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延安之行——深刻的心灵洗礼,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快乐就好

<h3>第一站,梁家河。</h3><h3>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h3> <h3>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习近平当年居住的窑洞</h3> <h3>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梁家河村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h3> <h3>磨坊</h3> <h3>第一口沼气</h3><h3>当年,听闻四川有沼气池试验成功,年纪轻轻的习近平做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便远赴四川取经,回到梁家河后,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成了这口沼气池,这也是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1975年8月,全省沼气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村上做了经验介绍……</h3> <h3>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曾将这首诗改动几个字,表达他对在梁家河上山下乡插队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h3> <h3>  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h3><h3> 梁家河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h3><h3> 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h3><div> ——习近平</div> <h3>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h3><h3>——习近平</h3> <h3>  在梁家河,我们看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h3><div> 习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我们,照亮着我们把激昂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br></div> <h3>宝塔山夜景:</h3><h3>宝塔是唯一一个象征中国革命的塔。想起了《回延安》:</h3><div>贺敬之</div><div>一</div><div>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div><div>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div><div>手抓黄土我不放,</div><div>紧紧贴在心窝上。</div><div>几回回梦里回延安,</div><div>双手搂定宝塔山。</div><div>千声万声呼唤你</div><div>——母亲延安就在这里!……</div> <h3>清凉山。</h3><h3>万众瞩目清凉山——成毅</h3><h3> 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等革命文物旧址。清凉山又是新中国的新闻广播、出版事业的发祥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所在地。</h3> <h3>第二站,延安革命纪念馆</h3> <h3>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在陕甘边,陕北建立两块根据地,是当时全国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h3> <h3>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h3> <h3><font color="#010101">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font></h3> <h3>黄齐生、王若飞、叶挺、黄邦宪、邓发</h3> <h3>《东方红》歌曲由李有源、公木填词,李涣之编曲,李有源为重要的传唱者。</h3><div>《东方红》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div><div><br></div> <h3>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一起高歌《东方红》,唱出了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切怀念,唱出了信心,唱出了力量</h3><div>!</div> <h3>歌词:<br></h3><div>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div><div>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div><div>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div><div>毛主席 ,爱人民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div><div>为了建设新中国 ,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 </div><div>为了建设新中国 ,呼儿嗨哟,领导我们向前进</div><div>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div><div>那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嗨哟 ,那里人民得解放</div><div>那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嗨哟 ,那里人民得解放</div><div><br></div> <h3>导游讲解了陕北三战三捷</h3> <h3>陕北三战三捷,是西北人民解放军于主动撤出延安后的四十多天中,在十倍于己的强敌面前,连续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地区进行的三次成功的歼灭战。它沉重地打击了胡宗南集团,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的胜利信心,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进攻奠定了基础。</h3> <h3>延安地况</h3> <h3>我们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切实朴素,廉洁奉公。</h3> <h3>1942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西北局高干会上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h3> <h3>我们的事业崇高而伟大!</h3><h3>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h3><h3>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h3> <h3>第三站杨家岭</h3> <h3>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当时就坐在这张石桌旁,提出了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h3><div>从此,“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成为中国人民在思想上、战略上藐视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的口号。</div> <h3>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了五年,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环境嘈杂,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一些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643年陆续搬到枣园。</h3> <h3>毛泽东在这条件差,环境艰苦的窑洞里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现作为革命圣地。</h3> <h3>战争岁月中典型的婚礼!</h3><h3> 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邓小平的几个老战友把两张桌子拼起来,说:“今天我们会餐啊! 大家都来会餐吧!”当时也没有说要结婚。当时在延安的中央高级领导人,除周恩来治伤外,毛泽东和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博古、李富春和夫人蔡畅等都来了。</h3><div>李富春对卓琳说:“你也认识邓小平,大家会会餐,现在给你们腾出个窑洞,吃完饭后你们一块儿回去就算结婚了。”<br></div><div> 在斯时斯夜, 有两对新婚夫妇结婚,一对是邓小平和卓琳,一对是孔原和许明。在这个特有的聚餐加婚宴上,那些革命老战士,居然也童心大发,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作弄新郎官儿。孔原被灌醉了,害得新婚之夜就挨了许明的数落。邓小平是幸运的,他有敬就饮,竟然未醉。事后,刘英对张闻天说“小平的酒量真大呀!”张闻天笑着说:“里面有假。”原来,李富春和邓发念在老朋友的份上,弄了一瓶白水权充作酒, 才使得邓小平免于一醉。<br></div><div> 结婚那一年,邓小平35岁,卓琳23岁。<br></div> <h3>朱德旧居</h3> <h3>周恩来旧居</h3><h3><br></h3><h3>1939年</h3><h3> 周恩来延安骑马为避江青手臂摔断骑马事出有因,摔伤事出意外。</h3><div> 毛泽东看着周恩来僵硬的右臂,说,“恩来,你到苏联去接受最好的治疗。”周恩来摆摆左手,说:“主席,现在任务重,走不开呀!</div><div>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烙下了残疾,所以我们看到周恩来用力右胳膊总是放在前面。</div> <h3>第四站——枣园</h3><h3>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h3> <h3>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杨家岭迁到枣园,在这里主席住了三年</h3> <h3>毛泽东旧居</h3> <h3>周恩来旧居</h3> <h3>延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功地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供了思想保证。他们亲手培育的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延安时期五位书记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他们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勋永远彪炳史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和教育激励青年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铜像领导人昂首阔步预示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h3> <h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陈毅、贺龙、徐向前、高岗、张闻天、彭真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是为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而建。</h3> <h3>全国人们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政治口号是:在毛主席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歌剧《白毛女》的首场演出也在这里</h3> <h3>在这里我们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h3> <h3>枣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饮水思源忆苦思甜,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h3> <h3>  我们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和现场导游的详实讲解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7年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历史。</h3><h3> 实地参观革命旧址。来到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住的窑洞,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体会延安精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前辈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种种艰辛。</h3> <h3>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把这次学习作为新起点,要学有所用,最重要的要在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提高学以致用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和高昂饱满的热情投入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h3> <h3>今后要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带头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真正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