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div><div> ——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侧记</div><div> 带队教师: 罗文芳</div><div><br></div><div> 再次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晾在窗台上的那双鞋子。差不多干了,却依然没法再穿回长沙。被浸泡在雨水中并踩踏了太久,皮子起来了,鞋底完全变了形。三年前因为带学生下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买了这双方便行走、式样也还算耐看的鞋,这次出门时我曾暗下决心:这应该是我干最后一届团委书记,也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带大队伍下乡,这双鞋,活动结束穿回家就要丢了。</div><div><br></div><div> 没想到,没等穿回家。这鞋就可以丢了。</div><div><br></div><div> 这趟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娄底万宝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是受黄雄先生邀约。黄雄其人,《中国安全生产报》内参部主任、湖南记者站站长。去年之前久闻其名,并不认识,因有些人有些事而有些误会,我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些拒绝认识。一次偶然相遇,出于礼貌,我们互加了微信。在朋友圈看到许多文章,尤其是一篇日记,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便去网上找一些他写的或是写他的文字来读。《我的恐惧和希望》、《安全会上睡着了》、《上千家非法矿啮噬湖南临武》、《郴州有顶护黑巨伞》、《谁来啃动这块硬骨头》、《锑哭泣地呻吟》、《黑色的煤,红色的血》……</div><div><br></div><div> 越读越汗颜。</div><div><br></div><div> 一直以在同龄人中有相对坎坷的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而骄傲的我,在同是70年代出生,曾经历冤狱、非法拘禁却依然高歌猛进、“以笔为矛”、“在黑暗中寻觅真相”的他面前,觉得自己如此浅薄而脆弱。</div><div><br></div><div> 正想找机会去认识,他却找上门来。恰好也是称在我朋友圈看到学院组织的许多活动做得不错,特别是“安全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短暂交流过后,我们都认为:找到了同行的人。黄主任邀请我们的服务队去娄底万宝,去他的父亲黄良生老先生创办的陶龛书院。</div><div><br></div><div> 于是又要说说陶龛书院和黄老先生。</div><div><br></div><div> 黄良生老先生一直义务从事农村文化建设,倾尽毕生积蓄创办了湘中民俗文化园——陶龛书院,也是全国首个农村安全文化宣传基地。院内设有专门的安全文化馆、安全书屋。常组织开展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向村民赠送安全宣教资料等活动,他一直用行动在家乡播种安全文化的种子,带动村民的安全意识转变。这些,当然也是从黄雄的日记里了解到的。</div><div><br></div><div> 安院有爱有担当,历来也是非常重视扶贫帮困、送教上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团委作为具体承办的职能部门,近年来在这一块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我自2014年代理团委书记以来,结合学院办学特色、专业优势组建“安全文化传播纵队”,积极与社区、街道、乡镇、县市团委对接,做了一些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落地发展的工作,全院师生和上级团组织也高度认可。今年自然也不能马虎。</div><div><br></div><div> 所以,自然也是先要去实地考察的。</div><div><br></div><div> 我第一次去陶龛书院,黄老先生因喉癌实施了喉咙全切术不久,无法交流也不敢过近打扰,但他与儿子黄雄先生用纸笔交流时,我在旁边无意中看到几个字“安全文化墙”(这次来就看到文化墙已经砌好,也与黄老先生用纸笔做了交流,这些是后话),加上他亲手书写的安全文化标语、对联以及倡议书等等,我肃然起敬,也很震撼;再观书院的环境及氛围,特别是看到安全书屋里陈列摆放的种类、数量都很繁多的安全类书籍,直觉告诉我,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们能来,必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div><div><br></div><div> 于是回校马上调整今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方案并向党委汇报,学校领导特别支持,表示同意我们的方案,通过黄主任再反馈到万宝镇政府、娄星区团委,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响应。于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2016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28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于7月2日开赴娄底万宝,驻扎于陶龛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安全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div><div><br></div><div> 驻地座谈细商活动细节,走进当地敬老院、光荣院为孤寡老人送爱心关怀、送安全祝福,休息时间陶龛书院“补血”,高铁站倡导文明安全出行,市集中心开设安全讲堂、义务维修家电设备,走村入户调研安全状况、宣讲安全知识,倡导留守妇女儿童安全健康生活……活动一个接一个,志愿者起早摸黑,做宣讲、做调研、排节目、剪视频,满怀激情,全力以赴。