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尔干(二) 一一保加利亚和马其顿

陈惠林

<h3> 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h3><h3> 保加利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760万。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其出产的玫瑰,酸奶,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名。</h3><div> 首都索菲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公元前8世纪就有色雷斯人居住于此,迄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div> <h3> 索菲亚给人的印象非常棒,蓝天上白云悠悠,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很有历史韵味的建筑干净整洁,"花园城市"的称号实至名归。</h3> <h3>保加利亚国王塑像。</h3> <h3>圣索菲亚女神像</h3> <h3>总理府</h3> <h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保加利亚先后经历了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这些历史在保加利亚留下了不同的文化印记。最突出地表现就是在索菲亚市内,基督教,东正教,清真寺,各种教堂林立,各行其是,互相包容。</h3><h3> 这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教大教堂,占地面积3170平方米,可容纳一万名教徒同时祷告,是仅次于贝尔格莱德圣萨瓦大教堂的第二大东正教教堂。是为纪念1877至1878年俄土战争中为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而牺牲的俄罗斯战士而建的。</h3><h3> </h3> <h3>圣索菲亚教堂。别小看这个屈尊于总理府内的小小的红砖教堂,它可是始建于公元6世纪的基督教堂(其间几次重建),索菲亚,希腊语"智慧“之意,首都之名就是因索菲亚教堂而改名为索菲亚的。现在,这个教堂还每周举行祷告。</h3> <h3>班亚巴什清真寺。建于1576年,穹顶直径达15米,宣礼塔尖直冲云霄。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城内清真寺多达20多个,现在只有这一个了。</h3> <h3>这又是一个东正教教堂</h3> <h3>教堂内部</h3> <h3>俄罗斯小教堂,是为旅居保加利亚的俄罗斯人而建的。</h3> <h3>小教堂挺精致的</h3> <h3>索菲亚地下温泉资源丰富,因此,市内大大小小的公共温泉浴室很多,这是最著名的一家温泉洗浴中心。</h3> <h3>胜利公园英雄纪念碑和英雄群组塑像,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h3> <h3>索菲亚很注重文物保护(其实欧洲国家都很重视),以前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留下的遗址,都精心地予以保留和保护。</h3> <h3>街头依旧是美女如云</h3> <h3>从布加勒斯特前往保加利亚卡赞勒克的路上,我们意外地邂逅了大片大片的熏衣草地!紫蓝色的花海,从脚下一直蔓延至天际!太美了!</h3> <h3>这紫色的花的海洋,怎一个"美"字了得!</h3> <h3>除了熏衣草,还有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燕麦地!黄一块,紫一块,把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h3> <h3>保加利亚素有"玫瑰王国"之美誉,种植玫瑰在保加利亚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国际上制造香水,香精的玫瑰,70%来自于保加利亚。而保加利亚全国玫瑰产量,大部分来自卡赞勒克的玫瑰谷。玫瑰谷长100一130公里,宽10一15公里,别小看这一道道山谷,它的玫瑰产量可占了全国玫瑰产量的四分之三!故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为"上帝的后花园"。</h3> <h3>终于到了保加利亚的玫瑰之都卡赞勒克了!这次出行,专门挑选的保加利亚玫瑰节开幕的日子,滿以为会見到漫山遍野玫瑰花开的绚丽景象,结果却大失所望,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玫瑰点缀在田边地头。原来,保加利亚种植玫瑰主要是提练玫瑰精油而不仅仅是为了覌赏,到了盛花期,花农们每天凌晨四点开始到地里采摘,上午十点前必须全部采摘完毕,并馬上打包送到玫瑰加工厂提取精油。因此,漫山遍野灿若云霞的美景是无缘得見了。</h3> <h3>卡赞勒克玫瑰研究中心。</h3> <h3>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话一点不假。我们没見到大片盛开的玫瑰,却参加了当地人为庆祝玫瑰节开幕而举办的联欢活动。原来,在玫瑰节开幕后的一个月内,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内心的喜悦,这已相习成俗了。我们正好赶上了一个庆祝活动。</h3> <h3>小姑娘在认真准备</h3> <h3>当地人十分友善,热情地邀请我们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仅管语言不通,但微笑就是最好的交流和表达,一个真诚的微笑,足以表达滿腔的热情和欢迎之情。</h3> <h3>在那里,我们几乎成了"明星",他们都争相与我们拍照合影,看来,到这里来的中国人的太少了。</h3> <h3>“不到里拉,就不算到了保加利亚。" 在距首都索菲亚70多公里,海拔1200米的里奥斯卡山的幽深峡谷中,有一座声名远播的巴尔干地区最大修道院一一里拉修道院。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500年中,保加利亚大小城市的教堂,学校,书籍,艺术品都毁于一旦,损毁殆尽。此地也被土耳其人三次焚烧,所幸其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少珍品仍旧被悄悄地保留了下来,使保加利亚的文化得以延续和流传。