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常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么究竟什么是阳气呢,和肾气是一样的吗?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如何补足我们的阳气呢?</h3><h3><br /></h3><h3>何 为 气 ?</h3><h3>《难经》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是说如果将人比做一棵树,气就是树根,而身体是树干和树叶。根深才能叶茂,气长才会命久。老百姓把人死叫"断气",指的就是人活一口气,人死则气散。</h3> <h3>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等五气,这些统称阳气。</h3><h3><br /></h3><h3>阳 气 释 义</h3><h3><br /></h3><h3>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h3><h3><br /></h3><h3>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h3> <h3>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h3><h3><br /></h3><h3>阳 气 来 源 及 消 耗</h3><h3>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h3><h3><br /></h3><h3>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h3> <h3>现代人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搜索关注公众号中医艾灸,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当阳气透支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h3><h3><br /></h3><h3>疾 病 治 疗 原 则</h3><h3>阳气不足导致的寒凝诸症的治疗之本则在于"补充阳气,驱除阴邪",提升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待到阳气充足,六脉平和,自然诸病已愈,身体素质全面恢复。</h3> <h3>如 何 补 阳 ?</h3><h3>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种纯阳性植物,经过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是补充阳气,延年益寿的最佳捷径。</h3><h3><br /></h3><h3><br /></h3><h3>艾灸穴位:</h3><h3><br /></h3><h3>中脘穴</h3> <h3>中脘,任脉腧穴,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中间也。脘,空腔也,这里指的是胃部、胃腑。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h3><h3><br /></h3><h3>【取穴位置】</h3><h3>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h3><h3><br /></h3><h3>神阙</h3> <h3>气海,属任脉腧穴。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h3><h3><br /></h3><h3>【取穴位置】</h3><h3>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h3><h3><br /></h3> <h3>关元,任脉腧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的募穴。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h3><h3><br /></h3><h3>【取穴位置】</h3><h3>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h3><h3><br /></h3> <h3>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h3><h3><br /></h3><h3>【取穴位置】</h3><h3>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h3><h3><br /></h3> <h3>血海,属足太阴脾经。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h3><h3><br /></h3><h3>【取穴位置】</h3><h3>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h3><h3><br /></h3><h3>这6大穴位调配各大脏器,通过补足气血来达到补阳的作用;比单纯的艾灸单个穴位来补阳要平衡得多!</h3> <h3>让艾走进千家万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