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乡愁是一种思念。但思念是针对性的情感,无论思念亲人、情人或者朋友,都是身在远方对另一个人的温暖回忆,思念得受不了,打通电话,思念也就随之而去。但乡愁不是。唯独乡愁,犹如霞光晚照,在淡淡的伤感中流淌着温暖的彩色。乡愁可能是人世间最美的愁了。</h3><h3></h3><h3>背井离乡在外工作的人,总会与乡愁不期而遇,让思念伴随着一丝柔美的落寞;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与乡愁相伴,想家的热泪,温润了心灵的开阔。</h3> <h3>也许吵闹的城市缺少人情温暖,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h3><h3><br></h3><h3>只要离开家乡,就要与乡愁相伴,乡愁是离家出走必然产生的情感,家有多远,乡愁就有多浓。乡愁是永恒的。</h3> <h3></h3><h3>故乡,在呼唤;乡愁,在弥漫。我们,都在逃离着故土,却又在渴望着回归,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矛盾心理,谁又知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愫?</h3><h3><br></h3><h3>每一个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是幸福的,在漫长的人生中,那是丰沛厚实的滋养。</h3><h3><br></h3><h3>岁月,悄然从指尖划过,那没有结局的曾经,是碎了一地的梦。蓦然回首,已是无言,这满地碎片,叫我们如何拾起?</h3> <h3>我不禁疑惑,古代人背乡离井成为游子,可能是戍守边疆,也许回家时成为了马背上的枯骨;也可能是为了生存的逃离,再也没有回家的指望,乡愁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庞大的文学命题,留下了数不清的乡愁文字。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不管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都在站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最为动人的乡愁呼唤。</h3> <h3>有些感受,只有凭着记忆慢慢寻找最初的味道,回忆已经很拥挤,却不见过路人,皆是匆匆过客。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只要,我们可以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还有微笑着生活,足矣。 </h3><h3><br></h3><h3>其实,有些东西一直就在,只是你以为它已经走远罢了。</h3><h3><br></h3><h3>林徽因如是感慨,是那个年代的因果吗?可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岁月悠然走了将近一个世纪,红尘依然……</h3><h3><br></h3><h3>陌上花开,风在呢喃。谁,陪你聆听季节的呼唤?谁,陪你仰望星空的转换?</h3><h3></h3><h3>是谁,在等你缓缓归?</h3><h3><br></h3><h3>那片荒芜的土地,那条曲折的泥路,那叶落寞的小船,那口清澈的水库,曾经是许多人维持生计的地方,还有儿时嘻戏的时光:田野中挖野菜的春日暖阳,麦田里捡拾麦穗的炎炎夏日,雪地里堆垒狮子的欢歌笑语。还有,倚门微笑的亲人……</h3><h3><br></h3> <h3>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h3></h3><h3>时光总是太过匆忙。</h3><h3></h3><h3>有些风景,还来不及欣赏,便已远去;有些机会,还来不及伸手,就已消失;有些情感,还来不及表达,就已相隔天涯。</h3><h3></h3><h3>如果可以,谁又愿意背井离乡!</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