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读“天一”侨批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南中 文/图</h3><h3> 引言:在漳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龙溪流传村天一信局老板郭有品在一次运送批款时,轮船遭遇台风沉没,郭有品所押送的银元全部沉入大海。脱险后,郭有品返回家乡变卖了财产,对华侨所托付的款项一一解付,由此树立了郭有品天一信局的诚信品牌。“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天一信局的口碑不胫而走。</h3> <h3>如果不是在侨乡角美镇流传村亲眼目睹,很难想象,在闽南的一个普通小村庄里,竟然坐落着清末民初闻名海内外的侨批业巨擘——天一信局总部大楼建筑群。</h3> <h3>走访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曾经称霸闽南民间侨批业近半世纪的天一信局总部旧址就在九龙江入海口的流传村内。相传,清朝末年,旅居吕宋的龙溪华侨郭有品,从专门带批的“水客”做起,为华侨递送信款。因为郭有品头脑灵活又讲信用,受到同乡华侨侨眷的信任。光绪六年(1880年)郭有品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成为早期经营东南亚信汇业务的一家大型民间信局。</h3> <h3>光绪十八年(1892年)郭有品在流传设立了总局,在厦门、安海、吕宋(今菲律宾)设立3个分局,随后逐渐发展到在国内外拥有33家分支机构的一家大型民间信局。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天一批郊”的成立,比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成立的大清中华邮政局还早了16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天一批郊”向厦门大清邮政总局注册,改名“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从现代眼光而言,天一信局堪称是闽南最早的近代形式的跨国企业集团。</h3> <h3>天一信局以其经营时间长、海外网点多、影响巨大,在闽南邮政史、金融史、华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品读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天一字号侨批及国内外不同分局戳记的批封,可以感受天一信局的发展历程以及兴衰荣辱的历史。</h3> <h3>规范投递行为的告示戳</h3><h3><br></h3><h3>这件1921年由菲律宾华侨潘新哲寄往潘厝社栖栅角(今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的侨批封上,盖有两方流传天一总局的告示戳记,其一为:“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总局,兼理邮政,分局要信,逐日发付,设法异常,专分大银,无取酒资,无甲小银,住龙溪廿八都流传社。”另一方信戳分天头、地格,天头的内容是:“本局无写批之例,贵客须知”。地格的内容是:“谁敢假冒本局之伙,向批家回信,勒取工资,天厌之,尚有此情,请注明批皮示知,以便究办,此布。庚申流传天一局再启”。封背还有始发的帮次及流传局的信戳,信戳为圆形,分三格,上下格分别是“福建”及“流传”,中间是流传局收到的时间“十年六月十七日”。</h3> <h3>天一信局在侨批的收递过程中,专门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分局要信,逐日发付”,表明天一信局十分注重时效,收信时,信局还要在信封上写上编号、设簿登记,同时发给寄批者“票根”,以备查询。在侨批上加盖“无取酒资,无甲小银”信用戳,说明当时存在邮差索要小费的现象,天一信局加盖信戳告示,其用意正是在于规范邮差的投递行为,树立天一的企业信用文化。 </h3> <h3>安全快捷的服务</h3><h3><br></h3><h3>这件由菲律宾天一宿雾分局经泉州安海寄往晋江的侨批封。该封的抬头写有“至晋江南门外坑东乡”,收信人是“吴益贤”,汇去龙银壹拾元,寄信人是“吴文栋”。背面盖有:“天一汇兑银信局,宿雾黄雅焱理信”印章,及国内安海局的邮戳,邮戳有英汉文“安海”及时间“六年六月十九日”,左上角是毛笔书写的中国数码字,内容是一九一七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寄,六月二十五日到,左下方是该批的帮次。</h3> <h3>从这封侨批的始发时间1917年7月9日到收到时间7月22日计算,华侨吴文栋从菲律宾宿雾寄出到安海的时间仅仅用了13天,与当今的国际普通邮件相比也慢不了多少天,从当时的运输条件来看,这应该算是一件“快递邮件”了。</h3><h3>天一信局除了注重安全快捷的投递外,还实施周到的便民服务。在海外收寄信款时,对于远途而来的寄批者,信局还招待食宿。如果华侨急需汇款而又一时款项不能周转时,还可根据其信用由信局垫付,等侨眷回批到时再向其收回垫款。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侨眷,天一局的信差提供细致周全的服务,使侨眷足不出户也能稳妥收到批款。</h3> <h3> 厦门为闽南侨批业中心<h3><br></h3><h3>这件盖有厦门天一分局信戳的侨批封。是1926年从新加坡寄往厦门禾山刘坂棣头社,由黄清水寄给叶天报官收。信封背面有:“丁卯十二月初五日”,和信封批号、帮次,下方有“天一厦门局”圆形信戳,内容有“天一局”“郭有品”“帮号”及“住厦门水仙宫理信,专分大银,无取酒资”字样。</h3></h3> <h3>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时闽南人到海外谋生,多数通过厦门港出洋。厦门成为闽南经济金融中心,是华侨出入口岸和国际邮递口岸,闽南侨汇承转局均设在厦门。据估算,在1905-1919年间,由厦门承转的侨汇(包括当地解付部分)一般保持在1800万银元左右。<h3>光绪十八年(1892年),厦门海关设立,郭有品随即在厦门港仔口街设立分号,这是天一信局设立的首批分号,天一信局的大部分批信都是经厦门接转。据史料记载,1898-1901年间,厦门海关共收邮件1018570件,汇票93442美元,其中近一半是通过天一信局转递。这些盖有厦门天一分局戳记的侨批见证了厦门为当时闽南侨批业中心。</h3></h3> <h3>天一信局的联营与衰退<h3>这件盖有新加坡天一分局信戳的侨批,由林建松从马来亚叮加奴寄往海澄三都山仰社给内弟陈文楫转陈氏贤妻收。封背盖有“天一叻局”信戳,内容有:“黄琼瑶天一局实叻、大坡源顺街门牌□”,及 “叻帮发”字样。封背盖有厦门“源裕信局”和“联安信局”信戳。</h3></h3> <h3>侨批局有头盘局、二盘局和三盘局之分。前者是南洋收汇局的分局或联号,后者是南洋收汇局的代理局。头盘局不但承转收汇局侨批业务,多数还兼营二盘局业务,有的还兼办总局联号汇兑调拨。三盘局一般是专门接受承转局委托,经营派送业务。 <h3>在侨批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各侨批信局既存在竞争,也有合作和联营,构成民间协作网络。这件天一侨批到国内后并没有由厦门的天一局接转,而是转由“源裕信局”和“联安信局”代为转递,可能是天一信局由盛转衰时的一件侨批。 </h3></h3> <h3>“诚也信用,败也信用”。天一信局因诚信经营以及规范的管理而成为一代闽南侨批业翘楚。1928年1月19日,天一信局因挪用山票炒汇以及在经营中受挫而关闭,经营了48年的天一信局淡出闽南侨批业的舞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