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多元素 体现生活化 渗透价值观

小錢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省《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后记</b></h1><h3><br /></h3><h3>5月17日至18日,2018年浙江省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暨教学评比活动在杭州市拱宸桥小学举行,来自全省近450位教学专家、各市区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共聚拱宸桥小学,共同研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教学及教材培训。</h3> <h3><b>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b>,衢州市新华小学的黄欣老师创设了“疯狂动物城”的情境,以“动物剧院”看动物剪影猜动物导入,接着模仿动物的声音,走路方式,感受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提前让学生制作“动物明星卡”,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动物明星以及理由,用连一连的方式发现许多动物在生活中是我们的老师,人们根据许多动物的特点创造发明了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动物帮手招聘会”环节则是根据动物的特点来为人们寻找动物帮手,另外许多动物也为了人们带来了“礼物”,如蚕吐出的丝可以制成丝巾,奶牛挤出来的奶制成牛奶,公鸡的羽毛制成毽子等。最后的“动物电台”,分享了学生和动物的故事。</h3> <h3><b>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b>,嘉兴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学校的孙希老师以带领学生游“魔法学院”为背景,用小米粒的自述, 了解了米是如何来的,需要大自然的阳光、泥土、雨水等,再经过农民伯伯的插秧、施肥、捉虫、除草、收割、脱粒、碾米等过程最终变成大米。然后再请学生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魔法”,丝巾是怎么来的,房屋是如何成型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中的“魔法”。</h3> <h3><b>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b>,由湖州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陈云老师带来。整堂课围绕一句“魔法口诀”——“一起玩,一起玩,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来引导学生在与伙伴交流玩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小布丁解决了几个问题,与人玩耍要有礼貌,要胆子大一点,与高段的哥哥姐姐玩要“大胆说,谦虚学”。</h3> <h3><b>一年级下册《大家一起来》</b>,舟山沈家门一小刘优梅老师先做了一个小游戏,每个小朋友只能伸出一只手,但怎样鼓掌发出声这引起了大家的困惑,有孩子发现同桌互相击掌就能发出掌声,由此引出合作。让合作的种子发芽,长枝桠,开花为过程,创设一系列活动,先讲讲平时合作玩过什么游戏,之后通过两次找妖怪的游戏感受合作的好处,接着是最佳合作学习小组的展示,让孩子回忆合作学习的场景与收获。</h3> <h3><b>一年级下册《大家一起来》,</b>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冯小巧老师课始借助贴鼻子游戏,帮助孩子初步了解什么是合作,并通过贴故事贴画,并搭好展示架,将故事贴画展示在架子上的环节让孩子体会合作可以达到做事又好又快,并能扬长避短,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故事贴画也是和“合作”相关,看故事了解合作,做架子感受合作,展示中体会合作的快乐。<b>真实的动机源自真实的需要</b>,课的伊始,给小猴子蒙眼贴鼻子,孩子们感受到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这会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该怎么办,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要合作,学习动机就这样悄悄萌芽了;<b>真实的体验源自真实的实践</b>,通过合作搭架子,第一次单人搭架子和第二次小组合作搭架子的对比,让孩子们自然理解合作的内涵与意义,生活中离不开合作;<b>真实的经验源自真实的生活</b>,生活中,孩子们也已经有许多合作的体验,一起背书,一起做游戏等,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经验,对未来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h3> <h3><b>一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b>,温州瓯海区景山小学的姜丹老师通过分享食物等活动,知道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各种不同的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创设“分享花”,拓展分享内容,形成主动分享的意识,养成乐于分享的习惯。</h3> <h3><b>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b>,绍兴嵊州市剡溪小学的钱欣雨老师创设了疯狂动物城的情景,在一次次游戏中,建立孩子“乐群”的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主动与人交往、与人友好相处的策略与方法。