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刚刚结束华中师范大学三年的学习,再一次申报全国名师领航班的学习,确实需要勇气,有过纠结,想过退缩,是女儿的那一句“妈妈,您只管报,您又不是经常不在家”给了我力量,为了更好地前行,为了给女儿做个榜样,报。</h3> <h3> 从市里到省里,通过教育部最后一轮遴选的那一刻,内心无比激动,就像一块璞玉,终于被人发现。这些年的付出,这些年的努力,这些年的艰辛,也在这一刻释然。一个女孩,从农村到城市,从少年到不惑,一路走下来,真的不容易。</h3> <h3> 三年的学习,去哪儿?双向选择,我拥有百分之五十的权力。初中语文的培养基地,总共七个,最向往的地点当然是北京师范大学,尽管明明知道机会不大,我依然在第一志愿里写下了北师大。第二志愿填哪?我急需提升教育理论,一博士朋友向我推荐了西南大学,他说,那里有勒玉乐、宋乃庆、陈时见、朱德全、刘义兵等高人。因此,我违背了我最开始想往沿海城市走的初衷,第二志愿毅然选择了这座山城。</h3> <h3> 双选的结果出来,北师大需向中西部教师倾斜,我根本不在他们选择范围之内,原来只是我一厢情愿。还好,西南大学没有把我抛弃。见面会上,刘永凤院长说,西大基地选择出来的十个老师,除一个是二志愿的外,其他都是第一志愿填报的西南大学,我成了十个中的唯一。那天,我紧紧地握住小刘院长的手,道尽我的感谢。这世间,有人珍惜你,感觉真好!</h3> <h3> 第一次的集中学习,是在两个月以后,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美丽的山城,人还没有下车,西大接车老师的电话就已打进来,他早早地就已经在站外等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受到了最高的礼待。一个个学员接送,大小刘院长私人请我们吃重庆最正宗的火锅,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西大人的实在。</h3> <h3> 第二天的开班仪式,我们十一个学员早早地到了师元大堂,导师们陆续入场,整整二十五个,我所期待的那些大咖,近在咫尺。开班仪式的主席台上,赫然坐着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副校长勒玉乐、陈时见教授。这些校长们有多忙,我们可想而知,为了我们十一个学员,三大校长、二十五个导师齐聚,这一刻,我知道我来对了,因为我看到了西南大学对我们的珍视!</h3> <h3> 而随后的日子,让我再一次坚信我的选择的,不是这些形式上的暖心,而是教授们一个个精彩的演说和教育学院暖心的陪伴。听宋乃庆教授聊教育成果的升报,让我滋生起新的梦想;听陈时见教授讲名师的成长,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听朱德全教授指导课题研究,我开始注意一些自己从不在意的细节,当然更喜欢他的闲聊,从中悟道;而我们接触得最多的刘义兵院长,这位事无巨细的大哥,从生活到学习,给予我们点点滴滴的关怀,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更是毫不松懈。我因为女儿志愿填报的事需提前半日离开,不能参加每人五分钟的思想汇报,刘义兵院长格外为我开小灶,认真听取我的思想汇报,然后一丝不苟地为我上起了课,第一次享受这种一对一博士生待遇的课程,受宠若惊。我们语文学科的董小玉教授,在看见我们的第一瞬间,把我们一个个拉到她身边,问候、激励、加微信、建群、拍照,眼里写满了慈爱。这些个日子,大气开朗的刘永凤院长不弃不离的陪伴,温柔的徐长丹老师总是在群里嘘寒问暖,赵俊红老师看见我们学员总是一个爽朗的笑……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温暖着每一位学员的心。</h3> <h3> 也许,其他的大学有更多更牛气的大咖级教授,但有什么比受到珍视更重要的呢?三年的学习,刚刚启航,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西南大学的精心组织,有导师们做坚强后盾,有学员们的勤奋好学,我们一定能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