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斯文在兹”是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皇帝御书,曲阜孔庙大成殿内牌匾。</h1><h1> 语出《论语·子罕第九》:“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子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后死者”为孔子自称之词。因此,“斯文在兹”,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h1><h1> 而大成殿供奉的着孔子,两侧是复圣颜回、述圣孔及、宗圣曾参和亚圣孟子及12先哲,即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所以“斯人在兹”。</h1> <h1> 近日有幸一周的时间,在曲阜感受儒家思想和文化,更是聆听了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师大李兆祥、济宁学院刘振佳三位大家的授课,又结合现场观摩,加上以前去过的济宁市辖区的一些文化,感触颇深。</h1><h1> 我所理解的“斯人在兹”,是这以区域内为何出现了这么多的思想大家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以自己的理解自思自解,温故而知新。</h1><h1> 当然,这些先哲首推“万世师表”的孔子。</h1> <h1>一、孔子 </h1><h1>中文名:孔丘</h1><h1>英文名:Confucius</h1><h1>别名:孔子,仲尼</h1><h1>籍贯:曲阜尼山</h1><h1>出生地:曲阜尼山</h1><h1>性别:男</h1><h1>民族:汉族</h1><h1>国籍:鲁国(春秋诸国之一)</h1><h1>出生年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h1><h1>去世年月:公元前479年4月11日</h1><h1>职业: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h1><h1>代表作品:删减《诗》;序《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核心思想“仁” 。</h1><h1> 拜访“三孔”,首先看到的是“万仞宫墙”,意于孔子的思想、学文、境界极其高深。</h1> <h1>“三孔”但凡有些教育的人,一定光临过,或多或少知道,因为这里是“教育”“文化”的圣地,以我的文化水平说不出多少。就孔子的一些思想借着翻阅资料浅薄认知为自己解惑、学习。</h1> <h1> 孔庙修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后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学说成为显学,于是祭孔活动也倍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扩建孔庙之风随之兴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代的扩修,到了清代已发展到九进院落。</h1> <h1> 走过一道道历代皇帝和名人题写的庙门、牌坊,更能感觉儒家思想、文化的深厚。</h1><h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h1> <h1> 看着一朱朱历经沧桑的圆柏,更想起伟大的先哲思想。</h1><h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h1><h1>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h1> <h1> 杏坛,“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是孔子四十五代孙监修孔庙时专门修筑了杏坛,矗立杏坛前,浮现孔子弦歌鼓琴,弟子读书。</h1><h1>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h1><h1> “生而知之”的天才固然令人羡慕,对于常人还是“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h1> <h1> 儒家思想自然是博大精深,其孔庙建筑也是恢宏伟大,当然考究。游览解说哗众取宠的“勾心斗角”。</h1> <h3> 大中门,“中庸”是孔子提出了中庸思想。他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达到这种恰当的方法,是“和而不同”。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叫做和;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叫做同。孔子认为孤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善的事物,只有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同意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今天一提到“中庸”很多人的理解都是“平庸、折中、调和”,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不错,中庸的确有“平庸、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h3> <h1>大成殿,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殿(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之一,</h1> <h3>一直没有写完,抱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