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难忘的少年乐园——黄边张小学

乐山旭日

<h3>当年的黄边张小学大门</h3> <h3>  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就在学校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就像影视剧中军区大院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留恋。今天的孩子们是不会有我们的那种感觉,因为今天的学校里很少有住校老师带着孩子,而且我们是几十个孩子在学校快乐的生活着。……</h3><h3> 今天座落在西安南郊的大学南路小学,就是当年的黄边张小学。始建于1920年,最初是在今天的邮电南巷东南角,后来随着学生生源的增加,学校需要扩大校区,搬迁到了今天的现址。当年由于是由黄雁村,边家村和张家村三个区域组建的学校,因此就叫黄边张小学。好像校名就是这样来的。</h3><h3> 后来由于学校前的道路改成大学南路(西北大学南边),学校名字也改成了今天的”大学南路小学”。</h3><h3> 那时候的黄边张小学,比现在的校园要大一倍还多,记得学校除了一座四层楼外,其他都是平房,还有一座开会、演出的大礼堂。后院还有一个很大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校里还种麦子。由于当时交通的原因,很多老师的家离学校很远,所以都在学校住,有的老师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带到学校上学。这样就形成了一群住校老师的孩子群。我就是其中一个。</h3><h3> 六十年代初,我们这些适龄孩子就跟随父母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当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比我们年龄大的哥哥姐姐们有的已经上了几年了,成了第一批的”骨干”,等我们快毕业的时候,我们的弟弟妹妹也随着我们的离开,又”接班留守”,直到七十年代后期这个”留守群体”才慢慢的化解了。</h3><h3> 因为我们这一波孩子都是在六十年代初期进入学校,又经历了文革时期,所以更觉得记忆犹存。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的父母省吃俭用,把仅有的食品都给了我们。使我们在比较安逸的条件下渡过了少年学生时代。在平时的时间里,我们除了上课就是玩,特别是其他同学放学后,学校顿时安静了下来,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大人还没有下班,我们放学后就在宽阔的学校校园里尽情的玩啊!后院的麦地里就成了我们做游戏的最好的场地了。特别是老师开会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女的玩跳皮筋,踢毽子,跳方块。男的玩官兵捉强盗,为了躲避对方,有的人就上了教室的房顶上,或者在高墙上走来走去。前几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那些情景,除了窍门进屋外好像我们都玩过,文革时期,我们在学校里老师们在搞运动,而我们却在一起尽情的玩啊!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h3><h3> 那时候,学校的老师们关系特别好,经常带我们出去玩。看电影,夏令营,我们除了和本班同学一起出去,我们自己也创造性的玩游戏,比如把教室的桌子并在一起,玩地道战,把麦地当做战场玩骑马打仗。那时候的我们真是幸福快乐,虽然没有今天的电视,游戏机,手机,但是我们跳大绳,滚铁环,打沙包,跳方块等等,玩的特别爽快,诱人。在这里,在黄边张小学留下了我们的童年的回忆,留下了我们难忘的少年时代。</h3><h3> 每当我有事路过这里时,都不由自主的想走近看看,看看黄边张的过去,看看变化很大的今天,回忆那些难忘的日子和怀念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及伙伴们。也畅享着这座历尽沧桑的母校的未来。</h3><h3> 黄边张小学,今天的大学南路小学,是我们这一群”住校生”永远难忘的根,一个难解记忆的初心。</h3> <h3>今天的大学南路小学大门</h3> <h3>当年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参加活动</h3> <h3>当年部分老师旅游时的合影</h3> <h3>当年的部分老师的合影</h3> <h3>当年老师们的风采</h3> <h3>老师们出外旅游</h3> <h3>当年的部分”住校群”</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我和李楠(赵启明老师儿子)在学校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史云卿老师</font></h3> <h3>赵卿云老师</h3> <h3>杨春华老师</h3> <h3>李玉清老师</h3> <h3>郭钟敏老师</h3> <h3>张芳珍老师</h3> <h3>马月蝉老师</h3> <h3>王春兰老师</h3> <h3>何志瑛老师</h3> <h3>当年的王静芳老师</h3> <h3>王静芳老师</h3> <h3>赵启明老师</h3> <h3>商子雍老师</h3> <h3>史老师及子女</h3> <h3>赵老师及子女</h3> <h3>杨老师及子女</h3> <h3>郭老师及子女</h3> <h3>李老师及部分子女</h3> <h3>马老师及子女</h3> <h3>张老师及子女</h3> <h3>王老师及子女</h3> <h3>看望赵启明老师</h3> <h3>王静芳老师和她的学生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