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期,《朗读者》《见字如面》《阅读阅美》等和朗读、诵读相关的文化节目持续热播、刷爆荧屏,朗读、“朗读者”、中小学生朗读也随之引发热议。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语文教师是学生朗读的重要引领者和指导者。借朗读、诵读类节目热播的契机,倡导中小学语文教师力争成为优秀的“朗读者”,深入研究朗读、研究朗读教学,思考进一步改进朗读教学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h3><div><br></div> <h3> 一、转变观念改变习惯,大力倡导朗读教学</h3><div> 语文教学注重分析的状况由来已久,个别教师观念至今仍然得不到转变,课堂上分析、讲解的时间和环节较多,有些课堂甚至没有朗读教学的环节,课堂上始终不闻读书声。著名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下面的这段话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讲解和朗读的关系,值得学习、思考:“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朗读,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品味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可以全方位地认识、体会文章的精髓,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浸染;朗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朗读,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升。朗读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质量的高低,朗读量积累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成为朗读者,是学好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给学习读书的时间、亲近文本的时间、自我感受的时间。另外,我们要和多年来讲授、分析的不良教学习惯作斗争,和繁琐发问、师说上句生接下句等不良教学习惯作斗争,给学生留下读书、感悟、思考、表达的时间。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朗读,要把朗读变成扎扎实实的教学行为,把朗读变成教师和学生的习惯。</div> <h3> 二、掌握朗读教学策略,提高朗读教学实效</h3><div> 与个别教师观念没能彻底转变不同的情况是,朗读的重要性,大部分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朗读是语文学习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等诸如此类的理念,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较为明确,但语文课上的“朗读”却常常缺位或者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理念和实践之间缺少一座连接之桥,一些教师尚不能掌握朗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随意安排、低效重复、流于形式的朗读,致使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浓,导致朗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掌握朗读教学的策略,确保读的质量,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切实落实以读为本。朗读教学不能简化为一遍一遍的、没有层次的、重复的读,不求方法和质量。对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各有什么目的和作用,什么时候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如何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和朗读教学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做到清楚明白,要熟练掌握朗读教学的方法、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进行多方式、多角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div> <h3> 三、学习朗读技巧,苦练朗读基本功,提升朗读水平</h3><div> 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的朗读水平对学生乃至语文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力。于永正先生说“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朗读水平就有多高,并超过老师。”范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不容小觑,但实际上,我们的语文教师是不是都能成为一位高水准的“朗读者”,都能给学生高水平的朗读示范和有效指导?情况不容乐观。语文教师,一定要苦练朗读基本功,提升朗读水平,成为掌握较高朗读技能、具备较高朗读水平的朗读者,努力做一位擅长朗读的老师。要学习朗读技巧且反复练习,学习轻、重、缓、疾、虚、实、刚、柔等技巧,较好地掌握呼吸、发音、吐字、停顿等技能;要学会处理好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等关系,提高声音的表现力;要提升解读教材、处理文本、把握文章基调、恰当表达感情的能力。除常规学习方式外,网络和资讯的发展,给我们提升朗读水平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互联网上,乔榛、方明、亚坤等高水平朗读者的朗读、诵读音频视频材料随处可见,包含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课文录音的优秀资源也很多,利用电脑、平板或手机都可以随时收听收看、跟读练习;一些致力于朗读、诵读的人士自发组成了诵读微信群、朗读QQ群等,经常学习、朗读、交流;书籍中、网络上介绍提升朗读技巧的可供学习的文章也很多。提升朗读水平,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练习练习再练习,坚持不懈,就会有所提升。</div> <h3> 四、倡导师生共读,鼓励大声朗读</h3><div> 倡导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朗读者”,要落实到行动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课堂上,该范读的时候,大胆地范读,该和学生一起读的时候或齐读或引读,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除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朗读的教学环节、丰富朗读的形式、追求朗读的实效外,还要根据教学情况布置一些朗读类、背诵类的作业,并且要做好检查反馈工作,将课外朗读背诵作业切实落到实处。教师也要“备朗读”,上课之前要多读几遍课文,研究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读,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的朗读等等,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给学生听的人,可采用“大声读给孩子听”的方式,通过“三分钟”朗读时间、好书朗读推介、精彩朗读等形式,坚持读书读报读文给学生听,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心智,给予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人文熏陶;要带动、指导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开展“和爸爸一起读书”“做故事妈妈”等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听书中走进阅读、爱上阅读;还要鼓励孩子“大声读书给小伙伴听”“大声读书给家人听”“大声读书给老师听”,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爱上朗读、爱上阅读。</div> <h3> 五、做到以情感人,表达真情实感</h3><div>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是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用自己的情感来演绎作品。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热播,打动人的,更多的是故事、是文章产生的背景和文字承载的情感,而不仅仅是朗读。朗读要有技巧,但不仅仅靠技巧,朗读要以情感人。要想以情感人,作为朗读者,朗读前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深入解读文本,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把握内容,理清结构,用心揣摩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要带着感情读。爱恨情仇,都要通过朗读旗帜鲜明地表现出来。虽说朗读需要通过气息、声音、语速等技巧来表现感情,但只有情感上有千变万化,才会带动气息上的千差万别、声音上的千姿百态和技巧上的丰富多彩;要带着真感情读,不要为了表现感情而表现感情。朗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经过加工以后的自然。朗读的语言要朴实、自然,尽量生活化。朗读时要注意声带的自然放松、用真声达意,不能收紧声带、拿腔拿调、矫揉造作。还要纠正个别学生拿腔拿调式的表演式朗读,纠正学生矫情做作的腔调,纠正学生特别容易出现的唱读现象,让学生用真实、自然、本真的声音,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真情实感。</div><div><br></div> <h3>参考文献:</h3><div>[1] 张凤霞高春风.用声音传达我们对文字的感受——谈教师朗读技能的训练[ J ]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2017(6 )</div><div>[2]马兰.语文教学如何落实以读为本,[J ] .宁夏教育2001(9)</div><div>[3]孩子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你一定不知道![ z] .微信公众号: ABC微课堂2016-10-24</div><div>[4]为什么要把朗读变成你和孩子的习惯?[ z]. 微信公众号:轻松读写语文好教师2017-03-14 </div><div>[5]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M] .宁夏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3:6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