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牛人一一一牛世保老师一家三代人印象记

姜是老的辣

<h3>6月28日,我和老伴在西安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牛世保,许生秦夫妇。牛老师是我原在子长工作时的老熟人,许老师也曾和我老伴同事几年,关系甚好。</h3> <h3>牛世保,许生秦二位老师均年近八旬,但身体康健,精神矍铄。</h3> <h3>牛世保老师的父亲牛振业,从部队复员后在子长县百货公司工作,担任总会计,工作连年受奖,在延安全地区业务比赛中曾获笫一名。1959年受到陕西省商业厅嘉奖。文革中虽不是当权派,也受了冲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曾历任子长县政协一、二、三届委员。1993年逝世。</h3> <h3>牛振业先生多才多艺,棋琴书画无所不及,但尤爱好书法,他的字严谨正统,秀美端庄,当年曾是子长县颇有名气的书法家。生前是省书协会员,书法作品在省、地、县多次参展获奖。他曾为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一一一延长油矿书写了纪念碑,为谢子长书写了《生平》碑文。</h3><h3>牛老先生事迹已被载录入子长县志,并被收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一书。</h3><h3>我曾多次当场观赏过牛老先生的挥毫书写,当时内心充滿敬意,至今记忆犹新。</h3> <h3>牛振业先生的书法作品。</h3> <h3>牛振业先生书法深得王羲之神韵。</h3> <h3>牛世保受父风影响,也写的一手好字。</h3> <h3>临米南宫十七帖</h3> <h3>牛世保老师临的兰亭序,神韵不减其父!</h3> <h3>牛世保临的兰亭序</h3> <h3>牛世保老师的启功体也写的颇有灵气!</h3> <h3>这张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但你别以为是照片,这是牛世保老师在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的当天临摹的画像!维妙维肖,令人称奇。</h3> <h3>但牛老师的牛,还不仅是书画才艺牛,而更牛的是他的音乐天赋!</h3><h3>初识牛老师记得是在1972年。那时我刚从教育界调到县革委会政工组当通讯干事,没事爱往文化馆跑。当时县文化馆长武九如,是个非常敬业的好干部,他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搞起了一个不定期的油印(蜡版刻印)小刊物《瓦窑堡文艺》。他将稿子收集好后就交给我,由我修改编辑好后再交还他。小报开始是由王振昌刻写蜡版,(振昌的字写的好,书法当时在子长也很有名气。)后来逐渐发展成一张16开大小的铅印小报了。当时子长一些文学爱好青年有栾栋,楊挺,郝忱,郝飚,樊高林,強弱等,也常来文化馆。有一天我在文化馆见到牛世保老师正在拉二胡,拉的好听极了。他当时在子长中学任教。</h3><h3><br></h3><h3><br></h3> <h3>这个是牛老师在演奏京剧《春归梦》</h3> <h3>这个是牛老师在演奏《西口情》。</h3> <h3>牛老师是陕师大政教系毕业,但从小却酷爱音乐,练就一手二胡才艺。据说就是因他的多才多艺,赢得了当时中文系的美女许生秦的爱情。许老师不仅人漂亮,且能歌善舞。每次学校文艺晚会,自然都少不了他俩。一个拉的好,一个唱的美,真正的妇唱夫隨!</h3><h3><br></h3><h3><br></h3> <h3><br></h3><div>牛老师是个体音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体育方面也很杰出。这是他当年在双杠上的英姿。</div><div>但到后来,最爱的还是音乐。他在子长中学曾组建管理了二十年教工和学生乐队,这并不是学校分配的任务,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民族的,西洋的,拉的,吹的,弹拨的,打击的,各种乐器都会,还会修。牛老师调西安时,子中的乐队已经发展成四五十人的管弦乐队了。中西洋乐器都有。</div> <h3>到现在还练的一身好筋骨!</h3> <h3>秦腔戏剧《三滴血》,二胡模拟人声《家住陕西韩城县》</h3> <h3>《太湖美》</h3> <p class="ql-block">听牛世保老师二胡演奏</p><p class="ql-block">2021.3.11</p><p class="ql-block">袅袅仙乐云间来,</p><p class="ql-block">余音绕梁萦心怀。</p><p class="ql-block">闭目静听疑成仙,</p><p class="ql-block">睁眼方知仍凡胎。</p><p class="ql-block">指尖流出皆妙曲,</p><p class="ql-block">不负功夫几十载。</p><p class="ql-block">此曲只应天上有,</p><p class="ql-block">人间难得有奇才!</p><p class="ql-block"><br></p> <h3>但牛老师在音乐上只是个业余专家,他们家更“牛”的是牛老师的两个搞音乐艺术专业的女儿。</h3><h3>大女儿牛苗苗,三女儿牛飒飒,现在都是演奏家,苗苗是西安音乐学院的二胡老师,副教授。</h3><h3><br></h3> <h3>牛苗苗</h3><h3><br></h3><h3>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音乐学院“秦派二胡”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委员会理事,民乐系弓弦教研室主任,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胡琴委员会委员副会长。</h3> <h3>牛苗苗1968年出生于陕西省子长县,自幼随父学琴,又先后得到王刚、金伟、王方亮老师的悉心指导,1981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李长春教授,1987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本科,师从金伟教授,1991年考取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承著名二胡艺术家、教育家鲁日融教授,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h3><div>作为“秦派二胡”的传承者,在“长安乐派”精神的引导下,深受“秦风雅韵”熏陶,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中继承和发扬“秦派二胡”的神韵。演奏细腻流畅、张弛有道且富有激情,特别对“秦派二胡”作品的演释更富有个性和鲜明的特色。在二胡表演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方面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在演奏与教学中倡导多元化理念,注重教学、艺术实践与学科理论的紧密结合。