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1-29)

铁甲骑兵

<h5><b>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一卷<br></b><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b></h5><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章 </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div></b></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帮助朝鮮</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民军实行战略反攻</b></div></b></h1><div><br></div><div>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后,根据朝鲜战场形势的变化,改变了原定的防御作战计划,实行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的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帮助朝鲜人民军立即转入战略反攻,连续进行五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迅速打出了有利的战争局面,将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判。这期间的作战特点是: 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间歇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情况变化急剧,每个战役都具有战略的性质,关系战争全局,影响战争的进程。</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一次战役</b></h1><div><br></div><div> 美军越过三八线以后,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专程飞赴太平洋上的威克岛,同麦克阿瑟探讨中国和苏联出兵的可能性。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没有空军,因此,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很小"; 苏联没有可以派入朝鲜作战的地面部队,虽然在西伯利亚地区有空军部队,但没法同美国空军抗衡,即便苏联空军配合中国地面部队出动作战也 “不足为患”,因为他们根本配合不起来。断定整个战争在感恩节前即可结束。</div><div> 由于这种乐观的判断,加上朝鲜人民军有组织的抵抗逐渐减弱,麦克阿瑟则无所顾忌,指挥部队长驱直入,疯狂向鸭绿江边进犯。</div> <h3><b>志愿军一部向云山之敌攻击</b></h3> <h3>  当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时,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已进占平壤、元山一线。志愿军已不可能按原定计划先敌到达预定地区组织防御了, “联合国军”第一线进攻部队共10个师1个旅又1个空降团,兵力13万余人,分东西两线多路北进,并且两线之间相隔80余公里,相互不能照应,对志愿军入朝毫无察觉,这给志愿军在运动中各个歼敌提供了极好的机会。鉴于此,毛泽东、彭德怀当机立断,果断决定改变原定计划,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方针,立即发起反攻。10月21日,毛泽东指示志愿军: “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志愿军几经调整部署,最后确定集中第38、第39、第40军及第42军1个师在西线清川江以北地区歼灭***军两至三个师,以第42军两个师进至东线长津湖以南地区阻击敌军北进,保障西线作战的冀侧安全。</h3> <h3><b>志愿军一部在黄草岭组织防御</b><br></h3> <h3><font color="#010101">  10月25日,志愿军在开进中同敌军遭遇,抗美援朝战争打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40军第120师在云山以北予北进的***第1师部队以迎头痛击,第42军两个师在东线也展开了阻击。第40军第118师在温井以北的两水洞地区,与北进的***第6师第2团先头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遭遇,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将其全歼。此后,志愿军便边开进,边以军或师为单位分头歼灭冒进之敌。同时,中央军委命令第50、第66军入朝,增加西线作战力量。29日晚,第118师在古场洞、柳良洞地区,将已窜至鸭绿江边楚山镇尔后又回窜的***第6师第7团大部歼灭; 第40军另两个师在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区歼灭***第6、第8两师共4个营。当志愿军西线主力全部完成战役展开后,志愿军首长以第38军沿清川江左岸由东北向西南迂回,截断清川江以北敌军退路,而以西线其他各军抓住当面之敌各个歼灭之。