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俄罗斯(下)

开觉

<h3><br></h3><div>莫斯科跨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莫斯科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div> <h3>从彼得堡到莫斯科600公里铁路沿线,绵延不断的森林草地。没有耕地,很少看到房屋…</h3> <h3>我们入住的地处四环的宾馆,从18楼打开窗户望出去,绿色的森林一直绵延到天边。一半城市,一半森林。真可谓森林中的首都。</h3><h3>俄罗斯人对土地的不经意简直到了极其奢侈的地步。而这种不经意实际内涵着俄罗斯的富有和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如筑路遇到一片森林,几公里外就一定开始钻隧道,保存这片植被。而钻隧道也坚持采用成本高时间长的凿挖式挖掘。决不用现代化低价快速的挤压式开掘,因为这会损害地壳。在俄罗斯没见到大型的立交桥,很少高楼大厦。</h3> <h3>俄罗斯的地铁,建造得象地下艺术宫殿,</h3> <h3>上面的图画是用各色宝石铺成的,</h3> <h3>每个车站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名称,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h3> <h3>这无疑是《十月革命》车站了</h3> <h3>地铁每30秒钟一趟车…</h3> <h3>俄罗斯地铁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h3> <h3>中国旅客都喜欢在这幅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油画前留影。</h3> <h3>导游往他兜里投了几个硬币,介绍说这位盲人手风琴手可爱在,遇到中国和亚洲人,就拉中国国歌,卡秋沙…</h3> <h3>凯旋门。1829年,为纪念俄军打败拿破仑而建。</h3> <h3>二战胜利广场</h3> <h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h3> <h3>在俄罗斯的城市,放眼望去,总会蹦出一句歌词:"天大地大…”。天空没有林立的高楼分割,大地没有立交桥的密布。定神想一下,完全可以用一个"大”字来摡刮:天大地大、土大水大、金(矿产资源)大木大、火大风大(军火和航天业发达)。金木水火土,地水火风被他占满,再加上个人高马大…。</h3> <h3>俄罗斯国土面积是我国的两倍,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人口我们是他的十倍,这是什么概念…。</h3> <h3>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地面全由条石辅成。是节日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h3> <h3>红场南面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h3> <h3>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h3> <h3>在红场,正遇俄罗斯一家三口也在此观赏。请孩子的爸爸为我们拍下了这张合影。然后“丝一巴!丝一巴"(谢谢)人家。又互道"达斯未达尼亚"(再见)。</h3> <h3>红场东侧的国营百货大楼。该建筑已有150年的历史。</h3> <h3>百货大楼侧面的步行街。</h3> <h3>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h3> <h3>西侧的红墙内就是克里姆林宫。</h3><h3>克里姆林宫是一组建筑群。“克里姆林”意为“内城”。围墙上有塔楼18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5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装上了红宝石五角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h3><div>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府所在地。</div> <h3>克里姆林宫的換岗仪式。</h3> <h3>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过去是俄罗斯历代君王的皇宫。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所在地。这里必须提一笔的前苏联,当初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历史的选择。当时社会矛盾激烈,十二月党人革命和第一次俄国革命,都为苏维埃运动打下了基础。