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起先我是不大留意北屋窗外的,也就是去年待业在家,闲暇时一个人临窗而望,才发现窗外是有风景的。</h3><h3> 从三楼的窗户看下去,楼下有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一棵是枸树。桂花树有碗口粗,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它的树干在墙外,大半的枝叶却伸过墙来,所以我也认为它是我们院中的树。每逢农历8月季,苍翠的枝叶间挂满金黄,金色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飘散很远。清晨窗户一开,清风徐来,全天满屋飘香。可能是厨房的窗户离桂花树最近吧,那段花开季节,女儿总说饭菜中有桂花的香,并且饭量好了许多。外出散步,见有人折了路边的桂花枝,带回家水养。我庆幸,不用人为的打扰花期,开窗迎来清风,关窗留住芬芳,即使花期已过,满眼的翠绿,也是令人舒心的,更何况桂花的花期不止这一次呢。枸树是从两座间距很窄的车棚间长出来,也就两三米高,叶阔茂盛,因枝条压了别人家的车棚,曾被修剪过。我也曾下楼去察看,发现它竟是从地上的瓦砾堆里长出,我喟叹它的顽强。与枸树并生的还有爬山虎,攀着青瓦车棚的墙壁蔓延,铺展了大半个屋顶。它也爬上与桂花树同高的一个废弃的电线杆,把杆子装扮的一身青绿,亭亭玉立,煞是好看。更为称奇的是,爬山虎伸长了胳膊攀到隔壁的平房顶,满满当当,盖了个严实,从高处看去两座车棚竟是草房子了。若是踮起脚尖往下看,便可以看到墙根下的一块菜地。一张席子大小的菜地,是一楼的阿姨刨了碎石瓦砾,搬了泥土过来建成的。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在,绿莹莹的,产过青菜、土豆、落花生,种的韭菜割了还生,割了还生。受他们的影响我也曾找了两个泡沫箱,放在菜地边,填上土,撒了籽,等待丰收,但最终因我的疏于经营,落得“豆疏苗稀”少收获。妻子调侃我说:“别人家是种菜,你是在种希望啊”,是的,小时候常常“种太阳”,人至中年也应该种种希望吧,毕竟如今的生活值得憧憬。</h3><h3> 最能叫醒晨曦的是“啾啾啾”悦耳的鸟叫,睡梦中也能听到,带着惺忪,拉开窗帘,一身鹦鹉色的小鸟,就站在那根爬山虎围住的电线杆顶,翘动着尾巴,变化着频率吊嗓子,这个时间一般是在早晨五六点,持续半小时。之后九十点钟,会飞来一只全黑的八哥,它的乖巧就在于能说会道,呱里呱啦自言自语一通起身便走。其他时间,也会有麻雀光顾,倏地一群落在树枝、墙头、屋顶,叽叽喳喳一番,然后忽地一哄而走。鸟儿们是会谦让的,从不会同一时间到达同一个地方,然而猫却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绝不允许外来者擅闯它的地盘。现在盘踞的这只花猫,也是去年春与一只黑猫站在布满爬山虎的屋顶,弓腰翘尾吹胡子瞪眼对立一番后留下的。获胜后的它,总是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眯着眼或房顶或墙头晒太阳,全无惧人的怯意,甚至偶尔敢于大摇大摆的从路人身边走过。它的到来,让社区放在楼道墙角的耗子药常常失效,也足见它的威慑了。蜜蜂和蝴蝶常常是在花开的时节到来的,瞧,一只屁股圆嘟嘟的蜜蜂,刚飞来就一头扎进做种子用的白色萝卜花中,美丽的蝴蝶却围着黄色的青菜花翩翩起舞。金桂的绽放自然少不了蜜蜂们的光顾,他们越飞蜜越甜花更香。</h3><h3> 同晓峰路相交的一条弄堂正对着我家窗户,每天可以看到往来在晓峰路上的行人,或同晓峰路相交的一条弄堂正对着我家窗户,每天可以看到往来在晓峰路上的行人,或同晓峰路相交的一条弄堂正对着我家窗户,每天可以看到往来在晓峰路上的行人,或是上班或是散步或是遛狗,但最为多的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和上学的学生,但最让我关注的是那条胡同出来的两个人。一个是年近六旬的老妇,可能是中风过的缘故吧,她的一条腿不好使唤,走路时身子向前一探一探的,很是吃力。然而我却常常看到她,拖着一个塑料筐从弄堂里蹒跚着出来,过了很多时再拉着装满废品的框子回去,框子摩擦地面的声音和她躬身向前的背影,留给我很深的印象。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她换了新装备,框子换成了一辆婴儿车,由平移换成了滚动,她的步伐轻松了,顺利的战果比以前似乎更丰厚了。另一个是名五十多岁身材还算魁梧的男人,起先让我注意的是他的大嗓门,他是开着电动三轮车从弄堂里出来,车上摆着紫菜、虾皮、小鱼干,一停在路口,就扯着嗓门叫卖,常常喊来行人的驻步。他声音洪亮,与客户讨价还价中也是高八度,即使有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到,他也是大嗓门说几句开车走人。自从去年取消了电动三轮车,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他,但在去年的年底,我又一次听到他的大嗓门的叫卖声,寻声望去,他骑着一辆自行三轮车,车上摆着岱山的晒花生,可能是因为天冷,路上的行人不多,自然他的生意寡淡,他似乎在数着一天的收入,就在那刻一股风吹过,一张钞票随风飘远,他忙下车追赶,然而就在此刻,我分明是看到他走路是蹒跚的,一瘸一拐,原来他是残疾人。他乐观的生活状态,还一度麻痹了我的神经,曾经误认为他坐在车座上卖东西,有些不恭,现在知道了,觉得倒是自己的不敬。这两位勇敢者,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他们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否能感召生活颓废和前进路上的懈怠者一路向前呢?我相信会的,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美好生活需要奋斗。其实在胡同的左侧,还有一间“本地人补漏”店,是春节后开张的,个把礼拜后,门就关上了,我猜想可能是店主生意甚好,整天忙于补漏不着店吧。但对于手艺,我认为技术的精湛与否,不应有地域之分吧。</h3><h3> 其实窗外很一般,一草一木一群人,心灵的窗户打开了,就会发现人间处处皆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