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去年的夏季,朋友圈被云顶白衣子山报春花海的惊艳首秀刷屏,观花的行程计划因山高路远雨季绵长而搁置,对各种自然美景毫无抵抗力的我,难免一直耿耿于怀。</h3><h3><br /></h3> <h3><br /></h3><h3>有些小确幸,会在不经意间发生,一些小念想,可在貌似的偶然间实现。又是一年花期之际,有幸被邀约与友人们一起领略到了位于高山之巅的别样大美风景。</h3><h3><br /></h3> <h3><br /></h3><h3>归来已十日有余,不时有朋相问为何没有文图发出,只好推诿道:琐事缠身,无暇。其实无暇固然是实,最主要的是本地的各个媒体平台上几乎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出行友人们诸多作品,或大气磅礴动态立体的视频、或唯美高质的图片,或饱蘸情感笔触细腻的文字,在享受精神盛宴之余,除了欣赏和钦佩朋友们的才情,亦有相形见绌怕露怯之感。但此行不断被未去的朋友要求谈起感受及索看图片,干脆鼓起勇气做了文图从自己的视角略加介绍。</h3> <h3><br /></h3><h3>仲夏时节的云顶白衣子山之行,其实一路都是入眼美景,车行至彝村往上开始徒步,不时遇见被木栅栏围起的大片绿地,前些年种过风靡一时的玛卡,而如今有的种着燕麦,更多的则任其成为牧场,毕竟海拨3000多米山上很难种出丰产的粮作,不如恢复生态作为牛羊的天然粮仓。</h3> <h3>山道过处少有大树,从残留的树桩和枯腐的树干来看,这里曾经也是遍布参天古木的原始森林,现生长更多的是各种杜鹃及其他灌木,杜鹃已过花期,一路的各种野花在自己的季节里盛开着,有紫色象牙参、粉色圆穗蓼、有树上火红似小米辣的狭叶寄生,主角报春和鸢尾不时点缀在潮湿之地,若有似无地做着路标,更有不知名的无数小花草在灿灿地开着,为忙碌的蜂蝶提供着暂时落脚的去处。</h3> <h3>翻越了几道坡,爬过了几道岭,一片平缓的大草甸豁然呈现在眼前,放眼望处,紫色的花毯横披山腰,心中不禁感叹,是不是所有的报春花都从春天里奔赴至此,在盛夏的季候里扎趟似来给此山此地披上盛装。</h3> <h3><br /></h3><h3>健硕的牛群在花间食着肥美青草,听到摄影无人机在头顶发出的嗡嗡声,羞得一路狂奔远去。</h3> <h3>太阳时有时无,感谢之前的数日无雨,让令人闻风丧胆的蚂蟥藏匿地下,行囊里的盐巴和防蚊虫药没派上用场。</h3> <h3>落脚的草甸,报春花的生长占着绝对优势地位,中间夹杂着鸢尾、驴蹄草白芷等喜沼泽草本野花,脚下的土地湿润而柔软,想这里的雨量应该比较丰沛。 </h3> <h3>坐在草地上,看花开,闻花香,听山风,远处的崇山苍苍莽莽,曾看过"开在云端的花"之说,果真不假。</h3> <h3>不甘心看着山顶在不远处,便与几位女友选择竖着风力监测杆的至高点攀登,看似不远的几百米坡地,爬得异常辛苦,几乎耗尽了我剩余的体力。</h3> <h3>站立山巅,应了那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老话,四面崇山环绕,风大到难以站稳,随身的围巾似彩旗飞舞,若夜,定能感受手可摘星辰的意境,远眺山背面,可见到剑川和兰坪的地界,隔一个深深沟壑,那里是两年前专程去探访杜鹃的马耳山风电站,可惜当时天阴沉着脸,没拍到更清晰的照片。</h3> <h3>接近山顶的背坡处,被本地人称为海子杜鹃的植物密密麻麻覆盖着山坡,中间又有小片的鸢尾开得正好,极有风情地摇曳在寒冷的风中,矮小的杜鹃丛中时不时有野百合(开瓣豺子花)卓尔不凡地顶着傲娇的花枝,而正面的顶坡处,又是地毯似的萎陵草,偶有开花的,多的是花苞。3200多米的海拔不算高,但在这风大气温低的恶劣气候里,这些看似娇嫩的花朵竟然开到如此怡然自得,我心里除了诧异便是感动,人物一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以形式论的。</h3> <h3>下山路径是临山脊斜坡走,贪玩的我们去追逐远处彝家放牧的草场,山脊低处与另一座山的起伏连接点居然有一潭水,一群漂亮的马儿在长满鸢尾的草地上自由啃食,不见牧人,只有山峦、草地、和马群,一匹年幼小马见我拍照也不怕生,瞪着一双大眼好奇地向我走近,所有的一切都祥和到不行。只是不知何故,这片处于山顶和报春花海之间的鸢尾少有花开,没有看见开过后的果荚,也许是花期未到?</h3> <h3>在云顶,夏季应该是她最美最好的季节了,春末杜鹃虽然开得热烈,但漫长冬季后的山体尚未变绿,而农历的五到七月的整个雨季里,足够的水份滋养着这里的大山,随处望去,都是浓浓的绿意,更不用说,那一片片集中到夏季里的报春、鸢尾及其它花儿们。</h3> <h3>谨以此文,献给真正热爱家乡的琴美女和她的家人们,也籍此感谢邀约及同行的友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