列宁引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矛盾结合国内形势,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到1991年苏联解体,成立俄罗斯联邦也是历史的必然。这个亦欧亦亚非欧非亚的俄罗斯,就这样走过来了。</h3> <h3>宫内严格地划了黄线。线的一侧是国家政府办公区,如有人误入,警告三次不听,警察就要拔枪了。线的另一侧是参观游览区。图为俄联邦总统府。</h3> <h3>每天,普京乘着直升机,到我们身后的这幢大楼里上班。</h3> <h3>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广场。</h3> <h3>北面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十五世纪,曾是俄罗斯国教大教堂。</h3> <h3>历代大公沙皇在这里进行加冕典礼。</h3> <h3>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年也是在这里进行加冕典礼,然后到教堂后面的那座金绿色的大宫殿里就任总统。</h3> <h3>天使报喜大教堂。建于十五世纪。是俄罗斯皇室的家庭教堂。</h3> <h3>天使教堂</h3> <h3>每一座教堂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h3> <h3>伊凡大帝钟楼。曾是莫斯科的最高建筑。</h3> <h3>克里姆林宫内的花圃。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莫斯科,就是在这里与普京边散步边交谈,商议天下大事。</h3> <h3>加加林树。上世纪六十年代,航天第一人加加林带着这颗树种遨游太空,回来后与赫鲁晓夫一起将它种下…。</h3> <h3>察里津皇家庄园。</h3> <h3>为纪念俄土战争的胜利,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修建了这片皇家建筑群。</h3> <h3>卡洛明斯克庄园,俄沙皇的避暑山庄。</h3> <h3>彼得一世就是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图为俄罗斯风格的"彼得小屋“。</h3> <h3>与彼得大帝铜像合影。</h3> <h3>耶稣升天大教堂,是庄里最古老的建筑。</h3> <h3>在这里可将俄罗斯河的风景尽收眼底。</h3> <h3>美丽的施涅约翰圆顶大教堂。</h3> <h3>莫斯科市区的清真寺。</h3> <h3>谢尔盖耶夫小镇,是莫斯科的金环七小镇中的一个。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小镇以三圣一修道院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扩散,使一座座斑斓的屋顶淹隐在一片绿色中。</h3><h3>小镇以俄罗斯东正教圣人谢尔盖之名而命名。</h3> <h3>修道院的围墙前,许多鸽子在飞翔啄食,与人亲密相处…。</h3> <h3>我非常感谢旅行社能安排我们参观这个圣洁的小镇。而对于俄罗斯人,一生中到小镇的修道院来拜谒朝圣是必须的,决不可少的…。</h3> <h3>谢尔盖是俄罗斯宗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圣人。1334年,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热衷宗教活动。23岁时决定到野外修行。他用木料建造一座小教堂和道房,这就是修道院的前身。</h3> <h3>谢尔盖只身在这里读经悟道,虔心修行。他的谦卑和勤劳,感动了许多信徒前来读经学道。凡愿在此出家的人,必须自造小道房并自辟膳食用地。修道院规模曰益扩大,谢尔盖成为院长,带领大家修行。</h3> <h3>谢尔盖持久不懈的修行毅力感动了上帝,上帝赋予他无比的神力。以至于病人参于祷告后恢复了健康。一个死亡的孩子经他救治起死复生…。在谢尔盖修炼的作用下,东正教成功传教遍俄罗斯,很快建立了五十余所修道院…。小镇也成为东正教圣地,谢尔盖被奉为圣人。导游讲完后郑重宣告,我介绍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神话故事!</h3> <h3>1392年9月23日,圣谢尔盖去世。教会把他的遗体保存下来,供世代信徒拜谒。现他的棺木就存放在这座三圣教堂内。</h3> <h3>按东正教的习俗,女人进教堂要把头发遮起。我们包上丝巾,进入三圣教堂参观,去聆听东正教圣歌…。一走进教堂,那高高的金色的穹顶,一下子把你的整个精神向上提升直至通向天空…。耳边唱诗班天籁般的歌声在空中缭绕。我没急着去拍照。而是让心慢慢静下来,脱离尘嚣,还至本处,去感受周围的一切。俄罗斯人有序地排着队,静静地等待着前去亲吻谢尔盖的棺木。他们一个一个走上前,在胸前虔诚地画上十字,双手合十祷告,然后俯身亲吻棺木。