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末的清晨,难得睡了个懒觉。自然睡醒,走到客厅一看,已近8点,较平时晚一个时辰有余了。</h3><div>他向来自律,一般寅卯之间便会起来。</div> <h3>回头,妻兀自浅睡未醒。头天丽水出差,又领回一项工作:体量大,历时长,责任重。</h3><h3>心重的妻前夜几乎无眠,翻来覆去地劳心。</h3><h3>他感觉到了妻的压力,也几乎没睡好。</h3><h3>想着周末该带妻附近走走,散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把她从繁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女人嘛,心事一重就老闷着,是时候由他出马调整了。</h3> <h3>选了百里长河这个村子,背靠昴山,视野开阔;山溪清澈,植被丰茂;环境好,人不多,安静。这个季节正好可以看一看摇曳生姿的芦苇,成片的蕨草,各种新结的野果,遍地开放的小野花,还能找到一些野生菌菇。</h3> <h3>他原来在这个乡镇工作,每个自然村,他都不止一次踏足,山水概况,风土人情,很是熟悉,脑子里就有一副活地图,比什么志书还清楚。</h3><div>老村都搬迁了,山上老村里还有三五栋老房子,四五户人家。有一段古道通老村,古道与溪水相伴,林深草密,蝉鸣蝶闹,水流潺潺。</div><div>正想着呢,妻睡眼惺忪、无精打采的走了出来。</div> <h3> 催促妻换好宽松防晒的衣裤,准备了水杯、零食、水果、干粮,拉上嘟着嘴的妻出了门。</h3><div> 在今乐园外面的老面店吃了一碗面,老规矩,他是一碗阔面,而妻仍旧一碗细丝面。不管面多少,每次吃到最后,妻非要把吃不完的面夹到他的碗里,美其名曰:惜物。他也愿意成全妻的小小心思。</div><div> 在外面吃早餐的人还是蛮多的。小城的人,周末总是懒散的,不断有人慢吞吞地走进来,悠悠然地点个粉皮或是面,脸熟的,相视而笑;相识的,互打招呼。</div><div> 其实平时,他们在外面吃的不多。一来习惯早起,活动一下,做早饭,再走路上班,时间宽裕;二来他年轻时肠胃不好,为了养他的胃,近20年来妻可没少花心思,虽说近几年来好多了,但在家吃些养胃的粥更喜欢。更何况妻还特意向一位山东的大姐学了山东大馒头的做法,因为他喜欢吃馒头。。。</div> <h3> 来到山脚,抬头而望,昴山其势巍峨,峰峦相重,山林葱翠,有山溪在谷间流绕。</h3><div> 走入山中,林深树密,蝉鸣鸟飞,山瀑哗然,山花恣意。。。。。。</div><div> 妻的眉锁打开了,渐渐地活泼起来,孩子一般,露出了往日娇俏的神情。会就着大自然的伴奏,唱起歌来。结婚多年,妻一直没变,还是初识的样子:温柔自律、爱娇苗条,时而皮一下。</div><div> 他喜欢跟妻在一起,喜欢妻还像当年的样子。谁说婚姻,就一定会磨尽美好。在他们身上却一如当初,坚持最初喜欢的样子,喜欢的模式,一直不变。</div><div> 朋友们都说他们俩很粘,秀恩爱。他们只是生活方式和习惯默契一致,都有着良好自律的个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div><div> 他跟妻年少相守,一路走来,相互扶持颇经历了些许困难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父母手足都冷眼相待,唯身边的这双手还温暖有力的相握。初识时,妻有一双白嫩的手和一头乌黑美丽的长发,最美好的年华,忍受嘲讽委曲,咬牙扛过,从不抱怨诉苦,事事以他为念,家务工作,还兼职主持、讲课、带团、做业务,把所有的收入都交给他。几年时光,妻手心长茧,华发早生。但妻对他一直信心十足,鼓励肯定,全力支持,陪伴他迎来一次次人生转折。人生就是这样峰回路转,只要咬牙努力,终会有福报。</div> <h3> 生活稳定了下来,日子慢慢好起来。岁月流逝,他和妻总是感恩生活,感恩在艰难岁月里鞭策他们的人,更感谢在生活中伸手相助的人,也彼此感恩互相支持爱护的彼此。忆及往昔,发现原来记忆里更多的是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的片断,和努力迎向生活转机的喜悦。妻说,感谢那段时光,充实、丰富,让她快速的成长。</h3><h3> 近两年来儿子长大求学在外,他也终于不那么5+2、白+黑的日以继夜忙于工作,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里,他想尽量陪着妻,做一些妻喜欢做的事。</h3><div> 妻喜欢看书喝茶。新房装修时,他特意开辟一间书房茶室:整墙的大书柜,舒适的红木桌椅,四处购置的各式茶具、各地新茶。经常泡茶看书相伴,有时他会觉得比刚在一起时都更有情怀。</div><div> 妻喜欢亲近自然。春天阳光明媚、草长花开,妻觉得幸福;夏天蝉鸣蛙叫、夏木成阴,妻觉得幸福;秋天风高月盈、果熟桂香,妻觉得幸福;冬天冰雪风霜、迎春花闹,妻也觉得幸福。他就经常带妻去周边山林、古道、水涧、旷野看看走走,雨天看雨,晴天赏晴。妻经常会露出少女时代的笑容和神情来,于他就是最大的满足了。</div><div> 妻不喜欢油烟味。从去年开始,他就从妻的手里接过了锅勺,现在他的橱艺大有长进,朋友聚会都能露上一手。妻也是他忠实的粉丝,对他的每一道菜都点赞拍照,一扫而光。其实看着妻快乐幸福的样子,他同时感觉到了更大的快乐幸福。</div><div> 妻单纯内向,不擅交际,喜静怕吵。他就把一切的应酬:家族冗务、亲友琐事…尽量地挡在外面。好在现在工作氛围也有了大的转变,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一些工作上不必要出入的吵杂场所。</div> <h3> 妻感受到了他的用心。