<h3><br></h3></h3> <h3><b>二年级下册《我们小点儿声》</b>,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的朱晓岚老师首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声音,让孩子们谈感受,孩子们觉得非常舒服。之后再拿出分贝仪,在平时的学习场所中找出让人难受的声音,完全听不清楚的小组讨论,拖拉桌子声以及重重的关门声。再请出老教授和小博士,谈一谈噪音的危害。让孩子发现生活中让人感觉舒服的声音,并通过小组合作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讨论怎样在学习场所中避免或者降低噪音,二是利用合作小组讨论的契机,来发现降低噪音的办法,小组合作时如何降低分贝,“音量合适,轮流说,调音师,凑一起”。接着全班一起交流,拖拉椅子和关门有什么建议或办法。引出“公共场所不喧哗”这样的一个概念。</h3> <h3><b>二年级下册《我们小点儿声》</b>,丽水缙云县实验小学的沈玮炜老师和朱老师一样,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分贝仪,也是在教室中发现噪音的问题。</h3> <h3><b>二年级下册《这些是大家的》</b>,台州温岭市方城小学的孙慧燕老师以课前发放课外书给孩子们作为导入,初步形成公物的概念,懂得“物是公,齐分享”的道理。我们生活在集体中,会有很多公物,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校园内的公物,感受这些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物分享,便利多”。但同时,孩子们知道因为公物不是自己家花钱买的东西,所以并不会好好珍惜,教师在这里就展示视频公物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原来“物到来,不容易”,可怎么爱护公物呢?教师又让孩子们来体验坐在破损椅子上的感受,除了感受不太好,还会因为用损坏的公物而受伤,“物损坏,危害大”。</h3> <h3><b>二年级下册《大家排好队》</b>,宁波北仑区绍成小学的郭迪老师用一群可爱的排队小动物图片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但老师没有直接说自己为什么喜爱这群小动物,而是准备把自己带来的绘本材料发放给孩子们,一组先无序上台领,让另一组观察,引出“排队”的话题,大家一致认同排队好。接着教师让孩子们把提前画好的平时排队场景做一个展示,有在地铁排队乘车,公交车前排队上车,交作业排队,就餐排队等,并让孩子来谈一谈感受,同时也会有个别的孩子画的场景中是这样的,有人在图书馆排队过程中插队,这时相机出现平时在校园内打水插队的情境,分析了插队的原因以及该怎么做。接着老师用一个钻圈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排队的好处。有序的排队不仅体现文明还能保障生命的安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桑枣中学的师生们仅用时1分36秒,便成功撤离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h3> <h3><b>二年级下册《我们不乱扔》</b>,金华东阳外国语小学的徐剑老师从身边的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现象引入,用多种形式认识乱扔垃圾的危害,在大自然中人类产生的垃圾会造成鲸等动物的死亡,在生活中随意丢弃垃圾会给他人造成伤害。通过看视频环节辨析春游过程中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渗透垃圾分类的常识,环保要从点滴细微做起。</h3> <h3>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教授、《道德与法治》教材分册主编孙彩平教授就12节课做了点评,并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了解读。她指出,这次统编教材上接“天”气,下承“地”气,以法制教育大纲、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教材的依据,首先要看这一课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精神,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思考我们当下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摒弃功利思维,反对功利主义,把握时代精神。她举了一个例子,平时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问孩子“为什么环卫工人值得尊敬?”我们希望或者引导的方向是“因为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把城市打扫的很干净,为城市建设作了许多贡献。”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环卫工人值得尊敬是因为他每天起早贪黑养家,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做好了一个人的工作。”第二,我们的教育主题是什么?这个教育主题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价值观又是什么?一堂课的教材解读要放回到整册教材中去解读,利用好教师用书,忌知识化的教学,体现课程的生活化。</h3> <h3>后记:道德与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影响;展望未来,以未来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而生活是多样化的,我们也要通过设计的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有所成长。上好《道德与法治》,有助于班级管理,有助于孩子的道德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