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博物馆——沈阳中山广场和中山路及历史变迁

滴水之恩

<h3>在辽宁省沈阳市区中心的和平区中山路与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有一处知名的圆形广场——中山广场,距离沈阳站约一千米左右。</h3><h3>广场始建于1913年,当时称中央广场。1919年称浪速广场和浪速町;国民党统治时期,更名为中山广场和中山路,1948年沈阳解放后沿用此名,文革时期改称红旗广场;1981年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此广场己逾百年历史。</h3><h3>解放后,沈阳市政府于1956年对中山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新建了喷水池,直到1969年文革改建,可惜没有找到那一时期的照片。</h3><h3>文革时,1969年拆除了喷水池,开始在广场中央建毛泽东塑像,雕像由沈阳军区与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合建,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集体创作,棕色玻璃钢制做,毛泽东身着军大衣,挥臂指向前方。加上塑像底座四周的群雕,建设持续了一,二年,目前的中山广场,大致保持了这次改造后的样貌。</h3><h3>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地文革中建的塑像陆续拆除,沈阳中山广场的塑像及群雕是保留下来的极少的一例。但是当时做了二处改动,一处改动是将红灯记中高举红灯的李玉和原形浩亮形像换掉,只换了头,身体未换。再一处改动是市政府组织形式恢复后,将写有“革命委员会好”的临时权力机构牌匾拿掉,但是牌匾上方的大红花和牌匾两边的飘带及边框仍在,牌匾处呈透空状,除了亲历者外,这二处改动,现在知道的人不多。</h3><div><br></div><h3>图为最早的1920年历史照片,广场中央是当时的“纪念日俄奉天大会战纪念碑”。</h3> <h3>1946年5月29日,国民党在广场中心树立的纪念碑</h3> <h3>1984年冬的沈阳中山广场,一对毌子正踏雪经过。</h3> <h3>1990年,中山广场上自发聚集的外地来沈寻找工作的打工者,当时外地打工者自发聚集这里等待找工作,自发形成了“劳务市场”,在市里开辟了专门的零工市场和劳务市场后,这里才恢复了原貌。</h3> <h3>1996年10月,可口可乐公司赞助举办的儿章画展,广场上高大的立体可乐瓶广告立在广场上,当时正是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呑并了当时知名的“天府可乐”,可口可乐自此开始在中国家喻户哓。</h3> <h3>高耸的大红花和两侧的飘带中间,原来有一块竖着的牌匾,上写“革命委员会好”,当革命委员会被省政府和市政府的组织形式取代后,将牌匾拿掉了,所以现在中间呈透空状。</h3> <h3>中山广场东侧中山路路北,有一座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建筑,这就是”赤十字社支部”(红十字会分会)旧址。 赤十字社是日本在东北成立的红十字会组织, 1909年日本在旅顺成立“日本赤十字社滿州委员部”,至1928年在东北境内建立 15个支部、17个办事处,并在大连、奉天城内设立医院。满洲国成立后,设立“满洲国赤十字社”。该建筑始建于1920年,砖混结构,地上ニ层,局部三层,系用歐调新古典主义式,素灰罩面,局部有欧式装饰纹。 现在为沈阳市公安局老干部处在使用。<br></h3> <h3>己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