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 </div><div><br></div><h3> 一直很忙碌,却也不知忙出了些什么。若不是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亲子作文一一我眼中的孩子,我竟从未想过要“驻足回望”。</h3><div> 这会儿,静静心,往事丝丝缕缕,竟也“爬山涉水”般袭来。</div><h3> 女儿生于农历06年10月20日,出生时6斤6两。记得那年闰月,10月间已相当冷,可大家都像约好了赶趟儿似的,那段时间长潭医院三楼妇产科生意很红火,白天黑夜新生儿啼哭声此起彼伏,我女儿――糖果,也凑着热闹如期而至。</h3><h3> 早听老人说新生儿啼哭是没有眼泪的,可不知为何,女儿那时啼哭却流着长长的泪,看着甚是可怜,即便如此,剖宫产后的我由于不赖麻药,疼痛难忍,也没多看她几眼,而且头三天夜里都是果爸爸领着女儿在病房打地铺睡的,我竟也没喂她吃一口奶。现在想来,初为人母,到底少了许多仁慈。</h3><div> 满月开始,我和女儿便常住果姥姥家。女儿1岁以后我上班,由姥姥独自带了2年。果姥爷开诊所,果姥姥打下手,那两年,果姥姥忙家务,忙诊所,忙果果,付出了很多,也苍老了许多。都说“谁带的娃儿像谁”,女儿的善良、仁慈,乐于分享,有爱心……这些果然都随了姥姥,到现在果儿和姥姥感情依然很深。</div><div> 女儿1岁便会走路,摇摇晃晃,活像一颗小豆芽儿。两岁零1个月不到便入园,荔枝班,成为当时整个新星幼儿园里两个“开裆裤”之一。记得园长姥姥当时取笑道:“这小的!对面跑来个人儿带阵儿风儿,估计果儿就倒,哈哈……”就这样,女儿正式成了园长姥姥的“小尾巴”。没办法,我当时在乡下上班,早上送,下午放学后再从乡下赶回接,女儿便成了新星幼儿园1路校车上那个车程最长的“压车娃儿”,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很乖,从不因着急而哭闹。但每次接车,空荡的大巴;小小的身影;期盼的眼神,还是让我内心涌起莫名的酸楚和说不出的歉疚!幸运的是,但凡遇上天气不好、开会晚回或有事不能回县城的日子,女儿便成了园长姥姥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亲眼所见姥姥对她的悉心,为女儿洗,梳,讲故事,以至于后来晚接时,女儿很依恋她,竟不愿意跟我回家。细想来,幼儿园4年,在我人生“最不能从容”的日子里,是园长姥姥给了女儿亲人般的呵护,解我后顾之忧,实属我人生中的贵人!</div><h3> 女儿4岁,表达能力好,爱说话。小区里也好,外出也好,迎面来人,不论是否熟识,她是必定要打招呼的,也因此闹了不少笑话,该叫叔叔的叫爷爷,常弄得我很尴尬。女儿能背许多儿歌,还有些诗情画意。早晨上幼儿园路上,绿化带花木上晶莹的露珠,一片泛红古朴的树叶,清晨空中还未完全隐去的月亮,秋日里排成一字形南归的大雁……都能引起她的注意,还能问出许多个“为什么”。晚上散步路上,小小的人儿竟能说出“黑夜是房子的家,星星和月亮是家里的灯,风很大,灯亮了,房子就不害怕……”这样类似小诗的句子。受姥姥影响,女儿还特爱小动物。平日里,遇上小狗、小猫,是一定会“跟踪”的,直至跟不上。小区里玩耍,墙角里的一只小蚂蚁,草叶上的小甲虫,小蜗牛,都能让她“挪不动脚”,蹶着小屁股趴那儿半天甚至几个钟头,这中间自然又少不了许多“为什么”,如:“蚂蚁为什么一个人呢?她妈妈上班了吗?小蜗牛不开心了吗?……”这些只有上帝才知道的问题。</h3><div> 女儿6岁,新星小学一年级7班的一员。开学第一天放学,有些兴奋,有些懵懂,说:“妈妈学校好,还有上下课的铃声,下课可以自己玩儿,有好多老师,……可是为什么妈妈学校老师都不让画画呢?(幼儿园里,女儿很爱画)”。此时的女儿大胆,表现欲强,开学第一堂课便能大胆举手上讲台自我介绍;暑假跟团外出旅游,大巴车上也能主动出列,载歌载舞为大家助兴。女儿很善良,有同理心。我清理垃圾时,她会一再提醒我把玻璃碎片包好,否则清洁工爷爷不知道,会割伤手的;同学取笑班里的严X(很胖),她会打抱不平,主动跟严X玩儿;早歺店里,老公说早歺不好吃,她会立刻示意爸爸小声点,别让老板听到,人家会很难过的;班里李X去老师那儿告状:“高X说要将老师你杀掉”,她会很不以为然:“李X真不好,连这个都告老师,老师不是会很伤心吗!”