如今,修道院是保加利亚的建筑,宗教,文化,教育中心,并于1983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 这是修道院大门。:</h3> <h3>公元10世纪,里拉隐士圣约翰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了修道院。在漫长的岁月中,修道院几次毁于地震或大火,又几次重建。现在修道院是1834一l862年重新建造的,占地8800平方米,由11座建于不同时期的教堂,20座建于14一19世纪的住宅楼,防御塔和一座半园形的四层楼组成。</h3><h3> </h3> <h3>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建于1834年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教堂有3个绿色穹顶,内有3座大殿,波浪式的屋檐与黑白相间的斑马纹廊柱配合完美,相得益彰。</h3> <h3>修道院鼎盛时期,可接纳上万名修士住宿。</h3> <h3>教堂墙壁、顶棚绘滿了圣经故事壁画,人物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是保加利亚19世纪宗教绘画中的杰出代表。</h3> <h3>这是1335年修建的防御塔,距今已有八、九百年历史了。塔有5层,高22米,由石头和红砖砌成。防御塔的窗户小而狭窄,有很多射击孔,足以防范来犯之敌。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它自然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保加利亚人把修道院当成自己的精神堡垒和民族文化的代表,是理所当然的。</h3> <h3>离开了保加利亚,我们前往马其顿。马其顿是一个小国,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它是前南斯拉夫最贫困地区,独立后因种种原因发展缓慢,这几年经济才得以较快发展,但仍然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仅4000多美元。</h3> <h3>马其顿一年中有200多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对于当地人早已見惯不惊,倒是让我们这些外来者惊喜不已。</h3> <h3>马其顿历史悠久,这个古城堡是拜占庭时期的皇帝查士丁尼修建,但我们看到的遗迹,一些是土耳其人留下的,一些是后来重建的。</h3> <h3>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h3> <h3>瓦尔达尔河从斯科普里穿城而过,河的一边是旧城,一边是新区。由于我们到斯科普里时间尚早,旧城很多商家店铺都未开门,所以没什么印象。新区辛塔尔区就不同了,沿河全是高大上的建筑,据说都是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埸所,可能也是国家的形象工程吧。</h3> <h3>凯旋门,为纪念马其顿独立20周年而建。</h3> <h3>连接新旧两个城区的老桥</h3> <h3>斯科普里市中心的喷泉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青铜雕像。这个欧洲古代最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人把他作为自己的祖先,当然很自豪。为此,希腊人自然不会高兴的。</h3> <h3>斯科普里可以说是个充滿雕塑的城市,帝王将相,社会名流,市井百姓,古代现代…数不清的雕像立在市内各个地方,不要说我们,就是当地人,可能也是大多数都不认识。</h3> <h3>这座新桥上,也树立了很多名人雕像,好像比桥上路灯还要多。</h3> <h3>这一组雕像很有意思,表达了父母从怀孕到养育子女的过程,很温暖。</h3> <h3>擦皮鞋者</h3> <h3>这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的塑像,她出生于斯科普里,但长期在印度加尔各答为穷人服务,致力于消除贫困。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其顿首都行驶的公交车是我国援助的宇通客车,据说我国还在其他方面都给了馬无偿援助。</font></h3> <h3>在索菲亚、斯科普里,都見到了华为手机工作机构,作为中国人,挺自豪的。</h3> <h3>奥赫里德,马其顿第七大城市。奥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公元7世纪就有人居住,拜占庭帝国时期,它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它和奥赫德里湖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奥赫里德湖,处于希腊,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三国接壤处,欧洲第一大淡水湖,面积365平方公里,主要由地下水和山溪水汇流而成,有人说它是欧洲最清洁的湖。</h3> <h3>波光浩淼,小船点点,湖光山色让人流连。</h3> <h3>这儿的居民用鲜花把屋子装扮得漂漂亮亮,抬眼望去,处处都赏心悦目。</h3> <h3>我们住宿的酒店,夕阳的余晖把它染成金黄,很漂亮。</h3> <h3>一大早,我和同行的朋友就跑到奥赫里德湖边。天哪,湛蓝的天空与湖水相连,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真是美醉了!</h3> <h3>玉宇澄澈,天朗气清,湛蓝的湖水象絲绸般微微波动,延展向远方,延展至天边。这上下一体的蓝,浑然天成的蓝,蓝得那么不真实,蓝得那么梦幻……</h3> <h3>湖畔的林木高大挺拔,树干上寄生的植物,也长得郁郁葱葱。</h3> <h3>奥赫里德湖的黄昏,同样有震摄人心的美。夕阳渐渐西沉,它似乎不愿离开湖面,一再深情地回首,迷离的眼波把天边的云彩和温柔的湖水都披上了金灿灿的霞光,壮丽而辉煌。</h3> <h3>云彩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绯红</h3> <h3>奥赫里德湖,你惊艳的身姿,给人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