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李铁

<h3> 二战中的“东方马其诺防线”</h3><h3> 《半截河要塞—西大营阵地》 </h3><h3> 李 铁</h3><h3> 半截河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的东部正面战略方向的8个要塞阵地中的1个,是重要的军事指挥防御重地。</h3><h3> “半截河要塞”位于鸡东县、向阳镇境内。鸡东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北纬44°51′07″—45°40′58″,东经130°40′39″—131°41′05″南与俄罗斯接界。半截河要塞南起鸡东县境内的青狐岭庙,北至密山南部的蜂密山,正面宽100公里,纵深8—15公里,总占地面积3243平方公里,分布于完达山脉丘陵地带。</h3><h3> 半截河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1934年6月开始修筑的首批4处要塞阵地之一。是关东军部署的对苏东部正面战略方向8个要塞中距边境最远的一个要塞,当时日军作战构想是;日军主力在东宁方向向苏军发动攻势时,半截河要塞将作为在兴凯湖以西地域掩护出击的支撑点。可见其在当时作战中的战略地位之重要,被日本关东军自誉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h3><h3> 1934年6月,第3师团山田工兵中佐率27名技术人员来到半截河(今向阳)。按照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大佐事先勘察设计的方案和日军大本营审定的设计图纸全面开工。1937年12月半截河要塞主体工程完工。 修建永久性阵地(A级)3处,(B级)野战阵地6处,(C级)普通野战阵地1处。“半截河要塞”核心阵地“杏山阵地”建有军用仓库,医院,军舍,营房等。同时日军还在平阳、新峰、新华(发展)、半截河建有四处飞机场,即平阳(九○高地机场)、新峰机场、新华(高田卒机场)与半截河机场(物资补给临时沙土机场),这些军事设施与要塞构成了更为完整作战体系,成为了侵华日军的战略核心。据中、日、俄专家学者调查表明,伪满国境要塞阵地群是根据不同自然地理、军事地理和战略计划,构筑的永久性军事工事,配备相应的兵种、兵器、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地下地上设施相连、阵地与阵地相结合的,具有各自不同的战略防御要塞、这些要塞形成了或战略进攻、或攻防兼备的军事筑垒体系。西大营筑城阵地在没有日军原设计图纸和片纸资料及实物的参照下,在鸡东县文物管理所多年努力下,现已调查出“半截河要塞——西大营”阵地的基本面貌。虽然没有完全揭示阵地的神秘面纱,但依然可以向世人讲述“西大营阵地”的历史谜团,并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昭示世人……。</h3><h3> 侵华日军“半截河要塞——西大营”筑城阵地军事构筑情况。现已调查的阵地面积约为3700000平方米,这只是要塞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有待于后续调查和发掘。目前,共调查出战壕、反坦克壕、小型水库、战备水井、营区、医院、弹药库、粮秣库、发电站、给排水系统、浴室、主峰防御阵地、地下防御工事、地上修理车辆设施、物资存放库、劳工营房房址等。其中,步兵交通壕、堑壕密如珠网,2道一线防坦克壕纵横交错,顺山势延伸100多公里。 按照日本关东军关于“要塞”部署情况来看,每个阵地都设有3——7个抵抗枢纽部,西大营就是“半截河要塞”中一个及后方补给、医疗、防御的重要抵抗枢纽部,这些军事设施构成了完整、配套的防御和作战体系。西大营阵地共有南北2个入口,每个入口分别与地面部队集结地、火炮阵地、观察所等相通。分为1个抵抗枢纽部(阵地),3个作战区。以抵抗枢纽部为防御主阵地,以设立在抵抗枢纽部空隙间高地的辅助阵地为策应,从整体上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西大营阵地,所有筑垒都构筑有钢筋混凝土工事、永备火力点,有钢帽堡、装甲观察哨及土木质火力点,有步兵掩体、机动战壕和防步兵地雷区,有以班、排为单位的兵室、会议室、医务所、厨房、和军官指挥所,有铁轨运输车和专用铁道线、竖井、通风口等,设施完善,设备一应俱全。 为防备飞机轰炸和大口径重炮轰击,地下要塞都是从坚硬的岩石山体中部或底部开掘,洞口顶部和四周还要浇筑混凝土,一般都是1至2米厚。</h3><h3> 1934年9月,日本关东军还修建了一条由90部队、500部队(驻石河北村关东军部队)至西大营的机动公路,公路长约20公里。关东军为什么修建这条公里?原因是;石河北村东临平阳飞机场,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北临平阳北站(今鸡东车站)和新峰飞机场,直线距离5—7公里。因此,关东军为了战时需要,快速运输物资和兵力投送所建,此公路,后为苏联远东军机械化部队攻克西大营起到了大的作用,至今仍在沿用。 </h3><h3><br></h3><h3> 1945年8月9日上午,在筒子沟监视哨阵地被苏军占领后,驻守在西大营阵地的日军第278联队第2大队第6中队主力在中队长的命令下,立即进入了构筑工事和野战阵地内,准备抗击苏军的进攻。而苏军只派出小股部队向西大营阵地发起进攻,主力部队已向平阳镇进发。向阵地攻击的苏军在坦克和炮火的掩护下发起猛烈的进攻,日军也凭借坚固的工事进行抵抗。面对苏军坦克的攻击,缺乏对付坦克武器的日军只好组织冲杀队(肉弹)对苏军进行贴身攻击,双方战斗异常激烈,当天苏军未能攻克西大营阵地。8月12日,西大营阵地的守备日军经过与苏军3天激战,士兵死伤惨重,粮弹也已耗尽,只好放弃阵地向平阳镇联队驻地败退。但驻守在平阳的日军联队已经撤往牡丹江方向,平阳己被苏军占领,这股日军又翻山越岭向八面通方向撤退。8月17日拂晓,这股残兵在偷袭苏军的战斗中,苏军几乎全歼了这股日军。</h3><h3> 如今,硝烟散尽的西大营阵地,战争的痕迹仍历历在目。一座座坍塌的碉堡、宽深的反坦克壕、交通壕以及错落的掩体依稀可辨。那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地下设施更是变得幽深莫测。 </h3><h3> 关东军对国境军事设施的建设,从策划、勘察、设计、施工、投入使用,一直是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实施和管理的,据当地老百姓讲,西大营阵地这个地方,从1934年出建到1945年期间,经常看到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几辆日军卡车载有数百人中国劳工进入西大营,但从来没见过有人出来。根据当地老人描述计算,日军抓送到西大营的中国劳工至少在1万人以上。老人们还说;听父辈讲这些工事,全部是靠中国劳工人力挖掘,工事掩体完成以后,再把挖掘前搬走的地面植被,复原回来,覆盖在掩体上进行伪装,伪装后根本看不出是个军事工事。特别是藏在山洞内生活和军事物资储备,就是在没有任何外来供给的情况下,几千人的部队,可以在地下山洞中生存1年。因此,半截河要塞庞大的地上地下的要塞阵地,虽已暴露了半个世纪,但它是怎样建成的,有什么样的战略功能,尤其是留有许多地下要塞和秘密仓库还未发现,长埋于地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