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广西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7月7日-8日在南宁举办“读懂儿童——幼儿教师观察与评价能力发展”学术研讨会。通过专家讲座、名师分享和案例分析,帮助广大幼儿教师更好地解读儿童成长的秘密,拓宽老师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到场的13名教师倾听专家们的报告。</h3> <h3> 为了让一线幼儿教师更加专业地从幼儿日常行为解读儿童、支持儿童发展,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更有效的支持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将《指南》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成都军区机关第一幼儿园谢蓉园长为我们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讲座。</h3> <h3> 成都军区机关第一幼儿园的徐艳艳老师,用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给我们展示了她在幼儿观察方面做出的丰硕成果。在宛宛成长记中,徐老师解读宛宛的最近发展区做出来一系列的成长观察数据,用科学的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参考借鉴。<br></h3> <h3> 在本次的培训中,老师们用丰富的案例、视频、图片生动的向我们展示她们在幼儿观察道路上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师们的心得体会</h1> <h3>袁洁老师:</h3><div> 在我们眼里,每个幼儿都是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独特个体,有着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教育就是在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基础上,鹰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成就他们的无限可能。</div><div> 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信息。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学习,精准地分析出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以“环境材料+ 一日活动+ 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主动积累数学经验,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成都军区军区机关第一幼儿园教师徐艳艳老师基于观察评价,针对班级幼儿的模式学习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案例故事。</div><div><br></div><div>一、案例背景介绍</div><div> 蒋宛宛,今年5岁,把她作为老师的观察对象,一是因为宛宛和班级中大多数幼儿的模式发展水平一样,处于创造(而非模仿)一个独特的至少有三次重复的简单模式水平;二是宛宛不太爱与同伴交往,但有时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对她的前期观察,老师思考在环境创设、小组活动、一日活动中,随时准备使用有效师幼互动来促进幼儿的模式学习。</div><div><br></div><div>二、数学小组活动</div><div>我为小青蛙修路</div><div> 数学小组活动时间,老师以故事《小青蛙修路》开场,聚焦模式核心经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操作时,老师经过宛宛身边,她主动介绍:“老师,你看我用了黄红蓝紫的磁力块来修路。”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机会,于是很感兴趣地重述着说:“哦,你是按照黄红蓝紫、黄红蓝紫、黄红蓝紫,有规律的模式排列,来帮小青蛙修路。”她点点头,我说:“这样有规律地修路的确很好看!”</div><div>在这次活动中,宛宛通过与材料、教师的互动,创造出(而非模仿)一个独特的至少有三次重复的复杂模式。</div><div><br></div><div>三、区域游戏</div><div>我教朋友编手链</div><div> 游戏时间,在艺术区,宛宛教依依编手链。宛宛边编边解说,整个游戏时间她都在教依依编手链,但依依一直没有学会。原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的计划时间,宛宛的计划是画一张编手链的步骤图,帮助依依学习编手链。老师意识到这可能是宛宛将动作模式转换成符号模式的重要时刻,鼓励她去实施计划。宛宛拿了三种颜色的绳子、笔、一张纸,她编一根线就选择相同颜色的笔在纸上画上一条竖线,纸上逐渐呈现出由三种颜色组成的有规律的一组线条,然后她拿着步骤图去找依依教她编手链。很惊叹,宛宛真的已经能独立地把一个模式转换成符号了。</div><div><br></div><div>四、生活活动</div><div>我帮老师编辫子</div><div> 起床后梳头时间,宛宛对保育员丁老师说:“丁老师,我帮你编头发吧。”得到同意后,宛宛开始帮丁老师编马尾辫,直到将辫子编完,用橡皮筋系上。宛宛不仅能转换模式,而且能借助小肌肉动作发展,熟练地将模式运用在生活中了。</div><div><br></div><div>五、学习案例反思</div><div> 从以上基于观察评价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中可以看出,成都军区机关第一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已经超越了仅仅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活动的理解,并呈现出以下特点:</div><div>1、基于观察评价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div><div> 通过观察评价,教师能够清楚知道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是什么,并且知道幼儿未来的发展水平是什么,这为教师选择教育活动内容、选择重点观察项目和重点观察对象、选择支持策略提供了依据。比如:班级幼儿大多处于可以创造简单模式阶段,教师基于这个情况选择重点观察幼儿的模式发展,并设计和选择适宜的数学小组活动《我为小青蛙修路》、基于对宛宛的观察支持她想“教朋友编辫子”的游戏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创造简单模式”的原有水平向“创造复杂模式”甚至“转换模式”的更高水平发展。</div><div>2、基于观察评价的支持策略为教师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提供了“支架幼儿学习”的思路。</div><div> 基于观察评价的支持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环境材料的支持、一日安排的支持、师幼互动的支持、家园共育的支持。这四个方面的支持强调教师基于幼儿已有发展水平开展教学,避免按照教师认为应该学习和应该达到的标准去要求,也就是说教育要基于幼儿原有发展水平,同时也要基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案例中,教师随时通过观察判断幼儿模式发展水平情况,并在认可幼儿活动意图的基础上选择支持策略,这种发展适宜的教育支架着幼儿的模式学习。</div><div>3、基于观察评价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需要有准备的教师。</div><div> 做有准备的教师,不仅需要教师随时观察和掌握幼儿的原有发展水平,还要时刻思考采用适宜的支持策略来促进幼儿的学习。一个真正有准备的教师,才能在日常生活、游戏和集体活动等任何活动环节随时做好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准备。</div><div><br></div> <h3>林怀秋老师:</h3><div> “优质的教育要从简单的评价上升到科学的诊断,读懂儿童没有更好的捷径。”这是我在今天的培训中最深的体会。</div><div> 观察孩子首先要怎么做?那就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是指知道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家住哪父母是谁就够了,你要了解这个孩子所处的环境,她的发展特点,她的心理阶段,她擅长的和不擅长的等等。这要求一个幼师有非常强的理论知识,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引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发生,孩子心里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等等一系列的东西都要知道。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你只有足够了解孩子,才能拓宽他们的成长空间。</div><div> 观察孩子还得要有方法和有能力。这个其实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和实践的经验上。用什么方法能管住孩子,用什么方法能纠正孩子,用什么方法能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而能力,则是科学评价孩子的成长的能力,是适当指导孩子发展的能力,是持续观察幼儿给出适当策略的能力。你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有引导孩子的能力。</div><div> 通过培训才知道自己在持续观察孩子的方面还做的不够,今天老师还说到教师来培训最佳的学习状态应是先清空,再接纳,后组合。让思维有所改变,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路还很长,我在路上不断前进,共勉。</div> <h3>姚子嫦老师:</h3><h3> 通过观察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观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通过观察、解读,教师能真实的了解幼儿的发展与需求,更好的把握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最近发展区”,从而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作出调整,调整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h3><div> 通过观察幼儿,促进教师的成长。学会观察、学会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方案,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观察改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正确理解幼儿和教育,提升教育技能。</div><div> 在幼教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不能停留在原处,其他老师都在进步,“不进则退”,相对而言这就是一种退步。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促进我们与幼儿一同成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