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行,一次触动灵魂之旅

红树林1997

<p class="ql-block">  想到庐山行的想法由来已久。不单是它的奇石、险峰、瀑布、雲海……,不单是它劲松翠柏、雲杉银杏等丰富物种,也不单是它清凉宁静、低碳环保,鲜明灵秀的个性挥洒出“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优美诗篇。也不单是李白、白居易等历代文人骚客流连于斯,古迹片留的原因。还有大自然赋予庐山之灵性、历史赋予庐山之人文底蕴。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曾多次响起风雲雷动的声音、留下浓墨重彩书写的历史痕迹……。几个月前,我终于踏到了心仪名山。</p> <p class="ql-block">  风景优美的山顶小街牯岭,处处流露着异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  庐山电影院从八0年电影《庐山恋》在此首映,至今已放影万余场,世界吉尼斯纪录之最。游庐山,观庐山恋成了旅游标配。</p> <h3>早晨牯岭!</h3> <h3>深秋夜幕下的清凉街道。</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山顶上优静清凉的小镇~牯岭住几天,深秋的醉美浸透着庐山各处,游览了几条线路的美丽景观。印象中最为深刻是沿锦绣谷观龙首崖、进仙人洞及看劲松。读书时,特折服毛主席在1961年写的一首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境,伟人超然的气魄及智慧,从容淡定的风度和诤诤傲骨尽在诗中挥洒。</span></p> <p class="ql-block">  近景观看这百年劲松不是伟岸,仙人洞不再神秘。可谓:看景不如听景。那松树扎根的石面刻有遒劲厚重的八个大字:豁然贯通、纵览云飞!使人回味哲理,醍醐灌顶之感 。</p> <h3>远眺龙首崖。</h3> <p class="ql-block">  锦绣谷天桥:两悬崖突兀对峙,恰似断桥。</p> <p class="ql-block">  古迹难寻觅,诗作永长存!</p> <h3>黄龙寺。</h3> <p class="ql-block">庐山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名山都被各派宗教的寺庙道观古刹所占据。但象庐山这种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于一体的,只此山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一页所决定的。</p> <h3>  三宝树,是三棵引人注目的参天古树,凌空耸立在松杉碧绕,岚烟环抱的谷壑之中。位于江西庐山黄龙寺旧址附近,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该处浓荫蔽日,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国家重点保护。现代考证已生长超1600多年。</h3> <h3>远眺望江亭!</h3> <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p><p class="ql-block">远近高低各不同</p><p class="ql-block">不识庐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 宋 · 苏轼</p> <h3>  含鄱口上观五老峰上的日出。霞光照耀五老峰延绵。似安祥卧在中华大地上伟人的头像!</h3> <h3>  毛泽东主席建国后曾三次上庐山,共住了一百多天。在此召开几次有重大历史的意义的会议和做出决议。影响深远。</h3> <h3>  据说毛主席第一次住进当年蒋介石的美庐别墅时,曾揶揄地说:蒋委员长,我来啦!是啊,弹指一揮间,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中国变了新时代!</h3> <p class="ql-block">  假如再过几百年,或者千年,就像我们现在看秦汉唐宋元明清一样,我们这个时代会给后来的人们流传下来什么,不论是迟疑的,还是果断的回答,可能都少不了:毛泽东的诗词!他的诗词大气磅礴,壮丽无限。还有那骨神兼备自成一家的毛泽东书法。溶众法于一炉,又独自风格,章法纵横驰骋,字里行间充满雄才大略,恢宏气度。书法造诣堪称一代大师。</p> <p class="ql-block">  纵横捭阖,毛泽东舍我其谁的挥斥方遒!据说,《沁园春.雪》发表后,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阅。国民党政府曾组织文人绞尽脑汁作词反击。一个多月后,实找不出更好的诗词,只好作罢!</p> <h3>庐山秋色,层林叠彩。</h3> <h3>  在一艳阳午后我独自背着背囊来到庐山大会堂。这座蓝色琉璃瓦披檐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建筑,建造于一九三五年。一九七0年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这次会议在中共党史旳重要性我不多说了。那是历史学家和政客考证的事。我看着铭刻在那熟悉的名字,空空的座位似有叱咤风云的身影,思想激荡的声音回旋着。抚摸着时代烙印的用品,凝视会场的周围,伟人那明察秋毫的目光、驾驭全局的胸怀……。一切都渐行渐远了,我似在寻找着历史的脚步……。眼睛渐湿润了。</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离开会址后,我又来到不远处的庐山抗日博物馆。那是国民党当年国军军官训练基地。三栋联立的,民族特色的小楼,建造得庄重古朴。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长江入海方无限,庐山撑天始有峰”。在那民族存亡的关键,这座建筑曾万众瞻目。我步入纪念馆,顿感庄严肃穆。只看“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国旗和国民党的党旗高悬,中央是孙中山先生的肖像。两边是巨幅蓝色垂幔,分别书写: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我边行边看,思绪万千……。在馆内,聆听到蒋介石委员长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七月十七日向全国军民发出抗日最强音:我国家、我民族己处在千均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听着这坚定不移旳录音。虽然不是原音重现,但依旧让人热血沸腾。我不禁热泪盈眶。为民族的苦难而难过,也为坚韧不拨、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而自豪。在这里,国共两党曾就合作抗日有过两次秘密谈判。蒋介石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开始了国共两党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由此拉开帷幕,全国同胞都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的伟大洪流中。