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鸿雁照相馆

<h3>老家离城不远,隔三差五回去看看,不为别的只为看看年迈的父母,看看原来朝暮相处的邻里,看看至今熟悉的那片热土……</h3> 老家的土地是半於半沙土质,虽说不上肥沃,但也不算太贫瘠,小的时候记得春季以冬小麦为主,但产量很低,夏季以种植红薯为主,其它农作物也都种点,在哪个年代红薯的产量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当时的红薯有春红薯和麦茬红薯之分,为啥要种两季红薯,现在想来也是为了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有吃的吧!不饿肚子是当时人们比较幸福的事。记得那个年代流行在村子里的话:“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现在想想真是这样。家乡的土地经过了历史的风雨沧桑依旧如故,现在与过去所不同的是,村里的房舍变了,街道变了,人的穿戴变了,乡邻的精神面也貌变了……<div><br></div> <h3>村东头那条小河记录下了这世事沧桑的演变,多年以前小河平时是没有水的,到了汛期小河里才有水流淌,河水浑浊裹着泥沙顺流而下。两岸野草丛生,河坡凹凸不平趋于原始自然。夏天到小河边乘凉是乡邻们的爱好,坐在半新不破的凉席上面唠嗑,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超脱凡俗的享受。如今小河两岸栽上了垂柳,河坡也做了硬化。并且在村南头一段河道上建立水闸,因此一年四季小河里都有水。河道里鱼儿也不少,引来了好多爱好垂钓的人们,给本来就很幽静的河畔带来一道靓丽风景。小河上有座生产小桥,曾经为乡邻们下地劳作,来回运送东西提供好多方便。新农村建设开始后,这座小桥经过整修,如今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景观廊桥,到了夏天三乡五里的村民都到这儿乘凉,悠闲自得。沿河新修的水泥路直通郑永公路,乡亲们出行也便利多了。村里的街道也一改往日的容貌,变得靓丽起来。新修的水泥路平而洁净,虽然没有城里的路面宽,但并排行驶两辆小汽车还是卓卓有余。街道两边节能的太阳能路灯,到了晚上就会亮起来,柔和的光洒在地面,宁静明亮。村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有了自己的夜生活,广场舞的音乐响起来了,划破了静寂的乡村夜空,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翩翩起舞……</h3><div><br></div> <h3>老家的房舍变化最大,原来的草房,瓦屋不见了,一座座小楼立了起来,外观漂亮,样式有别。一幢幢一排排错落有致,几座欧式小洋楼点缀其中,让人叹为观止!</h3> <h3>我的老家____大林店村也和全国其它乡村一样,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旧貌换新颜。是啊,物质的文明给人们带来舒心的生活环境,精神文明更彰显了一个乡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