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前那些与时远去的身影

李英学

<p>  序言。2018年7月4日,星期三,农历5月21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人生走过63个春夏秋冬,虽岁月漫长,但光阴似箭,似水流年。2008年以前那些走过的路,留下了半个多世纪不同年代的足迹。逝去的青春,尘封的往事,虽不会复生重来,但万千的值得回忆。人生路上坚韧不拔的奋斗历程,虽成过眼云烟,但充满太多感慨与感动。生命中那些温暖的瞬间,在老照片中定格,时隔经年,依旧诉说着美好的过往。为抢救泛黄的老照片,特编辑美篇《10年以前那些与时远去的身影》,里面有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活动轨迹,值得欣赏。</p> <h3>  记忆中的土城小学。60年代初期,我就读的巫溪县土城小学校还是简陋的土坯房。“文革”发生那年,我们二中队全体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与班上老师一起,在校外照了人生第一张合影相。我在后二排左起第五的位置。由于家庭贫寒,本人从小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得到老师和校长的喜爱,使得成为首批少先队员,首批共青团员,甚至担当班长这个重任也非我莫属。那些小学同学至今还在叫我“老班长”。土城小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3次大的扩建和搬迁。名称也变成了如今的“重庆土城凯德希望小学校”。它是由总部设在新加坡的重庆凯德集团,在华捐资的第23所希望小学校,2014年在巫溪县土城乡土城村小溪口正式建立。50多年过去了,儿时玩耍就学的那片土地,早已变成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丽乡村,还在土城居住的那些小学同学,都用张张喜悦的笑脸,展示着美好生活的幸福。</h3> <h3>  第一次参加新闻报道培训。1975年5月,巫溪县革委会宣传报道组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各人民公社,选派一名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村青年,参加全县新闻报道培训班。当时,我在土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上,有幸被土城人民公社选派,与来自全县各乡镇各部门42人一起,参加了5月18~24日的培训采访活动。首先在老县城人民街县革委招待所会议室,参加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消息的基本构成、新闻主题、新闻材料和新闻语言等内容的理论知识培训。然后分组到各人民公社实地采访。我跟随同期参加培训在县公安局办公室工作的刘崇金,到达川鄂边界巫溪县白鹿人民公社燕子大队,采访该大队基干民兵特色建设事迹。刘崇金曾在部队受过专业培训,是新闻写作高手,曾在《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是我现场采访的指导老师。通过那次集中培训和实地采访,为我后来热爱通讯报道工作并取得诸多成绩奠定了基础。图为参加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合影,我在前二排中间位置。</h3> <h3>  走出大山。1975年秋天,我带领4个队友,在海拔2000多米的深山野岭,开垦土地,为生产队发展副业,增加经济收入,种植云木香等中药材。突然收到山下来人通知,我作为那个时代的“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就读省属中专学校。我火速下山,卖掉规定数量的粮食,换取粮油转移手续。11月4日,我怀揣入学通知书,离别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第一次远离巫溪县西北山区西溪河上游汤家坝的土城人民公社,踏上就学之路。用了整整两天时间,途经分布在山路十八湾的两个行政区和十个乡镇近100公里的崎岖羊肠小道,于11月5日徒步到达巫溪古县城五台山。6日,设在五台山的四川省巫溪县革命委员会招生领导小组,为我开了一份前往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报到学习的介绍信。然后换乘汽车到达奉节老县城,在永安镇长江码头换乘轮船逆江而上到达山城重庆朝天门,再到蔡园坝换乘火车经成渝线和1974年刚建成的成昆线,于10日到达四川省乐山地区峨眉县马路桥。来到学校,班上已行课许久。我被成立于1958年的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分设到34班,成为班上第30号学员。图为1976年元旦在峨眉山报国寺与武警部队峨眉县中队巫溪老乡朱文宽合影。</h3> <h3>  难忘青春岁月苦读寒窗。按照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课程安排,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中药商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栽培学》、《中药植物学》、《中医基础理论》等专业知识。还在不同时期,先后在峨眉山中峰寺,乐山地区夹江县、温江地区崇庆县、成都市辖金堂县等地开展了所学知识的技能实习实验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为后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校园外有许多好去处。马路桥、燕岗火车站、工农兵水库、峨眉师范学校、西南交通大学、解放军四零医院、峨眉山报国寺、万年寺、中峰寺、伏虎寺、喜象寺、雷春坪、接引殿、金顶、乐山大佛、乌尤寺等等,都留下了我们欢快的足迹。1977年8月,我们毕业啦。8月3日,我们34班全体学员和教导我们的老师共65人,在学校无数次参加活动和中药商品考试的操场坝照了毕业纪念照,我在后二排右三的位置。随后学校根据省上的安排,各学员收拾行礼,回家无限期等待分配工作。</h3> <h3><font color="#010101">  漫长等待分配工作。1977年8月8日,身揣8月5日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革命委员会颁发的毕证字第137号《毕业证书》离开峨眉,回到巫溪县土城老家已是8月中旬。在漫长的工作分配等待中,恢复了两年前参加农田劳作和担水劈柴等农村劳动的体力活。个多月以后的9月20日,收到土城人民公社文书转来的峨眉中药学校发给“巫溪县西宁区土城公社土城大队李英学收”的加急电报:“9月30号以前到万县地区供销社报到”。9月22日,巫溪县西宁区土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为我开了一纸介绍信:“茲介绍我社李英学同志前往地区供销合作社报到学习,希沿途见此介绍给予方便”。