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对唐伯虎的初印象来自于周氏无厘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星爷塑造的夸张形象,以怪诞的行为艺术演绎了一段啼笑因缘,这也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过巩俐演的喜剧片。</h3><h3> 我一直在想,真实的唐伯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伴随着阅读,唐伯虎的真实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逐渐丰满,立体起来。</h3><h3> 唐伯虎生活在距今500多年的苏州,他将个人行为艺术与书画艺术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形成“书画即人,人即书画”,流传至今的作品价格昂贵,珍品稀少,赝品较多。</h3><h3> 他比很多西方著名画家幸运了许多,生前就能靠卖画为生,左手挣钱右手花,在他看来,金如泥来银如土。西方艺术家偏执的将自己的作品作为思想的载体看待,而唐伯虎放下身段仅将自己的作品作为谋生的手段,再加上个人行为艺术的炒作,趋向世俗市场。</h3><h3> 他自嘲道: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h3> <h3> 在美国兴师动众纪念美利坚合众国建国200周年时,唐伯虎生活的这座城市——苏州,已经悄然无息的过了它2000岁的生日。500多年前的苏州商业繁荣,艺术鼎盛,交通发达,商贾云集。</h3><h3> 唐家在苏州小巷开了一家小酒馆,生意蛮好,小有名气。唐伯虎为家中长子,在严格的士农工商秩序下,在父亲的殷切希望下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读书累了,投过窗棂观察市井生活中商贩走夫,杂耍把式,花红柳绿,俊男靓女,鸡鸣狗盗之景象,为他日后的书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h3><h3> 16岁那年,他以第一的成绩考取了苏州府学,录为生员。(官学分为太学,府学和县学,府学通常百里挑一)29岁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举人,被称为唐解元。次年,赴京赶考,参加会试。</h3><h3> 富家纨绔子弟胸中无墨,花掉大把银子从命题考官中买到题目,请唐伯虎代笔,事情败露,唐伯虎受牵连入狱。</h3><h3> 金榜无名,牢狱之灾。唐伯虎身心煎熬,郁闷至极。</h3> <h3> 在此期间,唐伯虎拜江浙才子周臣为师学画,与仇英为同门。若干年后,唐伯虎的画供不应求,请周臣代笔,众人耻笑周臣师生关系颠倒,他却引以为豪。</h3><h3> 唐伯虎在成为唐解元那年,娶官宦人家女儿周氏为妻,婚后夫妻和睦,酒馆在徐氏打理下生意兴隆。然而,好景不长,父亲病逝,已嫁人的小妹遭受虐待,抑郁而死,母亲在重压之下,撒手西去。更令人痛心的是,懂他的徐氏竟然一病而亡。随后,他自己又遭牢狱之灾,继娶的女人又在苛责声中离他而去。</h3><h3> 人生的不幸莫过于此吧!</h3><h3> “江南四大才子”之二的祝枝山,文徴明慷慨解囊,资助他远游。一扁舟,一个人游踪几万里。</h3><h3> 万里归来,他变了。再见了,荣华富贵;再见了,官名利禄。</h3><h3> 他在苏州城北建造了一座桃花坞,向世人昭示: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h3><h3> 生活的失意,使他奔向自然的怀抱。他在《感怀》中写到:不练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h3><h3> 惬意的如此无奈!</h3><h3> 盘踞南昌的宁王邀请文徴明,遭拒绝。文徴明从不官员交往,这是他的处事原则。唐伯虎去了,他也不责备。希望能弥补唐伯虎在仕途中的遗憾。</h3><h3>不料,宁王野心造反,唐伯虎装疯卖傻躲过一劫。回到苏州,大病一场,被人耻笑。</h3><h3> 唐伯虎享年54岁,他曾讲到一日当做两日活,那么等于活了百年。</h3><h3> 至于,秋香和华安,全当有故事吧!</h3><h3> </h3> <h3>啼笑怒骂,有心酸,有不解,谁能了解狂笑后转身拭泪的痛楚。</h3> <h3>因为生活,特别是认真生活的人,表里不一往往是我们的生活常态,谁敢说不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