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非洲—摩洛哥

琴🎻

<h3>摩洛哥被称作北非的后花园,如果说上帝打翻了色彩盘,那么他一定利用这些颜色造就了摩洛哥,红色的马拉喀什,白色的卡萨布兰卡,蓝色的舍夫沙万,黄色的撒哈拉沙漠,还有那神秘的马约尔蓝,菲斯的梦幻迷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扬起的细沙与风中的海水,燥热与宁静交织,正是这种鲜明的碰撞,才造就了这幅经过岁月沉淀的壮美画卷,让人迫不及待的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h3><h3>这里奇幻、安静、色彩斑斓且地广人稀,时间在那儿是缓慢的,却又一天之内寒暑交替、四季轮回。</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清真寺有一半浸在美丽的大西洋里。也是这里唯一能让非穆斯林进去参观的清真寺。</h3> <h3>整体建筑把几何图形和马赛克运用到极致相当现代化。</h3> <h3>舍夫沙万仿佛走进一个童话世界,缤纷的色彩在深浅不一的蓝里出奇的和谐,随手一拍就是一幅天然的蓝色画卷!</h3> <h3>蓝色几乎是全世界爱慕的颜色,在伊斯兰教中,蓝色象征纯洁,是天堂和好运的颜色。而在其他文化里,蓝色也象征忠诚和积极遥远的渴望。为了这一抹蓝,也要去一次摩洛哥!</h3> <h3>辗转于蓝城的蜿蜒小巷</h3> <h3>虽然小城出彩的只有蓝色,但这座阿拉伯特色鲜明的小城却居住着不同的民族,穿着杰拉巴匆匆而过的是摩尔人,戴着白圆帽款款而行的是犹太人,身着艳丽服饰池旁洗刷的是群柏柏尔女人,喝着薄荷香茶闲坐街头的都是些阿拉伯男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你可以看到不同风俗;从他们言语交谈中,你也可以听到各种语言。说阿拉伯语的,用法语的,讲西班牙话的,还有写葡萄牙文的。的确,他们操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守着各种各样的习俗,穿着各种各样的服装,却相处在同一样背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仰望着同一片天空,求同存异,彼此守望,其乐融融,其乐无穷。恐怕世间再没有什么比这更温馨和谐的场面了。其实也是,蓝色的世界本该如此。因为,蓝色本来就是平静与平和的象征。</h3> <h3>老城满眼的蓝白色调让你仿佛跳进了炫丽的大染缸,舍夫沙万适合散步也适合迷路,巷子峰回路转,深浅不一。</h3> <h3>舍夫沙万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般精致,也并非处处皆蓝。但正是这些稍有违和的生活气息,加上随意的杂乱感,反而让一切显得更完美了。</h3> <h3>整个舍夫就是个建立在山腰上的麦地那,不是上坡就是下坡。</h3> <h3>拍这片子前,天知道那是经历了什么!半个小时爬上山顶之后乌云笼罩、雨加雪、大风......😓</h3> <h3>清晨醒来,酒店窗外......</h3> <h3>菲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摩洛哥的心脏,摩洛哥人的骄傲,承载着摩洛哥的过去与现在。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久负盛名,是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摩洛哥最老的皇城,曾经作为摩洛哥首都达700年之久,12世纪中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而一跃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h3> <h3>古城和旧城多阿拉伯式建筑,街道狭窄,作坊、商店鳞次栉比,传统市场繁荣。非斯的传统手工业品铜器、陶器、银器、丝绸、刺绣、皮革制品都很出名。</h3> <h3>虽然摩洛哥是非洲,但地处于北非,最北边和西班牙遥直布罗陀海峡相望,仅相隔14海里。</h3><h3>说到非洲,就想到"黑人",其实非洲的人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是土生土长的黑种人,而北非是白色人种的阿拉伯人。</h3> <h3>一千多年的古城依旧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车辆通行,人们依然居住在这里,正如《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的,菲斯就是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h3> <h3>夜幕下的菲斯古城</h3> <h3>撒哈拉沙漠璀璨迷人的星空🌟</h3> <h3>瓦尔扎扎特老城,这里随处所见的是柏柏尔人用泥土与干草为材料建造的传统红色土楼,屹立百年而不倒。</h3> <h3>《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这本书让无数人对撒哈拉心驰神往......</h3> <h3>撒哈拉沙漠也许正是因为它的荒芜、博大,才能成全我们心底里对自由和洒脱的向往。</h3> <h3>从日出到日落,活力四射永不停歇。无愧全世界最繁忙的广场不眠广场!魅力四射的不夜城马拉喀什!</h3> <h3>圣罗兰花园,这是法国YSL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参与设计和修建的花园。花园的色调是一种很特别的蓝,后来也被命名为马若雷勒蓝。</h3> <h3>非洲大陆看似神秘且梦幻,等你身临其境后,你会赞叹大自然的厚爱,将美好的景色都赋予这片土地,一个国家,领略春夏秋冬,一方国度,领略海水与沙漠,一个穆斯林国家,确又像极了开放的西方世界,这就是北非花园-摩洛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