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涧西(五)一一3号古院茂德堂修后重现原貌

快乐五子

<h3>  涧西古堡简介</h3><h3></h3><h3> 涧西村位于广灵县城北7公里,因在木槽涧河之西得名,原名涧西庄。涧西村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约两百年历史,村内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有:清代古院落5处、清代观音殿1座、清代堡门1座、堡墙3处、清代地窖4处、清代水井1座等,是广灵县历史悠久的清代古民居建筑村庄,2011年10月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涧西村为大同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道光初年,涧西村是一片荒地,无人居住。涧西村王家第一代王醒世及其父王守先购买了这片荒地,一边耕作,一边建村,兴修了大量农田水利工程和民居民宅、庙宇楼堂。王醒世由于操劳过度而生病,一病不起,后去世。王醒世的三个儿子明善、圣善、成善继承父亲遗志,续建新建村级工程,在正堡门阳刻“涧西庄 峕光绪甲申年”。以后又建起西堡门“逢吉门”和东堡门“康强门”。于光绪丁未年夏天,建成有三座堡门和东西南北堡墙,内有诸多祠、楼、殿、院的建筑精美、功能完整的涧西庄。清朝光绪年间,鼎盛时期的涧西王家发展了商业、酿酒业、养殖业、运输业,积累了大量的钱物,成为同一时期广灵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涧西从建村至今历经近两百年,铸就了淳朴的民风、和谐的村风,涧西人崇文尚武、立德孝贤、辛勤劳作、善良友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为本县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留传至今的“涧西烧炕”、“涧西拆糕”、“涧西赶牛车”、“涧西松”等故事传说,给这个古老、文明的山村平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涧西村茂德堂即3号古院,位于涧西村中心,是唯一的三进院。该院的户主最早就是王醒世的三儿子王成善,王成善去世后,3号院由儿子王建子及王建子的儿孙们居住。3号院有两个不同别院之处。第一是地窖,在三进院东建有地窖,又深又大,常年储存着粮食和腊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倘若遇到灾年,这个地窖贮存的食品足够东家吃一年以上。第二是吃水井,井深36丈,5人以上才能摇动辘轳 。 在市文物部门的努力下,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精心修缮,3号古院茂德堂修旧如旧,展现了历史原貌。<br> 本组图片即为3号古院茂德堂修缮即将竣工时拍摄。</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