在万县地区供销合作社报到以后,从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各班分来的15名学生,被指定万县地区中药材站负责吃住接待,等候工作分配通知。国庆过后不久,结果终于出来了,我和32班的杨永秀被分配回到原籍巫溪县。图为1977年10月1日国庆节在万县市留影。</font></h3> <h3>  幸福人生源于选择。1978年5月4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纪念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而设立的第29个青年节。那时我和姜姐刚好20出头,青春正焕发,花样正年华。在婚姻问题上,我们对各自的生活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和明确定位。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选择了巫溪县城厢镇解放街一家国营照相馆,拍下了未来将成为夫妻的第一张合影照。爱妻姜学桂,1958年农历3月9日,生于巫溪县西溪河宁桥老街。初中毕业后,在石门人民公社中阳大队当上了知青,其间被西宁电站派往湖北省宜昌市聂河电站学习发电技能。参加工作后,先后在石门人民公社、西宁供销社、巫溪县中药材公司和成都华福宁制药总厂从事财粮、营业员、调剂员和财务工作。1979年,我们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彼此热爱生命,生命给了我们美好;彼此热爱生活,生活给了我们甜蜜;彼此追求真爱,真爱给了我们幸福;我们相行相伴相牵,时光岁月浪漫无限。<br></h3> <h3>  参加我们国家最后一批政治运动。我很幸运,是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多批毕业生被分配到区乡基层工作之后第一批留在县属单位工作的毕业生。1978年9月,我在四川省巫溪县中药材公司生产技术岗位上,被抽调到巫溪县委上磺工作团。9月11日,单位支部委员会向上磺工作团开出了“参加三分之一工作队”的党员组织关系证明信。随后来到上磺工作团,担任谭家人民公社青岗大队社教运动工作组组长。为期3个月的全县第四期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在上磺和白鹿两个区,17个公社和141个大队展开。这期社教运动的中心任务是:继续深入揭批“四人帮”,联系巫溪实际,批判董家琦错误路线,拨乱反正,肃清流毒和影响,贯彻落实中央(1978)37和42号文件精神,清理大队财务,强化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建设大寨县的步伐。根据“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规定,我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开会学习,吃着最不喜欢吃的红苕,住在一谭姓猪舍楼上,臭气熏天。这些工作和生活历练,虽成早已过去的往事,但时至今日,总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图为1978年12月24日,在上磺区谭家人民公社青岗大队郑家院坝阅读《红旗》杂志。</h3> <h3>  走近广州市。从1979年1月起,我由四川省巫溪县中药材公司生产技术股岗位轮换到供销业务股岗位工作。为宣传推介和销售巫溪县道地优质中药材,2月24日,与单位同事陈宏贵一道,从奉节县不尽长江万古流的永安码头,乘坐东方红轮船顺长江而下,到达湖南省的岳阳市,再换乘火车到达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在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韶关市、新会市、恩平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等地中药材经营部门联系销售业务。初到南方,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突发口腔溃疡,加上黄安药物过敏,又导致嘴唇肿胀,疼痛难忍,只好在茂名市住进医院,通过输液给药才渐好转。那时的海南岛还是广东省管辖。正当我们在湛江市准备过海到达海口时,得知因中越战争影响,通行受限,只好折回北上广西。图为1979年3月25日,在广东省省会城市广州市留影。</h3> <h3>  走近空气中弥漫火药味的广西。离开广东省湛江市以后,我与单位同事陈宏贵一路北上,来到华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梧州市、玉林市、贵港市、柳州市、桂林市等中药材经营部门联系销售业务。当年的广西,接近越南边境地区,受中越战争影响,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年轻力壮的男性青年,都积极响应号召,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对越自卫还击战。能见到的多数人群,均为老人妇女和儿意。我们每到一地,谈论战争的氛围很是浓烈,考虑安全因素,禁止我们向接近越南方向的钦州湾和北海方向流动,直接劝返。从阳朔至桂林,一道靓丽的山水相依的画廊风景线。沿途类似乳峰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人生第一次在广西见证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图为1979年4月16日,在桂林市月牙山留影。</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近伟人出生的故乡。离开广西桂林市,我们乘坐火车来到华中地区的湖南省。在怀化市、长沙市和湘潭市等地中药材经营部门继续联系中药材销售业务。 在长沙,游览了1925年毛泽东所写脍炙人口的《泌园春-长沙》中提及的“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洲”。从长沙市坐火车直达伟人的故乡韶山,参观了1893年12月26日出生的毛泽东故居。韶山毛泽东故居,</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2, 248, 244); color: rgb(24, 56, 72); font-size: 15px;">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为“凹”字形建筑。山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气势宏伟,三合院似的故居,依山而建,院坝前方,半月似的荷塘,水平如镜,与四川广安小平故居十分类似,是一块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圣地韶山,成了后来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为1979年4月20日,在韶山留影。