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已不知是第几次走进这条狭长狭长的古巷子了。</h3><div> </div><div>第一次来的时候,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到此一游的俗欲,第二次来的时候,是为陪伴朋友闲逛。唯有这次,心与灵魂在一种寂静中得到洗涤。</div><div> </div> <h3><br></h3><div> </div><div>踏入古巷,我就为那一缕金黄色的阳光所震撼所感动,不得不在它的面前停住脚步,发一点怀古的幽思幽情。当时,季节已是初冬,日影西斜,那冬日的阳光慵懒无力,象情人的手轻轻地扶摸着斑剥的黑瓦灰墙,让人不由从心底涌起无限温柔。</div> <h3>古老的石板和古老的砖墙无声地享受着阳光的爱抚,我站在墙下,和他们一起沉浸在无边的幸福回忆中。我知道,这缕阳光不是我来了它才照在这里的,千百年前,它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还将这样抚照下去,直到永远。</h3> <h3>尽管世事无常,阴晴不永,也阻隔不了他们的款款深情。从古商城建起之初,只要天气晴好,阳光就会这样照耀着。这个位于武陵山与雪峰山分界处的小镇,据说三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因其背山临水,水陆两便,日渐成为由大湘西交通西南的驿站、商埠。<br></h3> <h3>大湘西地区虽然山穷水恶,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最为有名的,有桐油、木材、白腊、鸦片和粮食。这些东西,只有运到山外,才能换回山里人不可或缺的南北杂货。久而久之,专以提供货物转运的行当产生并壮大起来,他们在古代社会里处在最底层,即仕农工商中的商。就是这个商字,使洪江逐步变成大西南的大商埠。</h3> <h3>据说,到民国年间,小小的洪江城里3.7万人口中,就有1.3万人是以经商为业的,洪江的货币流通量在湖南位居第二,紧次于省会长沙。而城内的各种店铺,一度达到3000多家,这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里是不可多见的。仅是运输桐油的油船,最多时曾达500多艘。</h3><div><br></div> <h3>遥想当年,沅江码头上当是楼船林立,千帆竞发。而城里也当是灯火辉煌,燕舞笙歌,通宵达旦。商业的发达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保镖、青楼、烟馆、客栈、银行等各行各业先后在此扎根,使洪江一步步成为一个以商业为主各行业共同繁荣的山区商业要埠。<br></h3> <h3>世间物事,总是相对的。有繁荣必有衰败,有喜怒必有哀乐,有晴好必有雨雪,有相聚总有离别。这一切,都曾在这条狭长的古巷中发生过,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相聚时的欢乐,离别时的愁绪,应酬时的奸笑,陌生时的漠然,甚至于逢场作戏的小会幽欢,天山阻隔的雨恨云愁,人世间所能发生的,都会在这条古巷里发生过。</h3> <h3>或许,就是面前的这个角落,就曾有过商人间的尔虞我诈;或许,就是背后的木门中,就曾有过情人的窃窃私语;或许,就是前面的转角处,就曾有过青楼燕女们的肆意欢笑;或许,就是高墙上的窗棂边,就曾发生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或许,就是我站着的这级台阶,就曾有过多少志士仁人的慷慨悲歌……</h3> <h3>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情随事迁。</h3><h3><br></h3><h3>创造了洪江千年辉煌的古人,已矣!</h3><h3><br></h3><h3>承载了多少代兴衰悲喜古城,仍在!</h3> <h3>(后记云):</h3><h3>此文记于十年前,彼时尚可称年轻,古人谓富于春秋者也。</h3><h3><br></h3><h3>今夏,携家人往怀化探亲,吾弟邀请旧地重游,所遇者,阳光仍似十年前,然我老矣,人谓油腻大叔是也。况今江郎才尽,不能提笔,于是用旧文配新片,复记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