11月1日晚至3日晨,第39军在云山地区包围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和第5团一部,共歼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敌机4架,击落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炮119门。此次战斗首开志愿军部队同美军作战并歼其1个团大部的纪录,沉重地打击了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的进攻气焰,大增了志愿军的战斗士气。至11月5日,西线敌军全部撒至清川江一线及以南,志愿军遂结束了西线作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东线的志愿军第42军主力,奋战13昼夜,有力地阻击了美军和***军3个师的北进,歼敌2700余人,完成了配合西线主力作战的任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此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万余人,歼灭***第6师大部,重创美骑兵第1师,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结束朗鲜战争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第二次战役</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志愿军突然出现在朝鲜战场上,令美国当局和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大吃一惊,他们既搞不清志愿军在朝鲜有多少部队,也搞不清志愿军在朝鲜的军事目标是什么。但是他们仍然错误地估计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他们经过分析判断认为,中国无意也不敢同美国较量,最大的可能,只是象征性出兵,或只是为了保护鸭绿江边和长津湖地区的电力设备,在朝鲜的中国志愿军最多不过几万人,“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于是美国当局决定,麦克阿瑟继续执行占领全朝鲜的任务,发动一次攻势,打到鸭绿江边。麦克阿瑟集中了13个师又3个旅和1个团共22万人的兵力,继续分东西两线发动总攻势,计划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并于11月6日即开始了试探性进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针对美国决策当局和麦克阿瑟战略上的判断错误,决心利用美军恃强骄傲的心理,将计就计,示弱于敌,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敌诱至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已熟悉的战场,尔后举行反击,歼敌7~8个团,将战线推至平壤、元山一线,以德川、球场、宁边以北以西区域为后方,使志愿军站稳脚跟,以利坚持长期作战。为达此目的,调以宋时轮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入朝,全部担负东线长津湖地区作战,以改变东线战局; 以先期人朝的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共6个军担负西线地区作战。志愿军东西两线总兵力38万余人。志愿军于11月7日开始诱敌深入,主力全部向后转移,以一部在第一线以节节抗击方式,步步诱敌。当发现敌军行动谨慎,进展较缓时,则停止反击,继续北撤,造成了敌军更大的错觉。至11月21日,“联合国军”西线部队已全部到达预定攻击开始线,完成战役展开,其东线部队进至长津湖以东以南地区,美第7师先头第17团已进占鸭绿江边的惠山镇,并向中国境内开枪射击。11月 24日麦克阿瑟宣布发起总攻势,东西两线全面发起了进攻。西线由美第8集团军指挥美英军和***军8个师又3个旅和1个团,东线由美第10军指挥美军和***军5个师。此时,志愿军西线部队完成了反击准备,东线第9兵团主力也在长津湖地区秘密完成集结。</font></h3> <h3><b>志愿军一部向新兴洞美军发起进攻 </b></h3> <h3>  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西线部队按计划突然发起了反击。首先以第38、第42两军在第40军的配合下,向 “联合国军”西线进攻的右翼发起攻击,将进至德川、宁远两城的***第7、第8两师分割包围,大部歼灭,打开了战役缺口。尔后以正面各军抓住当面之敌分割歼击之,以第38、第42两军由东而西分别向军隅里和三所里,顺川和肃川实施战役迂回,截断进至清川江以北美第9、第1军的退路,以利配合正面主力歼击。至28日夜,志愿军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美第9军指挥的美第2、第25师和土耳其旅全部及美骑兵第1师、***第1师各一部,在军隅里附近的清川江南北地区展开了围追堵截战。 </h3><h3> 被围的美第9军部队,在空军支援下,组织坦克和炮兵火力开路,拼力向南突围,位于顺川和平壤的美骑兵第1师和英第29旅也各以一部向北救援。但仍未能逃脱志愿军的沉重打击,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被歼过半,美第25师被歼1/3。美第9军被迫丢弃大量重装备。转道向西会同美第1军经安州、肃川撤往平壤。至12月2日,西线作战结束,志愿军歼敌2.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辆、各种枪5000余枝。