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 ——信阳市第三小学实践小分队"七七事变"81周年纪念活动

依凡人

<h3>  2018年7月7日,小雨。</h3><div> 我们五四班实践小分队第二分队的少先队员们来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时候,雨丝正下得密集。天空阴沉得可怕,一如我们现在的心情。</div> <h3>  81年前的今天,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h3> <h3>  81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聆听那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h3> <h3>  入口处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势图,瞬间把我们拉进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年月。</h3> <h3>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个个沧桑的老物件,是一枚枚永不磨灭的历史足迹。</h3> <h3>  在革命先烈的铜像前,我们伫立凝望,表达着穿越时空的敬仰;</h3> <h3>  在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旁,我们黯然神伤,触碰着硝烟弥漫的痕迹;</h3> <h3>  在残破的衣衫、手稿旁,我们潸然泪下,寄托着绵绵不绝的哀思。</h3> <h3>  仰望着历史的天空,我们思绪万千,胸前的红领巾变得滚烫。</h3><div><br></div> <h3>  儿时就听父辈们常常说起,大别山是红色的山、是革命的山、是英雄的山。刘伯承、徐向前等349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帅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和动人故事。这里镌刻着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也闪耀着大别山精神的不朽光芒。</h3> <h3>  上学后老师告诉我们,鄂豫皖是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摇篮,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阵地。</h3><div><br></div> <h3>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当时不足百万人口的信阳地区就有30多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崇高荣誉。</h3><div><br></div> <h3>  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撒热血,舍生忘死,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不应该被忘记。</h3> <h3>  我们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前进!</h3> <h3>  雨停了,天空开始放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