</div><div>曾荣获“富利通•杯”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三等奖;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并出版发行二胡独奏专辑《曲江吟》、《弦韵——“秦派二胡”经典曲选》;曾在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牛苗苗二胡独奏音乐会”、“弦韵新苗”“弦韵飞扬”牛苗苗二胡教学实践系列音乐会;曾应西安音乐厅邀请,成功举办“东城·西就——牛苗苗师生二胡音乐会”两场、“二胡风云会——二胡交响音乐会”、“西安音乐厅名师谈考级”系列讲座等艺术活动;在《全国二胡精英荟萃独奏音乐会》、马来西亚《中华民族器乐“秦风秦韵”》、新加坡《经典新韵》、“中国弓弦艺术节”、中国拉弦乐器——系列秦胡“华乐新韵”、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西安音乐学院校庆系列音乐会等各类重大艺术活动中担任演奏及专辑音像录制;曾多次担任“全国艺术院校文华奖”、“敦煌杯”华音网民族器乐比赛等大赛评委。</div><h3>在教学工作中,曾多次荣获西安音乐学院年度“优秀教师”称号、双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荣获园丁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诸多学生在全省、全国及国际各项比赛中多次荣获金、银、铜奖,参与主讲的学院“民族交响乐队训练表演课”荣获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在全国核心学术刊物中发表有关专业学术论文数篇,担任省级精品课程“秦派二胡艺术”主讲教师,参编《“秦派二胡”艺术研究文论》,重新编写本科【二胡演奏】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专业型中国乐器【二胡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学术型【二胡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曾兼任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首席,应邀出访德国、奥地利、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参加多项艺术交流活动,其艺术履历被收入《66位世界著名胡琴演奏家》。</h3> <h3>苗苗在演奏</h3> <h3>牛飒飒,广东肇庆音乐学院二胡演奏家,副教授。</h3> <h3>飒飒在演奏</h3> <h3><br></h3><div>牛飒飒,女,1972年出生,古城西安人,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div><div>5岁随父学习二胡,1985年经王刚、王方亮、丰芳等二胡名家指点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张图强、王烨、王方亮主修二胡,同时随王倩副修钢琴。由于在校期间多次荣获各种奖项且学习成绩优异,1991年作为本班唯一一名优秀毕业生被学校保送至民乐系大学部师从我国秦派二胡代表人、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金伟教授继续学习深造,并师从张彬(现任新加坡华乐团高胡首席)学习高胡演奏,同时师从李玫(文学博士,中国律学学会理事)学习古筝,1995年6月22日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后于肇庆学院音乐学院任教至今。1996年师从我国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当代岭南古筝流派传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陈安华教授继续学习古筝,2006年考取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程建平教授硕士研究生,撰写硕士论文《肇庆市城区中小学器乐教学状况分析与思考》,2008年6月获得音乐教育硕士学位。</div><div>在校任教期间,先后担任《民族音乐概论》、《视唱练耳》、《乐理》、《民乐合奏》等基础课程以及二胡、古筝的教学与演奏任务,连续三年在学校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多次被学校授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1996年参加学校首届教师教案评比荣获二等奖,1999年参加学校以及肇庆市征文比赛,所写论文《良师益友-我追求的教师形象》荣获校一等奖、市二等奖。2004年6月由学院选派参加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竞赛”,荣获二等奖。2006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澳门)世界华人艺术节”器乐比赛,多名学生荣获独奏金奖、银奖、铜奖以及重奏金奖的好成绩,2008年1月担任“第二届弘扬杯全国青少年古筝大赛及古筝艺术节”广东选拔区评委,并荣获“优秀园丁奖”。</div><div> 教学之余,参加了大量的艺术实践演出活动,演奏的二胡曲《战马奔腾》、《洪湖人民的心愿》、《北京有个金太阳》、《茉莉花》、《葡萄熟了》、《赛马》、《阿拉木汗》、《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草原新牧民》等、高胡曲《平湖秋月》、《娱乐升平》、《步步高》以及古筝曲《秦桑曲》、《伊犁河畔》、《乡韵》、《浏阳河》、《姜女泪》、《临安遗恨》等乐曲受到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与好评,先后两次荣获学校“王绍霖、陈汉铨艺术实践奖”。 2005年6月23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于肇庆学院陈熹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牛飒飒学生古筝演奏会”,其中四重奏《蝴蝶泉边》更是代表音乐学院参加了多种文艺演出活动,2006年6月14日以及2007年6月8日先后指导学生曾丽兰、刘小龙于肇庆学院陈熹音乐厅开展个人古筝、二胡毕业独奏音乐会,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关注及一致好评。</div><div>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先后于《肇庆学院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文教资料》、《乐器》、《交响》、《音乐天地》等学术期刊发表《析二泉映月》、《浅谈高师音乐专业二胡选修课的教学》、《我看女子十二乐坊》、《从刘天华的贡献看国乐的传承与发展》、《二胡曲〈战马奔腾〉与〈狂野飞骏图〉》、《音乐文化合成现象初探》、《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二胡演奏新感》以及《二胡演奏姿势的个性化问题》等学术论文,其中《浅谈高师音乐专业二胡选修课的教学》一文于2000年8月 “全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中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2006年参与研究学校立项的教研项目《高师器乐教学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有着独到的认识与见解。</div> <h3>子长牛人,真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