</span></p> <h3>  走近革命老区江西省。被誉为药都的全国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江西樟树,是我们必去的地方。离开湖南以后,我与单位同事陈宏贵来到华中地区江西省,在南昌市、樟树市、赣州市、上饶市等地中药材经营部门联系销售业务。近距离地参观了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云石山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瑞金。在沙洲坝,参观了1933年苏区时期,毛泽东亲自带领干部群众一起开挖的,后被当地人民命名的“红井”。“红井”旁边那块竖立的木牌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14个大字格外醒目。拜访了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3年游击战争起源地于都县。参观了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图为1979年4月23日,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留影。</h3> <h3>  走近大上海。离开江西以后,我与单位同事陈宏贵一道,途经武夷山区到达福建省,在长汀、龙岩、漳州、厦门等地中药材经营部门联系销售业务。游览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鼓浪屿和厦门大学以后,经浙江省金华、杭州、宁波来到华东地区上海市。当年的上海,住宿十分紧张,要凭县级政府部门的介绍信,才能排着长队,登记分配一个晚上的住宿。第一天晚上我们被分配住进一个浴室。第二天继续排队登记,被安排在一个陈旧的街道木制板房内。清晨起床,只见这条老街住户的主人都在使劲地刷着木制马桶。可见当初的上海发展还是不平衡的。但上海外滩就是不一样,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白渡桥,东面是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外滩还矗立着数十幢风格各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重要地标之一。图为1979年5月1日,在大都市上海外滩黄浦江岸留影。</h3> <h3>  天元是我无限牵挂的家。滚滚长江支流大宁河就从我们家乡流过。70年代中下期,婀娜多姿的姜姐就在这大宁河源头,离县城很遥远的西宁区供销社天元分社工作。在生活物资还靠票证供应的那些年代,她独自一人在大山深处带着幼小的孩提,晚上数着明亮的星星,做着明天回到县城的梦。那些年代还没有双休日,每当夏天昼长夜短的时候,逢周五下班以后,我将备好的生活物资,装上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从县城沿大宁河的土坯公路,颠簸地骑行75公里,来到天元已是夜幕降临。第二天忙着洗衣做饭担水劈柴带小孩,减轻夫人姜姐每天从早忙到晚的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单位领导也开上绿灯,叫我去天元高楼一线联系药材生产,顺便在那里住上几天,下河网些野生鱼,弄点好吃的,改善一下夫人姜姐的生活。80年代中期夫人姜姐的工作被调到大宁古县城与我团聚,三口之家从此过上了小日子。圆满的家才是温馨的港湾。图为1979年夏天与夫人姜姐在天元乡合影留念。</h3> <h3>  走近黄莲之乡石柱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长江南岸。80年代,属于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黄水区,是当时中国黄莲地道药材之乡。种植黄莲有600多年的历史,常年在地黄莲上万亩。无论是黄莲的产量,还是黄莲的质量,都是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黄莲生产基地。每到夏季的5月中上旬,是黄莲种子的收获季节。各地适合种植黄莲的组织机构和自然人,都纷纷前往石柱县的黄水区购买调运黄莲种子。巫溪广大山区,气候条件优越,适合种植黄莲。大面积的发展,缺少种子来源。县上作出决定,由主营公司根据种植地计划,派人前往石柱采购黄莲种子。我和同事奉玉明接受任务后,经忠县西砣古镇到达石柱黄水区。先期到达的北川县、芦山县、开县、通江县、万源县已抢占先机,一场黄莲种子争夺战正式打响。图为1980年5月1日在石柱县黄水区与各地调运黄莲种子人员合影。</h3> <h3>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是计划生育的奉献者,绝大多数为人父母的都只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5月8日,我和姜姐的独生女李江琳,在巫溪县西溪河宁桥老街出生。5月5日,临产前3天,姜姐在天元供销合作社办完移交工作后,在其母亲夏远清的陪同下,经过中梁、半溪、石门3个乡镇数十公里,向宁桥老家进发。那时天元到宁桥,刚开始修建的公路不成形,更没有班车运营,全凭徒步前行。姜姐已是接近临产的孕妇,大大的腹部前凸,重心不稳,严重影响鸭母似地行走视线。行至第一个乡镇中梁地界时,艰难更加显现,双脚肿胀,不听使唤,已是寸步难行。大胆的姜姐在路边朋友处借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顾不上严重摔落的危险,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到达一个叫青岩洞的地方,正好遇上县邮政局运送电杆的货车在这里折返县城,好心的闰司机才将母女俩带到了宁桥老家。在那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出差到石柱县黄水区调运黄莲种子,女儿出生8天后,我才匆忙赶回宁桥老街,接替了姜姐大弟姜学林包洗尿片等“月嫂”的重任。姜姐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刻,没能得到我的照顾,这是我一生的愧对和遗憾。图为1980年农历5月21日,女儿出生第58天,也是我年满25岁纪念日。三口之家在巫溪县照相馆合影留念。</h3> <h3>  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1982年,四川省巫溪县中药材公司刚刚招进一批职工家属子女和一定比例的城镇社会青年就业,组织上安排我负责这批青年上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2月10日,拍了这张“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最为珍贵的合影照片。