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來到現場......

海滨艺术空间

<h3><br></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写生本身只是说在当场画、在当面画的意思,这只是一种方式。如果想要画得好,还得看怎么画,怎么写生。中国画历来讲“熟中求生”。写生要有现场感。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不可重复的、唯一的。</div><div> 在画写生的好手的眼前总是能发现出新的东西、新的课题,总有没见识过的、没经历过的挑战。因此,好手画写生总是无法驾轻就熟,避开那些失手的危险,提高落笔的成功率。<br></div><div> 齐白石说,如果写生只重其形,或写意专言其神,都各有偏颇。他主张艺术家可以“写生而后写意”,以求“形神俱见,非偶然可得”。与写生相比,写意的手法更精炼,形神俱见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也可以讲,把写生画得有几分生动几分具体,并非就算是传神写意了。</div><div> 写意是一种精神,在艺术上很大的一个力量,推着艺术家往前走,把一辈子投进去也不能满足。用油画来追求那种精神,而不仅仅是油画的一个样式,品种。写意精神在画中特别看重作者的状态,明心见性。每次作画的过程都是画家向着最高的境界,重新观察世界、重新领悟生命的过程,也是画家自我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终点。在实际画画过程中,心理和视觉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俗者见俗,高明者见高明,有其眼必有其心,有真人才有真画。所以讲明心见性。<br></div><div> 油画总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但是,对于这一笔一笔的笔触, 不同作者却有不同的安排:一部分作者喜欢把笔触藏起来,让观者 不注意笔触,让画面上只留下形象本身吸引人。常见的办法是把笔 触留在物象结构上,笔触的起止恰到形象转折之处,就仿佛是物象 从这一笔里生出来一样利索。藏得有巧有拙,意思都是一样,藏起 笔触也总是藏起作者,藏起叙述者,藏起主体态度,藏出客观中性来。 与藏相反的则是露,把笔触留在画面上——叫作画面上“见笔”。<br></div><div> 现场感、陌生感、新鲜感,总之是鲜活的感受才使写生有意思。写生总是有取有舍。在意什么?就是取。其他一律置之度外,哪怕别人说很重要,也不在意,也舍。取舍得当才有好画。舍不是目的,取才是目的。才是立意所在。</div> <h3>李海滨艺术简介;1962年生,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画家。擅长油画风景及人物和中国山水画。主要展览:2012年巨幅中国画《一代天骄》参加全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山林中头一个女人》获1985年东北三省美术作品联展一等奖。作品《谢家沟的刘老汉》获2013年黑龙江省首届油画双年展铜奖。中国画作品《最新访客》获2014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主要出版:《李海滨作品选》《呈现N面》。</h3><div><br></div> <h3>李海濱藝術空間 微信1343639367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