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米仓沟

踏雪寻梅

<h3>一走进米仓沟的乡间小路</h3><h3>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村庄</h3><h3>不只是风景优美</h3><h3>而是小村有一种神奇的力量</h3><h3>赋予了我充满了活力</h3><h3>喜欢走进村庄</h3><h3>寻你那宽容与大度</h3><h3>追你那朴实与厚重</h3><h3>沐一身阳光明媚</h3><h3>踏一片青翠欲滴</h3><h3>喜欢走进村庄</h3><h3>亲近你的肌肤</h3><h3>嗅你那醉人的芳香</h3><h3>在你的怀抱里</h3><h3>尽情释放我无忧无虑的心情</h3><h3>喜欢走进村庄</h3><h3>用心也用镜头</h3><h3>定格你美丽的田园风光</h3><h3>记录你淳朴的乡土民情</h3><h3>感恩,遇见了你</h3><h3>带给了我快乐</h3><h3>感恩,走进了你</h3><h3>我的生活一路阳光</h3> <h3> 米仓沟,隶属辽宁本溪桓仁雅河朝鲜族乡。小村庄三面环江,几十户人家幽居在此,以种植水稻和养殖业为生。米仓沟四季风景各异,很适合摄影爱好者前来寻找创作灵感。2016年,这里成为了摄影基地。6月30日-7月1日,我们顺兴摄影俱乐部一行54人,慕名而来采风。</h3> <h3>  仲夏的米仓沟,满眼绿意,诗意盎然、最是朝气蓬勃。稻苗初成长,渺渺翠毯齐。是我的最爱。五月份看到一个影友大哥拍的一组插秧照片,就想着有机会也能拍一组这样的照片。这也是我此行米仓沟的目的。虽然已过插秧季节,但眼前这如画般的稻田,弥补了些许的遗憾。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仿佛看到了稻花香里庆丰收时农民的欢歌笑语。</h3> <h3>上面这张照片是同行的朋友大姐给我拍的。很有意境,让我想到了诗与远方。谢谢朋友大姐!</h3> <h3>  田间放牛,是米仓沟采风活动之一。当一农家老者牵着牛,走进镜头时,不由得就想起了流行于八十年代初的、耳熟能详的《走在乡间小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对农村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两个同行的影友,也客串角色。为大家创作当起了模特。</h3><h3> 我是特别的喜欢这宁静的村庄。喜欢悠闲地走在祥和的乡间小路上。走一段路,看一程风景,也记录下了一份美好的瞬间。</h3> <h3>乡间创作时,我也成为别人镜头里的风景。</h3> <h3>这是米仓沟种植的香瓜,很好吃的。</h3> <h3> 第二次拍江上撒网,觉得比较熟悉。也是喜欢一叶扁舟一箬笠,悠闲扬网舞水碎的场面,按下快门的瞬间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拍江上渔火,我是第一次。渔船点点星火闪烁、渔翁即兴表演,激发了岸上众多影友极大的创作兴趣。而我由于学艺不精,与此失之交臂。想起了古人那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我是面对江上渔火独自“愁”了瞬间。交了学费,也积累了经验。好在勉强还有一两张江上渔火的照片。</h3> <h3>这张照片是影友拍的工作照</h3> <h3> 晨曦初上的米仓沟,如一首清新的诗、好似一幅写意的画。远山如黛、近水翠绿。空气中有花草清香弥漫、甚是宜人。为了拍日出,一行影友早3:20出发,赶到目的地站好机位静候。也是好事多磨,云雾时隐时现,给大家多了创作的机会。就这般一边拍云雾一边等待。终于等到了日出东方,穿云破雾…… </h3> <h3>  米仓沟的湖心岛很美!但想拍到好的照片,必须站在高山上。山不是很高,可需要步步登高。下山更是费力气,需要侧着身子挪步慢行。同行中有一位(老人家82岁)老师,老人家神清气爽,人特别的好,片子拍的也美。很是让人敬佩。我们都亲切地称呼老人家为“八零后”。拍片行进中,“八零后”都是自己背着摄影器材。我是第二次有幸于“八零后”同行采风,上次是丹东绿江村两日行。拍片下山时,“八零后”在我后面,我用手机拍了一张老人家的照片。就是上面这张照片。</h3><h3> 记得罗素有句“强烈的爱好使我免于衰老”。我想应当是说“八零后”老师这过样子吧。看到了“八零后”,我也有了学习的目标。更有信心培养兴趣爱好,不只是为了不被迅速衰老,主要是愉悦自己愉悦心情。</h3><h3> 我衷心祝福“八零后”老师健康长寿!</h3> <h3>  看出那位是”八零后"老师了吗?影友两栖舰哥哥说了:这幅照片是80后,70后,60后米仓沟“全家福”。经过爬山考验,80后身体健硕;70后不输于80后,唯有60后是一块囔饽饽。最后60后在80后的鼓舞和帮助下勉勉强强登上峰顶。</h3><h3> 我说,不管怎样,登上山了就是胜利✌。为你点赞👍</h3> <h3>  这张照片是影友拍的我的工作照。谢谢了!</h3> <h3>  两天的采风活动很快结束了。我,收获满满,也余兴未消。感谢顺兴摄影俱乐部搭建的学习平台。感谢同行老师与影友们的温暖相伴!期待下次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