当年,国民党对日抗战的口号不仅为历史所肯定,也为庐山的政治历史写下厚重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  慢步走在云杉间的清斯小径,使人陷入历史的沉思……</p> <h3>  绿荫下映衬着的老别墅群演绎着许多中国近代历史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故事……。</h3> <p class="ql-block">  庐山在抗战中怎么样?我有个问号?我当时在抗战博物馆中找不到答案。每到一个地方,我总是透过厚重的往事,寻找尘封的回忆,来充实历史人文的立体印记。在此,我感受到,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无常的:</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杨遇春将军。有人这样评价他:在我们的历史当中,他就如一枚巨大的烟火弹,在暗夜里被发射到庐山之巅,光彩眩目。转瞬间又沉入黑色无边的历史深处……。杨遇春,江西瑞金县人,黄埔軍校三期毕业,曾参加南昌“八一”起义,是中国工农红軍早期重要将领之一。一位优秀的游击战专家。后因家庭变故,背叛了组织,投靠国民党。在危难关头,被任命“庐山抗日游击总指挥”。带领两个保安团利用当地地形和人民支持开展神出鬼没的游击战。使日军认为轻而易举占领庐山地区的计划落空。侵华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慕名已久的一览庐山风光的安排落空。庐山孤军敌后奋战,与日军周旋八个余月……后突围。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日本的“三级金鸷”勋章的少将司令饭冢国五郎也将击毙在庐山东牯山道上。彰显了全民抗战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庐山孤军浩然之气长流在三百里庐山莽莽群山中,回荡在历史的长空中。</p> <h3>日軍占领后的美庐别墅。</h3> <h3>现在的美庐别墅,没进去,在门口院里拍下两张。</h3> <p class="ql-block">  在此,不得不提日本投降后,庐山光复那段尘封的,现挖掘出来的历史: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驻守在江西省九江地区的国民党九十九軍接受驻江西日軍的投降。当时梁汉明军长(广东信宜县人)、副军长甘清池(广东信宜县人)、军参谋长梁为焯(广东吴川县人),均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勒令日本战俘在庐山小天池旁建造九十九軍抗日阵亡纪念碑。一以雪国耻,二亦使日本战俘得以反省服罪。并让忠魂有寄,永壮山河!梁军长亲写碑文,并亲撰对联一副刻在碑上。“风萧易水屠龙去,月冷庐山跨鹤归”!</p><p class="ql-block"> 后来,纪念碑在文革中被部分拆除,现在一些题刻残碑镶嵌在重建的纪念碑上。烈灵台改名为望江亭。 </p><p class="ql-block"> 目前收集到的残碑题刻为:</p><p class="ql-block">“永壮山河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奉题庐山九十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蒋光鼐”;</p><p class="ql-block">“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 精忠贯日 艾靉”;</p><p class="ql-block">“忠魂有寄 黄保德敬题”;</p><p class="ql-block">碑座正面题刻“精忠报国”</p><p class="ql-block">蒋光鼐是著名的抗日将领,当时是战区副司令长官;艾靉当时任 92师师长;黄保德当时为60师师长。</p><p class="ql-block">在此,再介绍粤西籍的国民党将军,当时的副军长甘清池。抗战胜利后,调回广东省任地方保安部队师长,后任国民党统治时期最后一任的阳江县县长,阳江解放前夕弃官而逃归信宜老家。后在家乡率自卫队起义。五一年镇反运动中处决。后来平反,追授起义将领。</p> <p class="ql-block">  抗战名将梁汉明将军戎装照。将军能文能武,军中儒将。父亲是同盟会员,曾为孙中山先生机要秘书。他入读黄埔一期,以同是粤西籍的梁华盛、陈沛、甘清池、甘朝达、董煜、吴斌等人结为异姓兄弟。在北伐战争及抗日战争都骁勇善战。个个官至要职。说来也怪,在后来的国共内战中,这班粤西藉将军都消极避战,要么被撤职、要么挂个军中参议之闲职,要么在二线的地方保安部队任职。明哲保身,不想同胞间大动干戈。得民心者得天下!</p> <p class="ql-block">  再说说题外联想:多年前,我曾参军在一支诞生于“秋收起义”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当中有闻名的“强渡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击毙日本有“名将之花”之称的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功勋炮连”等。在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的将星如云。在一九五五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上至元帅,下至少将就达一百多人。在七十年代未至八十年代初,有大批的老湛江地区的官兵在这支部队,来自于粵西片的每个县区。占有全团的一定比例,曾被笑称之“湛江团”。这批老湛江的汉子有血性,确不错。七九年自卫反击战中作战勇猛,涌现多位战斗英雄和立功受奖。许多年轻的生命血洒南疆土地,生命音符止于改革前夜。当中以阳春县、电白县、信宜县、海康县、吴川县居多。当今的战争手段与方式不可同日而言,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有一代人的芳华。</p> <p class="ql-block">  抗日名将九十九军属下的60师师长黄保德将军戎装照。当时的广东省海南岛海口市籍。骁勇善战,日军称之“黄老虎”。60师是一支赫赫有名的抗日劲旅,由原十九路军收编组成。从一九三二年蔡廷锴将军指挥的淞沪抗战到日本战败投降,每次大规模的恶战都参与其中。第二次淞沪会战、江西万家岭会战、武汉大会战、四次长沙会战等。都有这支部队在恶啃!确是海南人那种狠角色。下两图就知他多受上层的重视。</p> <h3>  国军60师几袍泽在万家岭大捷后合影,带着硝烟征尘,依然英气逼人。</h3> <h3> 离开国共两党的两个会场后,我在广场前的胜利之石流连一番。西下的夕阳透过挺拨云杉把千缕金黄色余晖洒在广场,影衬着翠绿的柏树和满目红叶的枫林。我这远道而来的游子身处在这深秋优美的景色里,似沫浴在充满灵光的暖阳中,令人心境宁静。庐山行对我而言:是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朝圣。也感受到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安定、政治的清明乃是国人之福。</h3> <h3>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