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恭王府

天涯

<p class="ql-block">当我自地铁六号线北海北站B出口出站后,随着一波游人的脚步穿过三座桥胡同左拐不远处就来到了今天我要游览的目的地——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在“恭王府”这块匾额的下面有很多游客对之拍照,为的是证明自己“到此一游”过。</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主人是乾隆帝的宠臣、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其他历代主人和使用者中,有晚清政坛风云人物恭亲王奕訢、民国年间教会创办的辅仁大学等。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作为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单位的教学和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我国现存的清代王府唯一保留原有建制、未经大规模拆改破坏的一座王府,因恭亲王奕訢居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从乾隆朝和珅宅第到嘉庆、道光朝的庆郡王府、再到咸丰以来历经四朝的恭亲王府,这座建筑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鼎盛以及一步步走向衰败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其历代主人的兴衰更与清朝的政治发展、权力斗争无不息息相关。尤其权倾一时的大学士和珅、三朝重臣恭亲王奕訢更是各自时代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说。</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当时的文化部长王蒙的主持下,其后花园才得以对外开放。至二OO八年八月下旬,经修复后的恭王府全部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整体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是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府邸占地面积约三万平米。中路的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东路和西路各有三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府邸最深处有160多米长的后罩楼,楼后部分是著名的王府花园。本人是延着先中路次东路再西路的游览顺序进行游览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检票口往里就是正对府邸中轴线上的一宫门,尽显威严气派。宫门外见有两尊雕刻精细的巨大石狮子蹲在雕花石座上分立左右,正虎视眈眈的守护着王府的府邸。</p> <p class="ql-block">一宫门上镶嵌着六十三个门钉。据说亲王、郡王、公侯等府邸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的规定,即“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配上狮头扶手,“推门而入时如临宫门。”</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清代王公大臣们的府邸有着不可逾越的等级界限,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顶屋瓦的颜色也不能随便使用。传说和珅就是模仿皇帝的宁寿宫修建了庆颐堂,这也成为日后他被赐死的罪状之一。</p> <p class="ql-block">尽显亲王身份的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方才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因原建筑已失火被毁,现殿为复建。</p> <h3>东配殿</h3> <h3>西配殿</h3> <p class="ql-block">嘉乐堂始建于和珅时期,为府邸中轴线上的第三进院落,是银安殿后殿,其功能是为萨满教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因此,此殿也被称为“神殿”。</p> <h3>东配殿</h3> <h3>西配殿</h3> <p class="ql-block">府邸东路的前院正房是多福轩,是当年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住所,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就居住于此,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原名为延禧堂。咸丰二年恭亲王住进府邸后更名为多福轩并成为恭亲王的客厅兼书房。多福轩是当年咸丰皇帝亲临时御书“多福轩”匾额所赐。其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p> <p class="ql-block">多福轩是恭亲王奕訢与英法签订臭名昭著的《北京条约》的历史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多福轩南侧有一个藤萝架,里边的两株古藤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因此多福轩所在的院落也被称为藤萝院。</p> <p class="ql-block">多福轩殿内正中上方悬挂“同德延釐”匾额以及抱柱联为慈禧太后亲笔御书,作为给恭亲王奕訢五十岁寿辰的贺礼。</p> <p class="ql-block">壁墙上挂有皇帝御笔题写的多方“福”、“寿”大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顶棚上的绘画叫《玉堂富贵》,即玉兰、海棠、芙蓉、桂花四种花卉的谐音,寓意包括吉祥如意、飞黄腾达、多福多禄。</span></p> <h3>乐道堂院落的垂花门与多福轩的北门仅有数米之隔,使得居住在多福轩的丰绅殷德与居住在乐道堂的固伦和孝公主往来十分方便。到了恭亲王住进恭王府以后,乐道堂成为奕訢的起居之处。因院内仍处修缮之中,大门紧闭,游人止步,未能进去一探究竟。</h3> <h3>府邸西路的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建筑精品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断,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而建。</h3> <p class="ql-block">恭王府的锡晋斋高大气派,富丽堂皇,当属精品之作。原名“庆宜堂”,缘起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俗称“楠木房”。院中央的一座石盆景叫“云停”。和珅二十大罪第十三款中的“僭侈逾制”罪状就是说用楠木盖了这个锡晋斋。</p> <p class="ql-block">从院落正门进入锡晋斋会看到影壁上红底金字“中正仁和”四个大字</p> <h3>锡晋斋正殿内景</h3> <p class="ql-block">葆光室在和珅、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其“葆光室”匾额为咸丰帝亲临王府时御题给恭亲王奕訢的,暗含告诫之意。</p> <p class="ql-block">在府邸最深处有160多米长的后罩楼,当初是和珅府邸的藏宝库。在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弘历归天后的第二天,嘉庆就夺去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并下旨抄家。传说查抄和珅府邸时已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贪污的罪证,嘉庆皇帝又下旨拆后罩楼,结果拆到距地面一米高时发现以下墙体为空心墙,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算下来总共有九亿两白银,为国库十几年的收入。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而现在看到的楼体为后来重建。</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花园又名萃锦园,占地面积约2.8万平米,中轴对称,亦可分东中西三路。其中路建筑和山水对称,东西两路只是山体对称而建筑风格不对称。东路以建筑为主,西路以山水为主。</p> <p class="ql-block">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了很多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绘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北京现存王府园林的精华,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园中西洋门、康熙“福”字碑以及室内大戏院为恭王府“三绝”。</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中门为汉白玉拱门,由于造型仿制西洋建筑而建,又称西洋门。此门并非和珅建园时留下,而是后来者恭亲王奕訢改造时添置。</p> <p class="ql-block">室内大戏楼位于花园东路偏北,因内部装修,未能进入一睹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块藏于秘云洞中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和珅当年怎么把它弄进和府至今仍是个谜,但福字碑已成为和珅府邸的“镇府之宝”,也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因福字碑在洞中加以保护并有值守拒绝游人照相,故本帖照片是用洞外提示牌照片拼图而成。</p> <p class="ql-block">福字碑就藏于假山内的秘云洞中。后为邀月台。</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里的“一宝”就是“福”字满园。整座王府宝气不散,据说是因为和珅在设计时采用蝙蝠谐音“福”字藏于府内各处长廊雕版之中,计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福”,唯有第一万个“福”字不是蝙蝠而是作为一绝的“福字碑”。</p> <p class="ql-block">巨石“独乐峰”,仰首望去,石头酷似一女子抱着一小孩,低着头,背对大门。据说这块送子观音石是和珅命人从上千块太湖石中选出来的,未经任何人工雕凿。</p> <p class="ql-block">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是长城的象征。府主人在此修建小城墙并命名榆关,以此缅怀关外祖先,不忘故土情怀,铭记清主入主中原的历史功绩。</p> <p class="ql-block">上圆下方的两层顶妙香亭,以建筑语言诠释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说。</p> <p class="ql-block">因为第一次进恭王府还属于走马观花,虽然当时听了导游的很多解说,本人也觉得记下了不少,但回来美篇时又发现忘掉了很多。哎,不服老不行啊。就到这里,就到这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