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诤言难说 ——学习心得(四)

孙晓先

<h3> 图片:网络</h3><h3> 原创:孙晓先</h3> <h1><b>诤言难说<br></b><b>——学习《谏院题名记》</b></h1><h1></h1><h1><b><br></b></h1><h1><b> 这两节课我们一直在学习司马光的《谏院题名记》。这是只有168个字的小短文,可是细细推敲,这里的每个字都有含金量,都是对国家对政权一种高度负责任的严肃态度。<br></b><b> 谏官,就是直言规劝,止人之失的人。谏院,就是谏官工作的地方。<br></b><b> 通过这篇文字,让我看到:一千多年前,封建制度下的帝王知道政权要有人监督,不同的意见可以发声,用以纠正在执政中的偏差和错误。谏官就是这样的发声人,而要求谏官必须忠诚无私,必须谨慎坦荡,不能唯亲唯上,不能阿谀奉承,并且用写上名字由人民来监督的方式约束谏官,让他们真正负起责任来,以保证执政者上下通达,国家安定。<br></b><b> 我钦佩古人,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善良,对制度和礼教的敬畏,对亲情的融合真挚,这都源于君臣民在各自的制度和法规下规范和约束自己。<br></b><b> 当然我也知道历代的好谏官没有几个是平步青云的,因为进诤言,就是相左的意见,有谁喜欢听呢?又有几人能听进去呢?日久天长当然讨人烦,大都是落寞而去了。<br></b><b> 读这样的文章心里总有一种感觉。今天我们到处歌舞升平,一个声音,一致意见,甚至连开会时服装都那么整齐。可百姓看到的是一个贪官倒下,几倍的后继之人起来,政治土壤严重污染,那还能结出什么样的苗呢?<br></b><b> 现在人已经没有直谏诤言的习惯。<br></b><b>做为底层社会没见过世面的人,我的认识除了是“杞人忧天”,再就是“孤陋寡闻”或是被指为“怨妇”,其实什么也不是而是直面现实和历史时欲言又止,因为毫无意义。</b></h1><h1><b> 这是读古代人的精典文字时一点感想。</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