</h3> <h3><b>志愿军一部在平壤斯大林大街追击前进 </b><br></h3> <h3>  在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的第20、第27两军,完成攻击准备后,于11月27日晚突然发起反击,一夜之间,即将沿长津湖东西两岸北进的美陆战第1师(也是美军的“王牌”部队)大部和美第7师1个多团分割包围于新兴里(长津湖东岸)、柳潭里(长津湖西岸)和下碣隅里(长津湖南岸)三个点上,冒着零下20°C一30°C的严寒同敌军展开激战。被围美军为免于被歼,则以坦克、汽车组成环形防御,以坦克和大炮火力掩护步兵拼死抵抗,固守待援。战至29日,志愿军第9兵团歼敌1000余人。30日晚,第9兵团集中第27军5个团,对被围于新兴里的美第7师第31团及第32团1个营,发起猛烈攻击,战至12月1日下午,将该敌3100余人全歼,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战斗全歼美军1个多团的范例。</h3> <h3><b>志愿军正在押解俘虏</b><br></h3> <h3>  新兴里之敌被歼后,美第10军的进攻全线动摇,12月1日开始全线向南撤退。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即在长津湖以南80公里的地段上,对突围的美陆战第1师展开了层层阻截、步步紧追。至12月12日,美陆战第1师被歼过半,在空军和美第3师掩护接应下,最后突破志愿军的阻截而狼狈逃窜。志愿军第9兵团在东线作战共歼敌1.3万余人,彻底扭转了东线战局,毛泽东在12月17日的电报中给予高度评价,指出: “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h3><div> 至此,麦克阿瑟发动的总攻势已彻底失败,12月1日,全线向三八线撤退。志愿军抓住战机扩大战果,西线于12月6日进占平壤,23日全线进抵三八线; 东线第9兵团于12月17日进占咸兴,24日收复兴南及沿海港口,美第10军指挥的部队在近300艘舰船的接应下,从海上撤往釜山。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结束。</div><div> 此次战役,志愿军大获全胜,歼灭***军2个师大部,予美军4个师和土耳其旅以歼灭性打击,共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把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和志愿军的威风,根本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美国最高军事当局认为,这次失败 “是丢脸的失败”,是美军 “历史上最可耻的一次失败”。</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三次战役</b></h1><div><br></div><div> “联合国军”在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两次战役的突然打击后,其营垒内部笼罩着一派失败情绪,在败退至三八线及以南后,惊魂未定,利用三八线既设阵地布防,将***军8个师和土耳其旅置于第一线,美英军主力置于第二线汉城及汉江南北地区,遭到痛歼的美第10军和美第2师在后方休整,第一、第二线兵力共13个师又3个旅20万余人,统归美第8集团军指挥。整个部署呈现能守则守,不能守就撤的态势。美国为了给其侵朝军队争取喘息的时间,挽救在成场上的败局,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越过三八线继续发动攻击,于12月中旬,通过由他们控制的联合国玩弄所谓先停火后谈判的阴谋。</div><div>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 “日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部署了第三次战役,决定集中志愿军西线6个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的配合下,共30万人,采取 “稳进”的方针在东起北汉江西至西海岸的春川、汶山间发起攻击,歼灭***军2-3个师,尔后转入休整,准备春季攻势。</div> <h3><b>志愿军一部突破三八线</b></h3> <h3>  1950年12月31日黄昏,志愿军和人民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一夜之间全部突入敌军阵地,突进纵深达15至20公里。此时,敌军已成了惊弓之鸟,对中朝军队的攻击稍作抵抗即行后撤。战至1951年1月2日,志愿军第42军和第66军包围歼灭***军第2、第5师共3个团大部3200余人,缴枪1500余枝、炮60余门。第38、第39军歼灭***军第6师1400余人,其他各军和军团也各歼敌一部。3日,敌军全线向汉江以南撤退,志愿军和人民军展开追击。在追击中,第50军包围歼灭英第29旅1个步兵营和1个坦克中队,歼敌700余人,依靠步兵武器击毁和缴获坦克31辆。8日,敌军撤至三七线附近布防。志愿军因补给运输困难,粮食弹药紧张,为避免追击过远为敌所乘,遂结束了战役。</h3> <h3><b>志愿军某部指战员向汉城独立门搜索前迸 </b><br></h3> <h3>  此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共前进80-110公里,歼敌1.9万余人,将敌军打退到三七线地区,粉碎了美国玩弄的“停火”阴谋,加重了敌人内部的失败情绪,进一步扩大了中朝军队的影响。</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四次战役</b></h1><div><br></div><div>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三次战役未得休整,于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除留少数部队在第一线担负警戒外,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撤至汉城、横城一线以北地区转入休整,准备春季攻势。