10多年后,国营医药企业改制,他们步入中年,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时期,被动下岗自谋职业。不少人离开巫溪,去了宜昌、云阳、万州、重庆、绵阳、德阳、成都、西昌等地,为了事业为了生活,再也没有在一起的时候,其中有3人在不惑之年就过早地去了没有痛苦和烦恼的天堂。衷心祝愿还健在的那些曾经的同事,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h3><h3> 后排左起:唐建民 罗力军 李英学 陈勇 张晓宁 陈祖亮 曾祥国 董永明 肖正平 邱厚军 罗小君 陶宏润 李福珍 龚发明 杨益泉 张德英 黄永朴 王永琼 李元 丁永会 陈敬萍 沈跃惠 周运珍 陈蓉 马军。</h3> <h3>  当爸当妈的那些日子。女儿李江琳,0~4岁随其母亲在远离县城的西宁区天元乡和半溪乡渡过。计划经济时期,乡下的生活物资由当地供销社提供,姜姐上班从早忙到晚。看管孩子的事,由附近农村一名赵姓大妈负责,做饭洗衣带孩子样样弄得巴适,每月支付其工资9元钱。女儿4岁以后离开乡下,来到县城与我相依为命,并开始接受县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那时我在公司中药饮片厂负责,每天上班顺路将女儿送到幼儿园,下班又顺路从幼儿园接回。1984年7月,我担任巫溪县中药材公司专职党支部书记后,县医药管理局局长李代松考虑我们夫妻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主动与县上劳动部门联系,将姜姐从西宁供销社白马歇分社调到县城,从此结束了长达5年的牛郎织女生活。图为1983年4月21日(农历3月初9),姜姐25岁生日当天,三口之家在巫溪县照相馆合影留念。</h3> <h3>  走近葛洲坝。1986年,我在巫溪县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岗位工作期间,奉命与巫溪县医药公司何锡珍同志一道,接受组织上安排的外调任务到达华中地区湖北省宜昌市。完成外调任务以后,我们来到长江西陵峡口,眺望葛洲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三峡峡口,自然风光和人工奇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随后参观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同时还参观了连接鄂西地区,纵贯南北的葛州坝三江大桥。该桥先期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专用桥,工程结束后,转为城市桥梁,承担市内与西坝的日常交通,通过长江大坝的坝顶来到长江南岸,成了名副其实的跨越长江大桥。图为1986年4月4日在葛洲坝留影。</h3> <h3>  1987年11月20日,巫溪县商业经济学会在桃源宾馆会议室成立,我被当选理事会理事。积极参加学会活动,被万县地区商业经济学会评为活动积极分子。我国改革开放后的1988年6月,由四川省商业经济学会,组织全省商业经济学会积极分子,以学习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大循环讲习班”在四川省成都市民族饭店举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讲习班结业后的6月22日,经成昆线来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在报国寺与同期参加讲习班学习的刘友湘(左)牟荣群(右)合影。</h3> <h3>  1988年,巫溪县医药管理局局长李代松(前排左一)奉令调往巫山县科委担任领导职务。李代松,原四川省万县人,1968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大学本科毕业,1984年4月起担任巫溪县医药管理局局长。李代松不仅是我而立之年遇到的优秀领导,还是我人生中难得的知己,遇到这样的领导和知己是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也是最幸福的事情,是用什么无价之宝都换不来的。世上只有知己才懂你的心,与你惺惺相惜、濡沫现存,才会让你不会孤独,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给你帮助,在你暗淡的时候让你见到光明。致李代松:岁月会带走美丽,时光会带去风雨,纵使一切都会改变,改变不了我对你的感激。图为1988年9月19日巫溪县医药管理局部分同事与李代松合影留念。</h3> <h3>  走近佛教圣地九华山。在全国首届基层中药工作学术研讨会赴会途中,经安徽省安庆市,乘坐的汽车通过轮渡,横过长江南岸到达贵池县,然后又换乘汽车前往九华山的九华街。这里青山绿岭,是整个九华山风景区的中心,到九华山各处寺院、景点,无论步行还是乘车基本都从这里出发,并且也都是返回这里。到达之前,刚刚被大雨清洗过的九华街给人一种格外清新的感觉,空气中是湿润的味道、地面上是湿润的颜色、树木和山岭也因尘埃被洗而呈现出清爽滋润的绿色。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九华山还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核心旅游区。图为1989年9月28日在九华山留影。</h3> <h3>  走近黄山。由中国药学会委托安徽省中药专业委员会、安徽省药品检验所、安徽省《基层中药杂志》社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首届基层中药工作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0月1日至5日在安徽省黄山区景湖宾馆举行。参会代表实到194人分别来自22个省的中药中医院校、杂志期刊报社、医药药材司站、药物分析测试、药品检验、药物培植、药物研究、制药、医院、林业、卫生、药政、医药管理等部门。这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寄来的学术论文631件。通过评委审定,决定由22个省市245名论文作者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我在会上交流的论文是《整顿医药市场秩序的十一条措施》。10月6日,会议结束后,来到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安徽黄山风景区。</h3> <h3>  走近阆中市。从1975年进入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开始,就与药品二字结下不解之缘。学习药品专业知识,从事药品经营管理,从事药品行政管理,从事药品生产管理,从事药品监督管理,伴我走过黄金40年。从事什么工作就写什么消息,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习惯。