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追溯南阳诗词,就不得不提到汉赋四大家之一张衡的《南都赋》。</div>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科圣,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我国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曾经赞叹:“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世人皆知他的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殊不知,《南都赋》亦是张衡的名著之一。 <h3> 南都就是指张衡的家乡南阳,这里也是笔者的故乡。说起南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2年——即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郡,后汉更始帝入都之。郡治在宛,因其地理位置在京之南,所以叫作南都。南都并非如后世陪京性质的都城,除了园陵旧宅及相应的管理官署外,似乎没有通常陪都的一套政治设施。《后汉书》等文献提到南阳时,也都只称南阳,并不称“南都”。所以,当时人称南阳为“南都”,恐怕更多是一种习俗上的美称。</h3><h3> 在张衡的笔下,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它不仅是光武帝刘秀的起兵之地,还是万古第一名相诸葛亮的十年躬耕之地。同时,南阳还是一座山明水秀,物产丰富的宜居之城。这里“于显乐都,既丽且康”,北有雄伟峻拔的伏牛山,东有起伏连绵的桐柏山,西有地势险要的武关,南有川流不息的汉水,是一个土地肥沃、险要便固的好地方。</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张衡热爱自己的家乡,而《南都赋》的创作动机亦源于此。据史料记载,巡狩南阳是汉代帝王的大型祭祀活动,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但是,到了汉顺帝的时候,却一直未举行南巡活动。有学者考究,推测大概是因为顺帝的父亲安帝,正是在南巡中驾崩的。顺帝对此一直心怀忌讳,所以不举行南巡。而这一举措却急坏了当时长任太史令、公车司马令的张衡。安帝南巡,他作《东巡诰》。安帝南巡途死,对张衡这位出身南阳的安、顺朝的重要文学侍从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无论是从乡土情感还是从大汉礼制来说,张衡都是十分看重南巡这件事的。这也许正是张衡写作《南都赋》的真正动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南都赋》里他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南都的地理形势——“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古涌其后,淯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这为后世研究南阳的地理版图范围提供了详尽宝贵的文字记载。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张衡还大大赞美了汉代南阳地区山林之丰饶 。“其山则崆嶱嵑,嵣㟐嶚剌岝嶵嵬,嵚巇屹喆幽谷嶜岑,夏含霜雪。或峮嶙而纚连,或豁尔而中绝。鞠巍巍其隐天,俯而观乎云霓。”崇山峻岭,令人仰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而“其木则柽松楔㮨,槾柏杻橿,枫柙栌枥,帝女之桑。楈丫栟榈,柍柘檍檀。</font>结根竦本,垂条蝉媛布绿叶之萋萋,敷华橤之蓑蓑玄云合而重阴,谷风起而增哀。攒立丛骈,青冥盱瞑。”更是展示了汉代时期的南阳地区树木繁茂,遮蔽天日的景象。由此可见,当时南阳原始森林的原生植被似乎还未被开发,野蛮生长得很好呢。</h3><h3><font color="#010101"> 正像诗赋里描述的那样,当时的南阳地势险要,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珍宝矿藏丰富,植被种类多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孕育了一大批能人志士,掀起了一波跌宕起伏的历史狂潮。“皇祖止焉,光武起焉。据彼河洛,统四海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部艺术长卷里作者从多个侧面记载了汉代南都的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倾注了深沉而真挚的爱乡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深厚而又鲜明的爱国情怀,无论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来看都是难得的财富瑰宝。 </font></h3> <h3> 古人热爱家乡,以歌咏志。而现代人生活在南阳,根植于南阳亦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生为南阳人对此充满喜悦与自豪之情。这与古人歌颂故乡的情感是相通的。我们要勇于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敢于创造今天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向张衡学习,爱我中华爱我南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振兴家乡南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