</div><div> 此时,美国当局对朝鲜战争形势已悲观到了极点,担心如果志愿军再次发动攻势,将会把美第8集团军赶出朝鲜,同时也担心苏联会乘机攻击日本,而美国能够用于保卫日本的部队只有在朝鲜作战的第8集团军。鉴于这种担心,他们不得不考虑,一旦战场形势所迫,美第8集团军不得不撤回日本。美国决策者们为此大伤脑筋。</div><div> 在战场上,于1950年12月下旬接替已死的沃尔顿·沃克出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的马修·李奇微,对他的部队进行了整顿。为探明中朝军队的实力和部署,于1951年1月15日开始,发动了试探性进攻。当他探明志愿军第一线兵力不足,物资补给困难,短时间内不会发动进攻后,遂于1月25日开始,集中 “联合国军”地面部队16个师又3个旅和1个空降团共23万余人,将美英军和***军混合配置,以美军为主力,以西线为重点,在空军支援下发动了全线反扑。</div><div> 为了粉碎敌军的进攻,志愿军和人民军立即停止了休整,转入第四次战役。此时,志愿军的兵力没有得到任何补充,物资补给的困难状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中朝军队第一线兵力共28万人,与敌军相比已没有多少优势。彭德怀司令员经同金日成首相协商确定了 “力争停止敌人前进,稳步打开战局,并从各方面加紧准备,仍作长期打算的方针”。</div><div> 根据这一方针,并针对敌军进攻特点,彭德怀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作战方针,以韩先楚副司令员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汉城东西地区汉江两岸,坚决阻击敌军进攻,牵制美军主力,掩护志愿军主力在东线寻机歼敌; 以邓华副司令员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向横城以北地区集结,在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配合下,诱敌深入,寻机歼敌一部。</div> <h3><b>志愿军一部在汉江南岸顽强阻击</b><br></h3> <h3>  韩先楚指挥的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部,在兵力单薄,粮弹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依托野战工事展开了顽强阻击。虽然敌军有飞机和地面火力的强大支援,但志愿军和人民军仍守住了汉江南岸的基本阵地,并毙伤敌1万余人,有力地牵制了美军主力,掩护了志愿军主力在东线的展开。2月11日晚至13日晨,东线志愿军主力4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配台下,于横城以北地区全歼***第8师3个团和美第2师1个营,并歼***第3、第5师各一部,共歼敌1.2万余人。尔后,以人民军3个军团和志愿军2个军继续向南发展,以志愿军6个团围歼横城以西砥平里美第2师1个多团和法国营。志愿军对砥平里之敌连攻两夜,虽予其重大杀伤,但未能全歼。15日,敌军援兵赶到,增加了志愿军攻击的困难。同时敌军在整个战线上构成新的防线和完成了纵深防御部署,志愿军既使攻克砥平里,也难打退敌军的整个进攻。为避免同敌军拼消耗,志愿军遂于16日拂晓前主动撤出对砥平里的攻击,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掩护志愿军后续兵团开进集结。</h3> <h3><b>志愿军东线部队在横城地区对美军和***军实施反突击</b></h3> <h3>  在第四次战役开始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鉴于战场上敌军在遭到志愿军打击后撤退快,而志愿军停止攻击后其转入反扑也快,不允许志愿军进行休整的情况,于2月上旬决定,志愿军在朝鲜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由以杨得志为司令员、李志民为政治委员的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陈赓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3兵团(辖第12、第15、第60军,陈赓未到职,由王近山副司令员率领)和在朝鲜休整的第9兵团为第二番作战部队,命令第19、第3兵团于2月中旬和3月中旬先后入朝,准备4月中旬前后接替第一线作战。<br></h3><div> 为掩护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开进集结,创造下次战役的有利条件,志愿军和人民军第一线部队以空间换取时间,从南至汉城、横城一线,北至三八线地区,部署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纵深20-30公里,采取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配置,逐山逐水节节抗击,迟滞敌军进攻,顽强防御2个月。至4月21日,将故军阻止于三八线地区。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第3、第9、第19兵团到达前线已完成战役展开,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div><div> 此次战役,志愿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坚守阻击、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等多种作战方式,同人民军一起共歼敌7.8万余人,圆满完成了防御任务,为后续兵团的开进集结争取了时间。