……女儿还很能干,已能替我操很多心。出门时一定会提醒:“妈妈,手机带了吗?钥匙拿了吗?……”;过马路或马路边行走,会一直拽着我的手:“妈妈,等一会,车多!”“妈妈,看车!”……果然是“贴心小棉祆”!</div><h3> 女儿8岁,还算乖巧,还算能干,也算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习惯。能自己扎头发,洗头,而且洗得很干净。女儿扎头可不是件易事,洗头更是个“大工程”,因为她始终长发,而且头发还相当多。为这事,女儿没少埋怨我:“你怎么那么忙,连给我洗头的时间都没有!手还那么笨,人家妈能给女儿头发各种扎,你都不会……”;周末她也会把自己的脏鞋都刷一遍,还会把自己房间整理干净,虽然偶尔需要我们提醒。每晚还会在洗完澡后,将自己内裤洗干净晾好,哪怕再晚,当然这中间的“曲折”自是不必说,内裤穿到没有换的,“扔内裤事件”也时有发生;倒是作业这事儿我是真没费什么神儿,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而且作业大有“追求完美”之趋势,特别是字,自己觉得写丑了是会撕掉重写的,许是真的懂得了老师常说的“先苦后甜”的道理。后来,我又把这道理常跟我班里学生讲。对于女儿的乖巧,自理,亲朋好友常常夸赞,我则一笑置之:“懒妈效应”,但这里面的“沧海桑田”只有女儿知,我知。</h3><h3> 女儿9岁,我生了二娃儿,她突然间就从我口中的“果宝宝”变成了“果姐姐”,而且我所有的“注视”和“爱抚”不再只属于她,取而代之的是“果姐姐,快来,帮我拿个……”,于是女儿“被迫”长大了许多,正式自己睡小房间(之前一半时间可以跟我们睡),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衣柜、搭配衣服,洗、漱、睡能自己全搞定。记得小宝百天生病,我和她爸接连带弟弟去武汉住院,她往返于学校和姥姥家近一个月的时间,却也乐乐呵呵。住院中途恰逢六一,果爸爸给她打电话表歉意,她说:“没事,弟弟不生病才好呢!我在姥姥家特别开心,因为晚上姥姥会陪我睡呢!”……,从未想到,那时“晚上有人陪睡觉”成了女儿最大的幸福。现在想来,自从有了二宝,女儿竟在“一朝一夕”间失去了大半个妈妈呀!那种落差许是没经历过的人穷尽一生也难以想象的。即便如此,那年平安夜,当她一如往常收到“圣诞老人”送的礼物时,却也心照不宣地充当一了回“圣诞老人”,为弟弟送了礼物――一盒小饼干,一个爱心气球,而且还给“圣诞老人”留了卡片,留言表示感谢。时至如今,大小节日,只要她知道的,就定有表示。为此我和果爸爸倍感欣慰!</h3><h3> 如今,女儿12岁,六年级,时间很紧,自己定闹钟,每天6点起床,早读、上课、中午课间还要练最少40分钟钢琴,这个需要强调,女儿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钢琴,一直坚持中午练琴,做得很好,从不让人督促。周六上午还要上舞蹈特长班,自去自回。即便如此,每天傍晚放学回家除了认真完成作业,依然是我的忠实“助手”。我洗衣她晾衣,我拖地她整理,我做饭她领弟弟。每个周末功劳就更大了,我做饭、大扫除的时候,她都会带弟弟去院子里玩儿,一带就是几个钟头,抱上抱下,满头大汗,连小区里来来往往的大人都忍俊不禁:“你妞儿真懂事,总见她领弟弟玩儿,而且从不迈眼。”</h3><div> 此刻,想想女儿那双能和我共拖鞋的脚,发觉女儿真的大了,光阴荏苒间女儿收获了许多,似乎也失去许多快乐。如今,我们交流最多的话题是习惯、换位思考和学习,啰嗦间虽然她从不反驳,但眉宇间依然有藏不住的“不耐烦”。女儿,即便如此,妈妈还是要重申,“好的习惯、能换位思考”必须需要你内化于心,因为它们是组成你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决定性因素。至于“学习”,借用龙应台阿姨与安德烈家书中的一段话来表我心:“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这也许正是教育和学习的意义,也是为人父母的心愿。</div><h3> 最后,愿女儿能温柔于世,也愿世界能温柔待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