从1985年9月20日《中国医药报》的前身《中药报》总第21期刊登我的第一篇稿子那天起,曾有数百篇稿子被《中国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全国医药信息》、《中药事业报》、《中医药信息报》、《医药经济报》、《医药动态报》、《中药科技报》、《民族医药报》、《中国药业》杂志、《中国中药》杂志、《四川医药信息》、《川药校刊》等国家和省级有关医药报刊采用。共10多次获得医药专业报社、四川省医药管理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奖励。图为1991年5月9日,参加四川省医药管理局在阆中市召开的全省医药通讯工作暨表彰会议后在张飞塑像前留影。</h3> <h3>  走近广西南宁。1993年3月初,我携夫人姜姐,乘坐柳叶机动船经大宁河小三峡,来到长江大三峡巫峡境内的巫山县,换乘东方红轮船经长江西陵峡出口来到湖北省的宜昌市,在焦柳铁路雅雀岭站等候去广西柳州至南宁的火车。3月初的雅雀岭,天气特别清冷、干冷、寒冷,使人难以忍受。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和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的“全国医药信息工作座谈会”于1993年3月8~9日在广西南宁名都大酒店召开。会议对过去一年《全国医药信息》通联采编发行等工作作了总结,广东、上海、山东等省出席会议的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会上表彰了医药信息优秀通讯员和先进工作者,部署了当年《全国医药信息》宣传报道重点。我作为《全国医药信息》通联部特邀的基层医药信息通讯员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受到表彰。作为《民族医药报》的通讯员,会议结束后,在南宁拜访了《民族医药报》社有关通联采编的老师和领导,再一次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图为1993年3月7日与夫人姜姐在广西南宁火车站广场留影。</h3> <p class="ql-block">  走近广西北海。1993年3月10日,广西南宁“全国医药信息工作座谈会”结束后,与夫人姜姐等参会人员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游览了著名景点银滩。北海银滩,位于很长的海岸线上,由高品质的石英流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银色细腻的沙滩,像洁白的飘带,泛出银光,万般耀眼。北海银滩以其“滩长且平、沙细且白、水温且净、浪柔且软”等特点,被称为“中国第一滩”。我们还参观了北海的市容市貌,它北面濒临大海,地处广西南端, 北部湾东北岸,东邻广东省,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国,是人们十分向往的旅游名胜区。1979年4月,我曾在广西联系业务,因中越战争爆发,未能实现到达北海市的愿望,这次弥补了14年前的遗憾。离开北海以后,我和夫人姜姐回到南宁,乘坐火车经贵州来到四川成都,向四川省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管医药宣传工作的郭照莹老师汇报了南宁座谈会的情况。随后带夫人姜姐顺道游览了都江堰、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报国寺。</p> <h3>  走近梁平。1994年6月17日,在四川省梁平县参加万县地区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的《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换证工作会议。当时巫溪县药品经营企业并不多,只有国营中药材公司和医药公司在县城和文峰区的3家批发企业和3家零售企业,加上尖山区供销社田坝分社代理的医药批发企业,总规模不超过10家。会议结束后,参观了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城西南13公里处万竹山的双桂堂,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因清朝名僧破山禅师在寺内种植双株桂树而得名“双桂堂”。回到单位,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按照本人办公室主任兼业务股长的工作职责,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了全县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任务。图为1994年6月18日在梁平县双桂堂寺院留影。</h3> <h3>  难忘师生情。1994年农历9月14日,小学班主任刘德珍老师49岁生日,我们这些在刘老师名下就读小学和初中的同学,来到巫溪古县城宁河街工商银行宿舍刘老师居住的家,吃着老师亲手做的十分可口的饭菜,有种回到娘家的感觉。在巫溪县土城人民公社中心小学校接受启蒙教育,直到后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唯有刘德珍班主任老师带的我们这个班的人数最多。后来刘老师离开基层教育战线,调入到县教育局工作,我们这批同学继续得到刘老师的不少帮助。我们应该知恩图报,终身不忘。2000年以后,刘老师从渝东巫溪县退休到达其儿子工作之地四川成都金堂定居,同学与老师之间逐渐减少了联系问候和团聚。希望刘老师保重身体,健康长寿。</h3><h3> 图为1984年9月14日,我们部分小学初中同学与刘德珍老师合影。后排左起:薛云环、宋先筹、张蜀锋。中排左起:何正品、李英学、刘明勇、周继学。前排左起:朱安会、刘明杰、刘德珍老师、李开明、李开亮。</h3> <p class="ql-block">  走近四川峨眉山。1996年2月19日,正是丙子鼠年春节正月初一,我与夫人姜姐随成都华福宁制药总厂中层及以上领导及家属共20多人来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峨眉山由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组成,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属邛崃山脉分支。峨眉山以西是青藏高原的贡嘎山、大雪山;北面和南面,分别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东面是成都平原。我们乘坐的汽车停在接引殿,然后换乘观光索道直达金顶。金顶是峨眉山主峰,海拔3077米。据介绍,在金顶可见到峨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当年正月初一的金顶,只有芒芒林海,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一切都在这雪景中过滤,一切都在这冰冻中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图为1996年2月19日与夫人姜姐在四川峨眉山留影。