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 务川自治县中心幼儿园家长学校2018暑期培训

第三小学

<h3><font color="#167efb">一个环节都不能错</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摘自 孙瑞雪 著 《捕捉幼儿敏感期》</font></h3><div><font color="#167efb"> 幼儿园院子里传来孩子的哭声。我立刻跑</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了出去,看见贝贝正在哭。我问他:“怎么了?”他指着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他打我。”我正准备给他们解决问题,贝</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贝却指着他正在流出的鼻涕,示意我给他擦。我马上去给他拿了纸,他却摇着头说“不!不!”我问他:“你要怎么样?” 他说:“我要用我的毛巾擦。”我立刻想到了幼儿园给小朋友配的小毛巾。于是我抱着他上楼到洗手间,准备拿毛巾给他擦,他又说道:“不!我要用我的毛巾。” 我先是迟迟疑了一下,然后问他:“你的毛巾在哪里?”他把我带到了他的书包前,打开书包侧面的小拉链,先拿出一个空的食品包装袋,然后拿出一小包吃的,最后拿出了自己的小毛巾。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擦鼻涕,而是先把刚才拿出的东西放回书包里,并且拉上拉链。等他擦鼻涕的时候,动作已经是象征性的了,因为这时鼻涕已经被风吹干了。擦完后,他又拉开拉链,把小毛巾放进去,拉上拉链。</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贝贝伸开双手,让我我抱着他去解决问题。他的行为让我忍俊不禁,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个孩子更有秩序的人了。对他来讲,被打了不重要,鼻涕干了也不重要,只有符合秩序的活动才重要。</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其实,孩子从出生后的几个月就开始出现对秩序的喜好。在孩子的小脑袋里“秩序”包括:他第一次看到某样东西放在哪里,那么就会一直坚持它所在的位置;每天回家的路线是不能改变的;出门一定要穿衣服、带包…总之,每一件事情都一定要符合秩序的需求,而这样有秩序的环境渐渐地使孩子产生了安全感。孩子通通过有秩序的环境来和自己的内部秩序配对。外在的有序可以使孩子形成内在的秩序,即知觉归类。他将所有看到的归为一类,听到的归为一类,摸到的归为一类,闻到的归为一类,尝到的归为一类。当他发展了所有的感官后,就会从对感觉的认识上升到对知</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觉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智能。这时,孩子对外部世界便有了自己的认识。</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往往表现得非常“固执”,而正是对秩序的追求,使他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每个位置上的事物,从而达到到和环境的融合。</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人生之初,让孩子来决定怎样开始吧!因为他们都知道该怎么认识这个复杂而奇妙的世界。</font></div><div><br></div>

秩序

毛巾

孩子

鼻涕

拉链

一类

书包

拿出

幼儿园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