自我解嘲开了:真是自寻烦恼,世事哪有完美,凡事尽职做,尽力则心安,何必为难自己呢。</h3> <h3> 抓住机会,他赶紧向妻灌输: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相较年轻时的困苦,现在可是神仙的生活啊。</h3><div> 妻默契一笑:既是神仙一般的生活,还是好好欣赏美景,虚度良辰,方不负夫君心意-如斯好时光。</div> <h3>这个村名叫百里村,这条山路古道旁的溪涧就叫长河,上面有一个自然村也叫长河村。</h3> <h3> 关于村名,当地老人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说法。古时,有一位本村的生员成绩优异,升入京城的国子监。</h3><h3> 做了贡生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就是"岁贡",当时是"儒学训导",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贡生算是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h3><h3> 在京城里,人问其家乡何处。古人认为良田多为丰裕之地,贡生为抬高故里,称家乡方圆百里,均为良田,世传浙江龙泉百里村。</h3> <h3> 在长河自然村,还碰到了原来的困难结对户老李。老人现今82高龄了,依旧体健,在村里种粮饲鸡,养蜂产蜜,生活自足不说,还能常年结余。</h3><h3> 老李说,人老了,更要有经济结余,才能更有自尊养老。</h3><h3> 老人很感谢他,当年在镇里工作时的扶持和帮助。他则说要感谢党的富农惠农好政策。</h3><h3> 老人一再相留中餐,他和妻在路上溪畔已吃过自带的干粮,就喝了两碗农家土茶,妻说水甜茶清香。</h3> <h3> 在老李家小坐休憩之后,他便起身返回。走前,老李坚持要带他们去看看自己养的土蜂,言谈间颇为担心销路。他留下了电话,让老李土蜜出产时来电,帮其推销。回头向身边的同事亲友,外地的同学故朋宣传一下,这种高山上纯天然的蜂蜜其实是很受欢迎的。</h3> <h3> 古道蜿蜒向上,经过的第一个亭子-岭头亭。给赶路的人歇脚之用,要是在夏日碰上雷阵雨,还可在此避雨。</h3><h3> 现在大概很少有人来走这古道了,亭子也寂寞的破败了</h3><h3> 亭子的两边墙上有从前修亭的出资人名单和各种森林防火标语。</h3> <h3>这防火标语也太朴实可爱了吧。</h3> <h3> 古道边有着厚厚的苔藓,踩上去,棉软有弹性,湿润却不水滑。</h3> <h3>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h3><h3>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h3> <h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h3> <h3> 在城市里的人们,早已淡忘了苔藓带给人的自然清新之感了,如此看来,倒是古人与自然更加亲近。</h3> <h3>古道崎岖,山路艰难。开岩搭桥,真是佩服民间老匠人的慧心巧手,</h3> <h3>曲径通幽处。</h3> <h3>三叉路口,往上在通往昴山山顶,往下便是通往百里村的长河自然村。</h3> <h3>山路欹斜石磴危</h3> <h3>杖藜扶我过桥东。</h3> <h3>竹溪村路板桥斜。</h3> <h3>西风乱叶溪桥树</h3> <h3>这种小花是小的时候,去山上砍柴的路边经常看到的,会结小山果,成片成片的都是。</h3> <h3>结出来的果子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是青色的,等成熟了就是乌紫色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吃多了会把嘴唇和手都染成乌紫色的。</h3> <h3>路边的山涧,有大片的猕猴桃藤,小小的野生猕猴桃已经结果了,挂满了枝头。</h3> <h3>这个是野生油茶果。到了秋天,果子成熟,颗颗饱满。山茶油,就是这个果子里面的油茶籽榨出来的。野生山茶油,有“油中之王”的美称。是一瓶美容+药用+食用汇聚一身的“奇效油”。</h3> <h3>草丛里,苔藓深处,时不时就会钻出一两颗野生的菌菇来。</h3> <h3>可惜见识浅陋,不辨可否食用,倒也是好事,就让这些天然的精华继续留在山里吧!</h3> <h3>溪畔小花,娇艳多姿,迎风开放。</h3> <h3>临水而立,颇有些目下无尘,孤芳自赏。</h3> <h3>一路走来,山溪咆哮,山高、涧险,林深、草密。</h3> <h3>还有道旁这清澈的山间小溪,名字也叫长河。溪水时而跳跃欢腾,瀑高如雪溅飞玉;时而沉寂缓和,潭深如镜映重峦;时而流过草木菁华,时而流过石畔落叶。</h3> <h3>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h3> <h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h3> <h3>树阴满地日当午</h3> <h3>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h3> <h3>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h3> <h3>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h3> <h3>小时候的夏夜睡前,父亲用这个蒿草焚烟,熏赶老屋里蚊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