</p> <h3>  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个新的自由空间正在出现。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保留在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而到这一新的空间里谋求发展,这样的行为被称作“下海”。从1996年起,我也曾有过在成都华福宁制药总厂“下海”6年的经历。那次“下海”最大的收获一是历练了人生,二是举家户口迁入成都金堂县,三是为后辈们就学就业立足天府之国省会城市奠定了基础。“下海”第二年“五一”劳动节,我与夫人姜姐走近了成都世界乐园。当初红极一时的成都世界乐园,始建于1994年,位于成都市西郊郫县犀浦。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缓慢地进入园中,参观了雄伟壮丽的匈牙利英雄广场、神秘的埃及金字塔、气势磅礴的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等代表世界各地民族风情特色的景点建筑。图为1997年5月1日与夫人姜姐在成都世界乐园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8年,姜姐和女儿已先后进入不惑和花季之年。我们三口之家已从渝东边远山区来到天府之国成都“金玉满堂”的金堂县两年多时间。我们住在成都华福宁制药总厂单位分配的近100平方米的楼房,女儿从巫溪中学转入成都管辖的金堂中学上高中,通过厂长黄子梁与金堂中学的特殊关系,免去了那时金额颇大的2000元的外地学生入校费。我做着管厂事务工作。就这样转眼间,几年的悠悠岁月如同手中紧握的沙子,在无声无息中流失,恍然如梦就到了新千年。2001年原工作单位巫溪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划归重庆市实行省级垂直管理以后,重新设置了“三定方案”,我被奉命打道回府,回到离别6年多已从四川分割出来成为重庆直辖市的巫溪县。在参加工作39年中的第4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15年以后,于2015年在副处级调研员岗位退休。图为1998年农历3月9日,夫人姜姐年满40周岁,我们三口之家在金堂县照相馆合影留念。</font></h3> <p>  2001年8月,我从四川金堂回到重庆直辖后的巫溪县,从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者过渡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者,所有的变化都来得那么突然。此时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大量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配置行政执法装备,制定监管法律法规,要求执法人员文明规范执法。我在机关核心部门办公室主任岗位,始终把工作当生活,享受着工作的忙碌与快乐。认真履行办公室主任岗位重要事项承办职责,领导决策参谋职责,机关事务管理职责,部门科室协调职责和对外政务宣传报道职责。不断勤于学习,勤于调查,勤于思考,勤于写作。深知只有对份内的工作了如指掌,十分熟悉,十分精通,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回到巫溪后连续三年迎来开门红,被重庆市人事局确定为优秀公务员,明确为正科级主任科员,并提前两年晋升一级工资。图为2004年9月4日,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巫溪县分局在城厢镇人民广场,开展“增强食品药品质量意识,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宣传活动,与夫人姜姐在活动现场留影。</p> <h3><font color="#010101">  走近世界园艺博览园。位于西南地区云南省昆明市东部偏北的世界园艺博览园,建筑用地依山就势,场景宏大壮观,游览道路四通八达。这里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的园林园艺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品大观园。世界园艺博览园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会址。主要由5个展馆、6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和33个国际展园组成。昆明7月的盛夏,娇阳似火,热浪蒸腾,我们撑着太阳伞,参观了部分展馆和展园。印象最深的是中心广场、游乐场、标志塔、花园大道等景点,相映成趣,置身其中,宛如步入花的世界、绿色海洋。图为2005年7月3日,与夫人姜姐在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留影。</font></h3> <h3>  走近西双版纳。最早熟悉西双版纳这个美丽的名字,是90年代初期,由赵有亮、严晓频、王华英等主演的《孽债》电视剧,从中了解到当年上海知青在西双版纳留下的五个孩子,不远千里到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故事。从那时起,就有去西双版纳的愿望,但遥不可及。2005年,正好单位安排干部职工分两批次先后到海南省和云南省旅游,我选择了云南实现去西双版纳的愿望。7月初,我和夫人姜姐与单位其他同事一道,从巫溪到达重庆江北机场,乘坐的飞机沿着西南方向在云南昆明长水机场降落,然后转机飞抵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洒机场,正式踏上了云南省南部地区西双版纳的土地。在与缅甸国接壤的景洪县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见证了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种群。整个森林生态都是无价之宝,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连片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深受国内外瞩目。其中野象谷成群的大象和雨林谷克木人居住在树上的房子,令人震撼。图为2005年7月5日与夫人姜姐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留影。</h3> <h3>  走近云南石林。2005年7月4日,与姜姐来到西南地区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美誉的石林。