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有许多人才济济的单位,也面临着动力不足、内耗严重乃至惨遭淘汰的结局。究其原因,员工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h3> <h3> 众多的单位领导都认定: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他也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并且,能力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品”其实决定着整个组织与个人的方向与前途。提高、锤炼员工的人品素养已成为当前各类单位、组织的重要使命。越是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的人,越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人品到底有多重要。鉴别一个人品最好的一种方式,看一个人的原则和底线,并且看他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br></h3> <h3> 有句话:窘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意思是:看一个人品行,看他贫穷不得志的时候,要看他坚持不做什么。一个人人品的好坏,不仅仅看了他做了多少好事。而是看他在能做坏事的时候,到底能坏到什么程度,这个坏的程度就是他做人的底线和原则。你的原则,就是你的人格,你的原则在哪里,你的人格的底色就在哪里。你的原则,就是你的价值。你的原则在哪里,你的价值就在哪里,没有原则的人赚再多的钱,都不值钱。有道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苍天何曾饶过谁。一个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迟早有一天要为自己的恶行加倍买单。你的原则,就是你的良知。你的原则在哪里,你的良知就在哪里,一个越没有原则底线的人,越没有做人的良知。</h3> <h3>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一次郭德纲接受金星的采访,金星问他:现在招收弟子有什么标准。郭德纲说:以前招收弟子,主要看天赋能耐,看是不是吃相声这口饭的。金星接着又问,现在呢?郭德纲说:现在最主要看人品,因为能力我可以慢慢把他培养起来,但是人品不好,我能怎么办?我啥辙都没有啊!越是经历过人生跌岩起伏的人,越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人品到底有多重要。鉴别一个人品最好的一种方式,看一个人的原则和底线,并且看他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有句话:窘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意思是:看一个人品行,看他贫穷不得志的时候,要看他坚持不做什么。一个人人品的好坏,不是看了他做了多少好事,而是看他在能做坏事的时候,到底能坏到什么程度,这个坏的程度就是他做人的底线和原则。</h3> <h3>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大家都不陌生,王熙凤身上确实有很多闪光点,有人称她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女曹操”,原因是王熙凤具有管理才能,精明能干。能干归能干,人品归人品。用“最毒妇人心”形容王熙凤的毒辣再贴切不过。《红楼梦》里对她有这段描写:“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毒设相思局”“弄权铁监寺”“借剑杀人”,一桩桩人命案件,都是她的杰作。为了钱财利益,王熙凤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一般。下人提醒她,残害无辜小心报应。王熙凤却哈哈大笑:"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无论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h3> <h3> 像王熙凤这样的人就是再能干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只能让人敬而远之。金陵十三钗,下场最惨的第一个当属王熙凤,最后病死在牢狱里,被一张破草席裹着,扔在雪地的荒郊野外,哀叹何等凄凄惨惨。一个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迟早有一天要为自己的恶行加倍买单。你的原则,就是你的良知。你的原则在哪里,你的良知就在哪里,一个越没有原则底线的人,越没有做人的良知。自然结果也好不到哪里。</h3> <h3> 曾国藩身为湘军主帅,大权在握,每年来往军费超过几十万两,想要在军费里做点文章简直太简单了。但是曾国藩去世之后,家无余财。在几十年从军生涯里,他应该是大清王朝最清廉的总督了。曾国藩人脉宽广,十三省的封疆大吏几乎都受过他的保举,他时常收到谢礼。他不愿拒人于千里之外,拂了别人的面子,就在每个人的礼物中,挑一个最不起眼的收下。鲍超曾经送了他十六包金银珠宝,他在里面挑了一个小毡帽收下,又让鲍超原封不动地提了回去。久而久之,大家都对曾国藩另眼相看,愿意和他共事,也愿意服从他的指挥。一个人的人格到底如何,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坚持做什么。一个人的原则是什么,他人格的底色就是什么。</h3> <h3> 清末政局震荡,民不聊生。看到遍地饿殍,曾国藩心里很受触动,立志改变天下人的命运。勤奋读书,努力修身,上书批评皇帝,外出带兵建立湘军。后又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安庆内军械所。历经千辛万苦,大清终于有了中兴的气象。孟子说:良知,不虑而知。一个人看到别人受苦,心里自然就不好受,想要去改变别人受苦的命运,这就是每个人内心的良知。一个人的原则是什么?不是凭空而来的规矩,而是内心的一份不忍。守住内心,就守住了善良,守住了原则。君子以厚德载物。守住内心的原则,保持良好的人品,才能做出一番事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能力再强,名位再高,如果没有原则,人品不佳,迟早也会遭到祸患。</h3> <h3> 天下之才为天下人所用,财物之生聚,其目的是为养民,而不是只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作为人,应该有所追求,对于名利荣辱,应该能够看透。对于人生,应当豁达,不必强求,应该常怀一颗平常心、坚守心。这样,在你面临财利的诱惑时,不会迷失自我,才会记起这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圣贤之道,都是教育我们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你的原则和底线,就是你人品的底色,是你人格的分量。人品不正的人,再成功优秀都只是暂时的。因为有一句天道叫做:德不配位,必有遭殃。厚德,方能载物。</h3> <h3> 作者:杨玉珍(上图),生于1960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本科,参军时在28军84师宣传队,后到84师医院工作,从部队回地方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