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不滿周岁的婴儿。当他弯下腰,将孩子稚嫩的脸颊贴向棺木…,我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涌作眼泪漫上脸庞,那一刻,我觉得自已也圣洁得象个天使…。</h3> <h3>有信仰的人,容易升起这种圣洁的情感体验…。</h3><div><br></div> <h3>宗教在它的至高点上都是相通的。宗教信仰实质为人提供了一个窗,或开了一扇门。让心灵最核心的本质与整个宇宙接通。让宇宙生生不息的能量进入人的生命。这能量是指积极而乐观地行善爱人,而自己也能从中得到解脱。而这爱最大的特点,是无私与普遍。亦即佛教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说到底就是真善美的力量,至诚至善至美的力量!</h3> <h3>圣母升天大教堂。教堂内有个天然的泉眼,一年四季涌出清冽的泉水。传说有盲人用泉水洗眼恢复了光明,病人喝了疾退痊愈。被人们奉为圣水。</h3> <h3>这所洋亭内是从圣母升天大教堂中引出的圣水。我们也纷纷接上圣水浇淋祈福。</h3> <h3>这座修建于两百多年前的钟楼,是俄罗斯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h3> <h3>斋堂,是教堂举行隆重宴会的场所。</h3> <h3>在修道院内,不时有身穿黑袍,神情谦卑的各级牧师和修女从身边走过…</h3> <h3>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是全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大学和学术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h3><h3>莫斯科大学主楼,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h3> <h3>莫斯科大学座落在莫斯科郊外的列宁山上。</h3> <h3>在这里可以俯瞰莫斯科城。</h3> <h3>又是森林,大学淹隐在一片树林中。</h3> <h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在这片树林的氛围中创作而成。</h3> <h3>斯莫尔尼宫建筑群(在圣彼得堡市中心)。原为贵族女子学院。</h3> <h3>中间这座仍为女子修道院。</h3> <h3>有人说,要了解欧洲的历史和艺术,就必须了解教堂。每座教堂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座开启心灵的处所。教堂不但是信仰的中心,也是社区活动、社交、文化的中心。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无论过去和未来,都要保留这块精神的圣地。</h3> <h3>每个小镇的至高点一定是教堂的塔顶。每天清晨,当居民们打开窗户,首先看到的就是教堂,于是也看到了希望…</h3> <h3><font color="#010101">新圣女雕塑园,各行各业杰出代表和对俄罗斯有卓越贡献的各界人士的墓园。这里的墓碑都极具创造力:有卓娅和舒拉的雕塑,赫鲁晓夫黑白相间的墓碑…。这是莫斯科大马戏创始人,尤里.弗拉基米洛纸奇.尼库林的墓地。把墓园创作成了雕塑园…</font></h3> <h3>热情奔放的俄罗斯姑娘。</h3> <h3>遊涅瓦河,与俄罗斯人的狂欢…</h3> <h3><font color="#010101">静静奔流着的河水,河边坐着的静静的老人,</font></h3> <h3>遍布各地的完美雕塑…;以及森林、草地…;城市、乡村…;过去、未来…</h3> <h3>所有这些不相关的似乎又是类似的印象的碎片,汇成一股总的情绪,在不断地轻轻地撼动着我…</h3> <h3>当我们走进一个艺术画廊,那一幅幅色彩浓郁气象浑厚的森林油画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这么多天来一直围绕着我的那些印象的片段,一下子都关联起来,明朗起来。化作一个个元素,一起汇入眼前的油画中。一个能把城市当作艺术品来建造,一个把墓地做成雕塑园,把地铁建成艺术殿堂的民族,该生活得多么的率性,多么的从容、自在…</h3><div>(我们暂且不说教育、住房和医疗;也不懂什么GTP)</div> <h3>我忽然觉得油画是天然表现俄罗斯精神的自然方式。从早期的野蛮好战,到爱护自然,尊重历史,崇尚艺术,虔诚信仰,热爱生活…本身,就是一幅凝重浑厚又寓意深远的森林文化的油画。</h3> <h3>就象我们的农耕文明,儒家文化,孕育了水墨丹青中国国画,这里面一定有某种不可思议的文化基因的必然性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旅游结束了,遊记也要结束了。这一路走来,一路学来,心却还在路上…。</h3> <h3>(本文引用了孙波、王维民的图片和视频,并网上下载5张图片,在此一并道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