石林因其发育演化的古老性、复杂性、多期性和珍稀性以及景观形态的多样性,成为世界上反映此类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的典型范例和“石林”二字的起源地。云南石林呈高大的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等石灰岩柱,是中国石林的典型代表。</h3> <h3>  走近红池坝。19岁那年,我任土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带领各生产队的8个青壮年,第一次走近红池坝,用了两天时间,抬回笨重的水能发电机,土城大队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电灯照明。1979年与姜姐一道,从县城坐汽车第二次到红池坝,然后用竹篓背着沉重的生活物资,途经羊肠小道翻山越岭,徒步5个小时,从艳阳高照,夕阳西下,到星星点灯,终于到达姜姐工作的单位天元供销社。两斤瓜子三斤糖,一套被子一张床,机关干部到现场,结婚证书亮个相,我和姜姐正式成为夫妻。旅游产业开发以后,红池坝成为高海拔国家森林公园和高山自然草场与高山花海为主的四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三峡黄金旅游带大宁河的源头。红池坝气候条件独特,天象景观瑰丽,人文景点丰富,是避暑度假、冰雪游乐、审美怡情的好去处,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2001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以后,在盛夏避暑旺季,各种大型会议和重要人物都会走近红池坝,也成为我们常去红池坝负责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头戏。图为2006年8月18日,在巫溪县红池坝留影。</h3> <h3>  走近北京西客站。2007年1月,我从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巫溪县分局药品稽查大队大队长岗位轮换到食品安全协调科任科长。5月,奉命赴北京参加培训。从巫溪出发来到成都,住在武侯区女儿家,几天后去双流国际机场,乘坐国航飞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换乘公交车近40公里,来到位于北京丰台区莲花池东路的西客站。始建于1996年的北京西客站,当时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道客运站之一,全长2000多公里的京广线和京九铁线客运列车从这里始发。5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第三期食品安全监管业务提高班”在北京西客站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名食品监管从业人员,在为时5天的培训期间,学习了我国食品标准体系、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卫生标准操作规范等内容。还参加了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教学、食品流通企业现场教学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单位现场教学。图为2007年5月29日在培训现场留影。</h3> <h3>  走近天安门广场。在我了解记忆中的天安门广场,曾经发生过许多记载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代表国家层面的无数次重大政治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如1949年的开国大典,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等。还有半个多世纪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国旗班的士兵们在国歌的伴奏下走出天安门,越过金水桥、图腾柱、长安街,让广场上空的五星红旗准时升起。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去北京天安门广场走一趟。2007年6月2日的北京市,娇阳似火,热浪滔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第三期食品安全监管业务提高班”结业后,我从丰台区的西客站来到天安门广场。据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在广场中央,围绕矗立着三十七点九四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转了一圈,参观了正北方向的天安门城楼,正南方向的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正东方向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正西方向的人民人大堂。这些宏伟的建筑,严肃庄重,显示国家气派,在此游览,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图为2007年6月2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br></h3> <h3>  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第三期食品安全监管业务提高班”结业后第三天,随北京当地一家旅行社组织的一日游,在昌平区途中参观了金碧辉煌的明十三帝王陵后,来到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八达岭长城。据导游介绍,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中原内陆抵御北方草原外族入侵的重要防线。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的甘肃嘉峪关,有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八大关塞。而我走近的是巍峨险峻,秀丽苍翠,居庸关最精华的前哨,八达岭长城。汽车进入山门,就到了长城脚下。举目远望,长城如同一条东方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登上全部用条石磊成的长城石阶上,起步登高的速度很快,当坡度在80度以上时,就只能缓慢地爬行。山在高,往上攀,总能登顶。登到第八段最高点“好汉坡”时,只见一竖立的石碑上,毛主席笔下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格外醒目。此时闷心自问:“我是好汉吗”?