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期一年的方略培训于2018年6月14号在历阳三小报告厅结束。<br></h3><div><br></div> <h3> 本次培训是方略最后一课,方略朱老师和专家李老师冒着酷暑来到和县,给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入校指导。学习主题是“基于主题的课例研修”。施娟娟和王莉萍两位老师分别承担了研修课《水》《搭船的鸟》。</h3><div><br></div> <h3> 最后一课,没有仪式,只留给我们超越仪式的收获。让我思考:语文教学要不要痕迹?</h3><div> 从踏上讲台至今,最初是有学习痕迹的,因为不会,学教案,学教参,学身边的前辈。往往为一个课件的应用而眼前一亮,为一句话的点拨而耳目一新,听课时关注那些新奇的东西,形式多于内容。</div><div> 后来自我否定,因为专家批评这样的痕迹,说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一下子听到心里,大有丢掉全部的意思,追求无痕的课堂,希望自己的课上的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其实依然停留在形式上,认为课上上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流畅,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程序不打结。</div><div> 当终于意识到囿于形式,忽略了教学主体,却发现教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该教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教。</div><div><br></div> <h3> 培训中李伟忠老师提出的主题研修“任务单”的使用,改变了我思想认识。语文课堂,无痕的应该是知识的习得,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的过程,而教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可以有痕迹的。</h3><div> 就如此次方略培训,李老师的活动单在我的教法储备中留下了痕迹,研修课中,王莉萍老师执教《水》一课时,词语的分类出现方式留下了痕迹,用音乐渲染情感的方法留下痕迹,主题的回扣留下了痕迹,课件的使用留下了痕迹,施娟娟老师执教《搭船的鸟》一课,留下了第二小组全体学员研讨的痕迹,更留下了施老师熬夜备课的痕迹!</div><div><br></div> <h3> 最后,感谢方略朱老师一年来陪伴我们一起学习!感谢章孝丽老师全程的组织和陪伴!感谢本次方略培训班30名学员的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尤其感谢李伟忠老师一年来的指导和引领!感谢这一年的培训在我们的心中刻下深深痕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