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诗词、散文创作的感悟(原创)

延伸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字/延伸</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延伸</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b><br></b></h3><div><b> 上海著名诗人季振邦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美在奇异并不算稀奇,美在朴实却需功力。”然而,不少文友在创作诗词、散文时,还是喜欢卖弄辞藻,词汇乱凑,纵观全文,形似神离,华而不实,并引以为豪。以为美在语言,美在文字,否则就不能抒发自己的感情,更不能令人心醉神驰。</b></div><h3><br></h3> <h3><b><br></b></h3><h3><b> 诗词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瑰宝。诗词的填写必须严格遵循格律、平仄、韵律、规范要求,所写诗词必须抒情、雄奇飘逸,起到引领读者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读者回味无穷……使读者沉浸在汗漫无边的遐思之中。</b></h3><h3><b><br></b></h3><h3><b> 启功先生曾讲过,古人已经将书法写到了极致,今人再去创新,那就是无知的,书法没有创新可言。同理,古人已经将诗词写到了极致,今人再去创新,那也是无知,古典诗词没有创新可言。所以我认为,启功先生的话非常精辟,学书法、学古典诗词必须跟着古人的脚步前行!</b></h3><h3><b><br></b></h3> <h3><b><br></b></h3><h3><b> 更有不少文友对诗词的格律、平仄、押韵、对仗全然不知,所写的诗词只是刻意地追求华丽的词藻,只讲韵味,不讲平仄,以为只要尾句押韵就可以了。有人对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的诗,提出质疑,认为唐诗人王维的诗不押韵:</b></h3><h3><b><br></b></h3><h3><b> 独在异乡为异客(ke),</b></h3><h3><b> 每逢佳节倍思亲(qin)。</b></h3><h3><b> 遥知兄弟登高处,</b></h3><h3><b> 遍插茱萸少一人(ren)。</b></h3><h3><b><br></b></h3><h3><b> 殊不知,这首诗,看似不押韵,实为押韵。不信,就看一下检验结果:</b></h3><h3><b> </b></h3><h3><b> 检测结果(平水韵)</b></h3><h3><b><br></b></h3><div><b> 独在异乡为异客</b></div><div><b>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十一真】 押韵</b></div><div><b> 遥知兄弟登高处</b></div><div><b> 遍插茱萸少一人【人:十一真】 押韵</b></div><div><b> </b></div><div><b><br></b></div> <h3><b><br></b></h3><h3><b> 由于平仄不对,看似押韵,实为不押韵,甚至出律、出格。我看了美友的不少精华文章,绝大多数不愧为上乘。但也有为数不少的精华文章、精华诗词,经不起语法、修辞的检验,经不起平仄,格律,韵律的检验。</b></h3><h3><b><br></b></h3> <h3><b><br></b></h3><h3><b> 为此,我曾郁闷、迷惘过。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我以前所填写的诗词只讲尾句押韵,管它跑律不跑律,结果是却能加精,接踵而来,又写了几首诗词加精。过后,我认真地反思,这不是弘扬传承老祖宗的文化,而是在贱踏老祖宗的文化,给老祖宗丢脸。为此,我在诗词创作上,考虑的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宁缺毋滥,尽管加不了精,但我对得起老祖宗,我是在传承老祖宗的文化遗产。</b></h3><div><br></div> <h3><b><br></b></h3><h3><b> 诗词、诗歌、散文为什么会源源流长?是因为它们是美的象征,能使平凡的事物放发出美的光彩,使细小的事物显示出惊人的魅力,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力。自古以来,人们作诗、咏诗、写散文,就在于它们是有生命力的。诗词、散文是生活的结晶,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是经过提炼而高于生活的文字语言,更可以说是生活的写照。创作诗词、散文,离不开语言。但语言的优美与否,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作者如何用意境描绘出的生活气息,达到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在于如何给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在美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b></h3><div><br></div> <h3><b>  </b></h3><h3><b><br></b></h3><h3><b> “想象、情感、语言”,是创作诗词、诗歌、散文的三个元素。我以为一首好的诗词、一篇好的散文,其风格应该是紧扣主题,朴实的。“美在奇异并不算稀奇,美在朴实却需功力。”美,首先应该表现在内容上的朴实,要有实实在在的、可触可摸的现实生活。其次,应该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是显现作者描绘生活气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法,是创作的一个元素,也是一种柔合剂。能够写出几个好句子,是不能构成一首好诗或一篇好的散文的。语言,永远为内容服务。决不能让人去穿过你那文字的森林,再去分辨森林后面发生的事物,要让人通过你的语言,看到你想让他们看到的一切,而不是让人去猜疑你的文字。 </b></h3><div><br></div> <h3><b>  </b></h3><h3><b><br></b></h3><h3><b> 诗词、散文,灿若朝霞,蕾绽果结,如花似画。诗词、散文,如一幅重彩的油画,深藏在我们心灵最圣洁的地方,不让岁月的风雨侵蚀。诗词、散文的创作,一定要情真真意切切,如一只银铃,始终系在读者的心坎上,永远弹唱着悦耳的旋律。诗词、散文创作,要让读者的情结亦如沐浴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沐浴在最美的阳光和雨露之中。诗词、散文的创作,要让读者敞开心扉,源于内心深处的感悟和释放。<br></b></h3><div><br></div> <h3><b><br></b></h3><h3><b> 语言的朴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隽永的美。但语言的朴实并不是“原生态”的朴实,而是需要经过提炼而成的。“语浅情遥”,是创作一首好诗或一篇好散文的最高境界,捕捉生活中最好的镜头,用最精炼的语言勾画出鲜明的形象,就得下一番功夫。“世上本没有路的,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文学泰斗鲁迅和诗人裴多菲的语言,思之醒人,我以为他们的语言朴素得不加任何遮蔽,但意义深邃,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性,给人以无穷的回味。</b></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