我站在烽火台上,凉风习习,从炮击窗口极目远眺,一条令人震撼的巨龙尽收眼底,他就是长城。图为2007年6月3日在八达岭长城留影。<br></h3> <h3>  走近世纪伟人小平故里。为落实加强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号召,我所工作的单位于2007年组织部分中层干部来到四川广安市小平古里。参观了小平故居陈列室、小平铜像广场、改革开放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园地。使人震撼的是小平纪念园,它占地800亩、覆盖600余万株花草树木。中央有关部委和全国有关省市区在纪念园内营造了“科技林”、“巾帼林”、“青年林”、“大学林” 、“记者林”、“国防林”等20多个园林,标有如国家林业部援建等各援建单位的名称。还有重量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植树名称。当我置身小平纪念园林时,如同走近南国植物园,森林密布,古树参天,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鸟语花香,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1919年,小平沿着牌坊村外的青石板路走出家乡,留学法国,从此再也没有踏足过这片土地。近百年后,小平故居已从一座四川普通农家三合院,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图为2007年7月1日,单位部分中层以上干部(左起:徐志、张盛学、李英学、陈建、刘超)来到四川广安,瞻仰小平故里,缅怀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这位世纪伟人。</h3> <h3><font color="#010101">  怀念岳父大人姜崇新。2008年农历正月初二,岳父大人76岁生日,在巫溪县凤凰税务所老宅,以岳父为“董事长”的“姜氏集团”成员实现了大团圆。那是一个四代同堂的阵容。岳父四个子女,两个儿媳妇,两个女婿,四个孙子和一个曾孙子共十四人全部到齐。共祝岳父大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岳父大人1932年生,湖北省秭归县人。从小失去父母。少年时期,他只身一人来到长江边上四川万县学徒。五十年代初期为支援山区建设,岳父大人来到川东边远山区巫溪县。在财政税务部门工作30多年,先后担任西宁区和凤凰区税务所长。他一生勤奋工作,精通国家税收政策,熟悉不同时期的各类财务制度,在税务稽查等诸多方面具有超强的业务技能,是新中国第一批杰出的注册税务师。他亲手培养弟子若干,其中4个子女,除夫人姜姐外,就有3人从其父业,在税务部门担任公务员。岳父大人在他80个漫长的春夏秋冬人生路上,未能走出最后一个秋收和冬藏的季节,于2011年7月18日,在巫溪县凤凰税务所老宅,以安然的姿态离开亲人到了另外美好的世界。岳父大人勤政勤俭的工作生活作风,永久成为我们后辈学习的标杆,其思想和精神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图为2008年2月8日,在巫溪县凤凰税务所老宅院坝与岳父大人在一起合影留念。</font></h3> <h3>  作者介绍。李英学,男,汉族,农历1955年5月21日生,原四川省巫溪县西宁区土城人民公社土城大队桃树生产队人,1977年9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在职大学专科学历。2015年5月从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巫溪县分局副处级调研员岗位退休。</h3><h3> 1973年从土城小学校“帽子班”毕业后,成为回乡青年。任土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5年就学四川省峨嵋中药学校,为34班30号学员,任34班团支部书记兼党小组组长。1977年8月毕业后,等待分配工作。10月起在四川省巫溪县中药材公司,先后从事生产技术、供销业务、物价、文书、人事、中药饮片加工、专职党支部书记等工作。1984年11月从国营企业调至政府管理部门巫溪县医药管理局,任办公室主任(其间下派巫溪县医药公司任经理和党支部书记)。1996年1月“下海”到成都华福宁制药总厂,先后任企管部部长、厂长助理、厂长、副总经理。2001年8月起,在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巫溪县分局,先后任办公室主任、药品稽查大队队长、食品安全协调科科长、市场监管科科长、行政审批科科长、主任科员、工会主席、副处级调研员。</h3> <h3> 从大山走出的孩子歌词</h3><h3>我从大山走来</h3><h3>肩头扛着扛着大山的色彩</h3><h3>回首自己走过的道道山路</h3><h3>忘不了大山给我的情爱</h3><h3>我从大山走来</h3><h3>风雨轮回格桑花开</h3><h3>耳畔回响阿妈温暖的话语</h3><h3>句句话语让我难以忘怀</h3><h3>哦我是大山走出的孩子</h3><h3>面对茫茫路途往事不再细数</h3><h3>山顶上唱歌唱歌的星星</h3><h3>是指引我回家的北斗</h3><h3>我从大山走来</h3><h3>风雨轮回格桑花开</h3><div>耳畔回响阿妈温暖的话语</div><div>句句话语让我难以忘怀</div><div>哦我是大山走出的孩子</div><div>像大山一样强悍</div><div>也有大山的情怀</div><div>大山里有我悠悠的眷恋</div><div>千里之外有我思念的泪眼</div><div>哦我是大山走出的孩子</div><div>像大山一样强悍</div><div>也有大山的情怀</div><div>大山里有我悠悠的眷恋</div><div>千里之外有我思念的泪眼</div><h3>千里之外有我思念的思念的泪眼</h3>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辈。</p> <h3>  人间美景值得欣赏。</h3> <h3>  记住十三个健康知识。</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3ykiqg9p?first_share_to=timeline&first_share_uid=2046601&from=timeline&share_depth=1&share_from=others&share_to=timeline&share_user_mpuuid=54017e403e5262c92230701b03072d37&um_rtc=3b8bfa3fd805d87d90d575269e65c607&user_id=2046601&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uuid=0a0ca169ac42622be2ec7172ed617757" target="_blank">巫溪老县城挥之不去的记忆</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