</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五次战役</b></h1><div><br></div><div> 1951年3月中旬以后,许多迹象表明,美国企图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占领平壤、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为其尔后进行政治谈判,或继续军事进攻占据有利地位。此时,毛泽东为志愿军确定了 “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方针。为了粉碎美国的登陆企图,志愿军在第二番部队到达前线完成展开后,在人民军配合下,于4月22日黄昏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敌军地面部队第一、第二线共17个师又3个旅和1个团,总兵力34万余人。志愿军第一线11个军和炮兵部队等58万余人,人民军3个军团10万余人。</div> <h3><b>志愿军在朝鲜加平地区向美军第24师进攻 </b></h3> <h3>  志愿军在西起临津江,东至北汉江地区采取全线突破,两翼向心迂回钳击的战法,迅速突破敌军阵地。担负战役割裂任务的第40军,打破敌军的6次阻击,突进敌军纵深30余公里,按时插到汉江北岸的加平地区,割断了敌军的东西联系,第39军在第40军以东牵制了当面美军。担任左翼钳击任务的第9兵团3个军予当面美第24师和***第6师以打击,向纵深发展较为顺利。担负中央突击的第3兵团3个军,突破后也予当面美第3师和土耳其旅以打击,向纵深发展。担负右翼钳击任务的第19兵团,突破后其第63军发展较为顺利,歼灭英第29旅和***第1师4000余人,其中包括在第65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英第29旅1个营; 第64军突破后受阻于临律江南岸地区,未能完成向汉域以北议政府的战役迂回任务,该军先遣支队勇猛穿插至议政府以西的道峰山,威胁了敌军侧后。但整个作战未能按预定计划对敌形成包围,战役形成了平推,各军在向纵深发展过程中,曾包围敌军营团部队10股之多,但因包围兵力单薄、攻击火力弱等原因,也大部被其逃脱。战至28日,志愿军连续突破敌军两道防线,敌军撤至汉城及东西一线组成防御,志愿军遂停止了攻击,歼敌2.3万余人。</h3> <h3><b>志愿军一部在涟川地区向敌例翼穿插前进 </b><br></h3> <h3>  此时,战线形成了由西南而东北的斜线态势,东线敌军突出,并且都是***军。彭德怀抓住这一战机,采取 “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的战术,以第19兵团3个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城以北和汉江北岸积极佯动,造成攻击汉城的假象,迷惑牵制西线美军,而以第3、第9兵团在第39军的掩护下隐蔽转移到东线。5月16日,第9兵团指挥第20、第27军和第3兵团第12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的配合下,采取多路突破,多层迂回包围的战法,对县里地区的***军突然发起了攻击。至17日晨,第20军和人民军第5军团已对县里地区的***第3、第9师形成包围,第27军插至县里西南的上南里地区,截断了县里之敌的退路,并会同第20军1个师包围歼灭***第5、第7师共5个营3000余人,担负外层迂回的第12军也歼灭***第5师一部。***军4个师立即土崩瓦解。战到21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将敌军这4个师大部歼灭,并歼美第2师2个营和法国营大部,缴获大批装备和物资。第二阶段作战,志愿军和人民军又歼敌2.3万余人。</h3> <h3><b>志愿军某部和朝鲜人民军一部围歼</b><b>县里地区的***军</b></h3> <h3>  至此,在一个月内,志愿军连打两仗,部队很疲劳,加之粮弹补给困难,遂于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22日开始,主力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转移休整,寻机再战,志愿军首长命令各兵团留1个军或1个师在第一线展开,以运动防御方式节节阻击敌军,掩护主力转移。志愿军主力刚刚撤出第一线转移,留下掩护的部队尚未全部展开,敌军即集中全力,采取 “磁性战术”,由西而东逐次展开全线反扑,以坦克、炮兵、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沿公路向志愿军纵深猛插,并配合以空降,抢占要点,封锁中朝军队北移道路。志愿军和人民军对敌军突如其来的猛烈反扑,估计不足,缺乏周密的准备和部署,一度陷入被动,致使志愿军第180师遭受严重损失。为稳定形势,27日,志愿军和人民军令各部停止休整,全线展开阻击,6月1日,又作了纵深阻击部署。至6月10日,将战线稳定于三八线南北地区,敌军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转移和阻击阶段又歼敌3.6万余人<br></h3><div> 此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连续奋战50余天,共歼敌8.2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在平壤、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的企图,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