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谈读书

治平

<h1>  大才子苏试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深信不疑,父母没生我漂亮的脸蛋便暗生情结想依此改变自己;又有人说读书是为了取悦自己,我也认为一点不假。想想两者联系起来也还说得通,读书让人心情愉悦了,容颜不自然就好了吗。读书确实能让自己的灵魂能有所寄托,即便你不漂亮也会因为内在的充容而可爱美丽。当然读书的人并非真是为了容颜而读书,那平日里喜欢读书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这里的读书当然不是指正常的学校受教育读书。</h1> <h1>  小时候,我们小伙伴们没有什么玩的,就把读书当作是最开心最好玩的事,可是那时候就是想看书,嘿,好家伙!可还就是没书看,队上的小伙伴没了办法却想尽了办法,比如找到一本好书,大家都想看乍办,就把书拆开每人分看几个章节,然后再交往,完了再用妈妈的钉鞋底的线钉上又轮流着再慢慢看几遍,恨不得吃进肚子里;也有时为了借了书要赶时间就点着媒油灯躲在妈妈自家纺的生布蚊帐里看,记得那个夏天我捂得一身的毒疖子,而且还要往往被怕费媒油的老妈骂得要死,骂得没办法时也有圆瞪双眼在月光下艰难的阅读的时候;要放牛的就在牛背上读,有的干脆让牛自己放自己,躲在树下独享书世界的清凉,当然免不了会找不到牛的,还有牛跑去啃了半亩稻谷的,那一餐小死也难免,但心里还是乐滋滋,而且死不改悔,说不定第二天只要避人耳目又打灯笼照舅。有的书根本没有印刷的原件,全是手抄本传来传去,往往因为千百次的传阅都烂得不成样了,实在不行就用米饭粘粘,双手捧着那残体缺了的字也只能量量想想补一下;有一次我坐在灶堂烧火,因为沉迷书中,半天火都没烧旺,老妈硬是抢了我的书丢进了灶堂,我那个哭啊用老妈的话说是象人家死了爷娘,自己还被小伙伴们骂得半死,你不晓得那时的一本书有多珍贵,小伙伴从不比谁家有好多钱好多恰的好多衣服,只比有几本书,哪个有几本好书那可是有炫耀的资本,用现在的话说就可以耍酷,完全可以和小伙伴换任意想要的动西。我那时家穷根本没有一本书,只能帮人家做事换书看,然后能记的记下来,能背的背下来。至今记得最清的就是到知青那里去蹭书看,或听他们讲书里的故事,当时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看完书我们小伙伴还会围绕书谈论,或者是比赛,看谁记的多而准,或对人物形象进行讨论。现在看来,那时候的阅读真的快乐了丰雍了我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h1> <h1>  就这样小时候的我们在资源匮乏的年代里,我们不仅知道了四大名著,知道了鲁迅、老舍、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特别是本地的周立波,那时我还梦想和他一样当个乡土文学家呢,当然尽管这是题外话但实质也是读书给我带来的影响。也知道了契诃夫、托尔斯泰、狄更斯等等。书成了那个年代封闭的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唯一途径,我们才知道世界有多大,梦想有一天可以去看看。</h1> <h1> 说实话我们那时候只知道读书很开心,谁也没想过到底读了到底有什么用,纯粹爱好而已。可今天回过头来看日结月累地读书实质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无论情商智商还是想法我们都在不断改变,再看看我们那时一起读书的小伙伴,现在在社会上都是可圈可点,而且都是社会的精英!而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多数还是守着他那一亩三分地,当然不是他们过得不好,而是我觉得他们的世界太小了。所以读书为了什么我也说不好说不清,当然取悦了自己没让自己的心田长杂草是最大的功效,至少在阅读的过程每人会慢慢地成长,明辨是非,学习他人,不断成熟。<br></h1> <h1> 而如今知识爆炸了,资源也太丰富了,电脑手机电视电影各式各样,人们忙于追剧忙于打电话忙于拍照刷朋友圈,而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读好一本书,人人都变得浮躁,喜欢恰快餐,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开始对读书没有之前的甘之如饴,往往总有借口不看书,有时看看的也是一些心灵鸡汤,从头到尾如饥似渴地看完一本好书的日子总是太少,一年看几本书也总是断断续续看完的,我老在想这是为什么,我周围的人有的真的几乎从来不看书,但很多人天天看似很忙没空看书却过得越发空虚,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心理疾病,究其原因是灵魂已经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发展。<br></h1> <h1>  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真的不需要我们读书了吗?我们的个人素养真的配得上我国经济发展了吗?我看未必!!读书为什么?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书?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民众思考的问题。但我还是要大声呼吁有空多读书,它不仅可以快乐自己,让你的灵魂有所寄托,更重要的是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包容和格局。朋友抽个空闲看点书吧, 让我们一起共勉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