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 .读书 .话成长 一一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室七月份活动纪实

独自走走

<h3><b>  7月5日,龙泉市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室全体成员和青年教师学员相聚东升,开展七月份研修活动。名优教师与青年教师共话暑期读书与自身专业成长,重读语文课程标准,筹备暑期集体大备课活动。从经验到思想的有效提升,从被动到主动的华丽转身,从教师到学员的深度体验,我们一直走在小语路上。</b></h3> <h3><b>活动一:教研员张松清老师谈"四个目标,八项内容",布置暑期集体大备课</b></h3><h3><b> 张老师着重从研修方式、活动内容、对师傅和徒弟的要求等方面解读了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室方案,布置班级建设各项工作。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室从最初的"骨干教师研修班"到"名优教师工作室"再到现在重新组建的"学科教研工作室",几易名称,不忘初心。</b></h3><h3><b> 张老师还布置了暑期集体大备课的相关工作。细致地安排了每个时间段的备课工作,任命了每个学段的备课组长,制定了备课的具体方案,落实了每一课的备课人员,做到了人人参与暑期大备课,共同为小语提质献计献策。</b></h3> <h3><b><br /></b></h3><h3><b>活动二:师徒结对共成长,领路引航树标杆</b></h3><h3><b> &nbsp; 青年教师与导师们签下了结对协议,意味着彼此双方的肩上都有了更重的责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有了可靠的领路人,导师将尽力带领着小语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奋力赶超。</b></h3> <h3><b>活动三:赖冬梅老师引领课标解读《做主动自觉的学习者》</b></h3><h3><b> 不变的课标,动态的解读,赖老师领着青年教师将语文课程标准读出新花样,新理解,新感悟。</b></h3> <h3><b>&nbsp;</b></h3><h3><b>活动四:暑期读书活动之导读分享会</b></h3><h3><b> 工作室精心准备的暑期精神食粮:于永正的《我怎样教语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br /></h3> <h3><b>  导读分享会上,郑爱芬导师分享了《我怎样教语文》的读后感想,她从目录的四个方面引出"语文教育应该怎么做"的话题,手把手地引领青年教师读通读懂于永正先生的语文教学观。"一位语文教师要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借助语文教学教育人,语文教学其实也是成人的教育。</b></h3><h3><b> 郑老师指出,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十分重视朗读,十分重视写字,特别喜欢教作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留下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在这空间里,我们慢慢教会孩子们做文化人,做思考者,还要多与人交流。</b></h3><h3><br /></h3> <h3><b>  李南伟导师分享了《人间词话》的导读。李老师从王国维的生平谈起,从各名家的评论道来,抓住"意境"一词,引领青年教师打开思维。他说,除了专业类书籍的阅读,我们更要回归经典,从经典中汲取养分,继续生长。</b></h3><h3><b> 李南伟导师殷切期盼老师和学员们把研修当成一种习惯,把交流经验当成一种习惯,把教语文的热情当成生活中永不消退的一种习惯。习惯谈谈语文的事,让彼此的灵魂相互碰撞,小语路上不孤单。</b></h3> <h3><b>季茂旺导师分享自己的读书成长经历——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追求</b></h3><h3><b> 季老师的相聚四"好",读书三"愧",每一点都深入人心。他说,网络的发展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多了鸡汤,少了经典,碎片化阅读占据着我们的生活,手机浏览成了我们的习惯。然而,真正有意义的读书,应该是捧着一本纸书,慢慢读,细细品。</b></h3><h3><b> 季茂旺导师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例子,为青年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指点迷津。他说,当你读完书,感觉到并无多少收获时,你可以这样做:读懂著书人的心胸。只有你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你才能说你读懂了它。多读著作的批评本。用名家的眼光,去学别人如何读书,如何批注,如何如何之后,你也便读懂了作者,读懂了自己。</b></h3> <h3><b>  记得陈琴教授讲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是一门功夫。"王崧舟教授也道:传统文化的钻研与小语课堂教学的思考,读懂一位诗人,要读他的人生轨迹,读他的人生态度,读他的所有作品。窦桂梅校长近几年来也致力于帮助师生成为读书人,扎扎实实学文化。</b></h3><h3><b> "一句词,一首诗,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文化,一种境界。"</b><b> 让我们潜下心来,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读书人。</b></h3> <h3><b>  希望龙泉小语教师与书为友,结伴而行,幸福成长。</b></h3><h3><b> 供稿: 吴旭辉 &nbsp;陈欣煜 &nbsp;赖冬梅</b></h3>

语文

青年教师

备课

暑期

工作室

读书

导师

教研

小语

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