起走了一段路。</h3><h3> 儿女忙于工作和家庭,不愿劳烦儿女的老两口自己坐动车来到恩施,路一步步迈,台阶一步步的爬,他们的体能超乎想象,大气都不喘,让不少年轻人望尘莫及。</h3> <h3> 奶奶一路和我们聊天,爷爷只负责拍照,陡坡处伸出手默默搀扶,话也很少。一谈起爷爷,奶奶总是很得意,她告诉我们爷爷退休前是一名医生,多次去国外会诊。话语间的得意与自豪,或许只有风雨同舟几十载的他们才能更为深刻的体会。</h3><h3> 人生至福,也不过如此吧。不用问你,确信有人爱你,爱你的皱纹,你的白发,爱你口齿不清的说话。</h3> <h3> “等生意间隙来打牌,你行你也来”,在等背篓生意的土家族女子在打扑克牌,我好奇看了一局,牌路有点像天视体育《旗开得胜》里的斗地主。询问她们这是什么玩法,她们不会说普通话,我表示听不懂,为表歉意黑色衣服的女子马上递给我一根烟,我摆手示意不会抽,其他三个女子指着递烟的女子笑作一团。</h3> <h3> 感恩她们的热情,带着歉意离开,后来我又回想恩施遍地的作物旱烟,当地小巴车上随处放置的供乘客享用的盒烟,才知道“敬烟”是土家族的习俗。在鄂西南烟草种植近400年的悠久历史中,土家族人们创造和发展了具有容美土家、鹤峰特色的烟事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烟俗和歌谣,且丰富多彩,原汁原味。</h3><h3> 无论土家族还是后来迁入的苗族、白族、汉族、蒙古族,所有的成年男女,向来以吸食土烟为主。在民间交际礼仪中,敬烟习俗尤为突出。接待客人时,老人去逝后人办理白事时,不论男女、贫富,敬烟,均有约定成俗的规矩。民间爱种土烟,酷爱吸烟,视为一种人生享受和交往的载体。</h3> <h3> 滑杆,土家族上山下山运送货物的唯一载体,恩施大峡谷景区开放后,他们用滑杆运送一些有腿不愿意走路,有路走不愿意用腿的游客,明码标价。滑杆是竹子编制的,不用时摆在路边招揽客人,很多游客好奇坐上去拍照,或轻或重,滑杆难免损耗。我实在看不下去,鬼头鬼脑的窃窃私语的和小哥哥说:“创造个商机,你开发个新的项目,坐滑杆拍照一次一元钱”。满心欢喜的我正等着小哥夸我有商业头脑,将来发财一定要登门拜谢,谁成想他倒跟犯了错的孩子一样,满脸歉意的连连摆手到:“不要钱,不要钱。”</h3> <h3> 背篓哥,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营上村人,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十几岁开始养家糊口,景区成立后靠着这个背篓在恩施大峡谷景区给游客背行李、背娃娃赚钱。恩施十大孝子之一,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由于家庭极其贫困,50岁以前的背篓哥还是单身汉。</h3><h3> 背篓哥在给游客背行李、背娃娃时,会主动给游客讲解恩施大峡谷各个景点的独特与奥妙,虽然只上过五年小学,但他风趣幽默,总能把游客逗的哈哈大笑。</h3><h3> 如今,曾经靠低保生活的背篓哥住上了新房子。说起近况,让背篓哥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他娶了小自己20多岁的老婆,他逢人便会讲其老婆如何孝敬双亲,夫妻如何相濡以沫。</h3><h3> 对吧,生活,偶尔很苦,偶尔很酸,但一直很甜。</h3> <h3> 从恩施大峡谷前往屏山躲避峡的绵延山路上,俩小时行程后司机需要休息,我们下车寻找卫生间,看到路边一处简陋房舍,没有砖瓦,纯天然竹子、山石拼凑而成。82岁的奶奶在削土豆皮(只有一元硬币大小的土豆),爷爷在冷灶旁忙碌,从河里钓来的小鱼在风干,猫咪在安睡,一头白猪哼哼唧唧的在旱厕的一旁欢迎我们的到来。</h3><div> </div> <h3> 奶奶健谈,不会说普通话,非要让我尝尝她自己种的土豆。无论说到当地的饮食,还是风俗,奶奶都要极力补充一句:政策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好了,幸福了。说话时她眼神里满是知足与感恩,仿佛山谷里山歌的悠扬。</h3><div> </div> <h3> 为了感谢爷爷奶奶热情提供旱厕,大家一一拿出徒步时用的补给,罐头、面包、水果,街道工作者周老师还送上了“爱心慰问金”……黑暗的小屋里,充满了欢笑与力量。</h3><div> 我们车子启动离开,奶奶拿着那些食物远远的望着,直到多久,谁也不知道。</div><div> </div> <h3> 孑然独处时,突然哽咽。</h3><div> 代替生活贫瘠的感恩与知足在他们身上展露无遗,比黑暗的简陋小屋更美,比坚固的砖瓦房更持久。为人之道,第一念大概就是要有幸福的肯切吧。那种肯切,今在,昔在,如这山间的风在吹,水在流,亘古不变。</div> <h3> 峡谷,瀑布,天坑,地缝,那些自然界中的精灵们,温暖着并治愈人的心神与性情。</h3><h3> 用一道最美的疤,把眉清目秀还给了山水天地,恩施大峡谷之行,名震四方的美景少了想象与期盼中的震撼。但所有的遇见,都直抵内心,质朴醇厚,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回报艰苦的生活以猛烈的热情,这些遇见,是远游的灵魂与精神的微量元素。仿佛大地裂缝中的跌瀑,有湍有缓,可吸可取,在龃龉独行的路上,可敌前尘,可慰风尘。轻盈,自由。日复一日。</h3><h3> ――田田 写于2018年7月8日晚</h3><h3> 文中照片均为作者本人和同行队友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