长途跋涉步行往返驻地与服务点,途中反复经受暴雨或暴晒洗礼、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整理图片和新闻……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除了偶尔因语言障碍导致交流不畅、宣讲活动准备的资料不够完备而自责时情绪有些低落,其他任何时候,我们的志愿者都是热情高涨,无比用力而用心。期间娄星区团委书记彭淇琳、万宝镇党委书记谢国英、副书记刘柳新、李治、李琳等领导先后到服务点探望。万宝镇妇联主席谢红波以及黄雄主任更是每天一有时间就扎进了服务队,与我们的志愿者一起参与活动。</div><div><br></div><div> 应该说,活动是成功的。</div><div><br></div><div> 当地政府领导高度评价:“安全职院的师生志愿者带给万宝人民的不仅仅是安全知识,更多的是感动。你们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社会需要这种正能量。”当地老百姓欢欣鼓舞,盛赞志愿者的热情、专业和奉献精神。</div><div><br></div><div> 三件事笔者感触良深。</div><div><br></div><div> 一次是在高铁站,一个老伯手里夹着一根香烟走过来咨询,我一面递上《安全知识手册》,一面看了看他手中的香烟,还未开口,他主动说“我不对,不应该在这个地方抽烟。”说完随手就把烟丢到了旁边一堆杂物上,我来不及阻止,赶紧叫他身旁的志愿者过去把烟蒂熄灭并捡进垃圾桶,他见我着急的样子,说:“烟头已经掐熄了的,这点安全意识我还是有,不过,我还是素质不高,不应该在这里乱丢乱扔……”接下来的交流,他就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一直安静地、认真地听我跟他讲吸烟的危害、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抽烟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其他出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种种安全问题。离开时他一再表示感谢,并特意跟我多要了几本手册,说是要带回去给家里人都好好学习;一次是服务队分组在各农户家中走访时,因协调固定服务点的事情我一个人落在了队伍最后,路上遇到一台摩托车,驾驶员穿着拖鞋,未戴头盔,我站在路边跟他招手,他停下来便要我上车,并问我:“你是镇上来的那个服务队的带队老师吧?我认得你,快上来吧,我送你回去!走路太辛苦了!”我笑着告诉他:“师傅,谢谢你!不过,我并不是要坐顺风车,我只是想提醒你,穿拖鞋驾驶摩托车很危险!还有,以后骑车一定要记得带头盔,这样更安全一些。”他很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表示:“老师说得对,以后一定注意!”;还有一次,在大马路旁边的一户人家,堂屋的卷闸门已关了一半,我们的两名志愿者跑了进去,半天没有出来,当时已是正午,我担心人家要午休,准备过去提醒志愿者把《知识手册》发放到位就走,不一定要填写调查问卷了,没想到人家见我过去立马把卷闸门抬了上去,并邀请我们同组的老师同学都进家里去休息喝水,家里那位老伯还逐字逐句地跟着志愿者念手册上的安全知识。看到交通安全知识部分,老伯拉着我们志愿者的手说:“你们这个手册编得好,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尤其那些开车的人。我家住在马路边,经常看到发生车祸,如果他们都知道讲安全,很多事故都可以避免。你们的志愿者太好了,这么关心我们老百姓的安全。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见我拿出手机准备拍下这一幕,老伯还非常认真地配合,把那些话对着我的镜头又重复了一边。志愿者都笑了、老伯也笑了.......</div><div><br></div><div> 跟往年一样,带给我感动的,还有我们的志愿者本身。加我在内四位一直驻地带队的指导老师,平均年龄不足35岁,多是初为人母或人夫,放下娇妻爱子,在驻地一待就是一个礼拜。除担负起分组指导、操心学生饮食起居日常种种的职责外,活动中也都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志愿者同吃同住同劳动,加上学校尚未放假,其他工作也不能耽搁,只得利用点滴空隙时间处理。说他们以实际行动在践行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应该一点也不为过;我们的学生志愿者,全都是九零后,平时父母眼里的“小鲜肉”、“掌中宝”,在学校时多少有些顽皮叛逆的他们,在活动中却无不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热情和责任感。清楚记得7月5日那天,往高铁站的小分队步行了十几公里才到达目的地,搭好咨询台时已近中午,暴雨过后的太阳紫外线特别毒,好几个都晒伤了,可谁也没有退宿的意思,顶着炎炎烈日在高铁站广场宣讲了几个小时,中餐也就在广场上简单解决。活动结束后,又步行返回驻地。路上又遇暴雨,全身湿透,看他们果断脱下湿漉漉的鞋子踏进了水里,还相互打趣、鼓励、搀扶着,坚定地往前走,我再次拿出手机,却只拍下了他们的背影,因为,我不敢正面他们,我的泪水已经模糊双眼......</div><div><br></div><div> 很多时候,也曾怀疑彷徨,也曾黯然神伤。当自以为是精心准备的一些环节却因客观因素影响未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时,当原本虚弱的身体超负荷劳动后释放出种种异常信号时,当有不明就里或别有用心的人在旁边嘲讽这“或许是在作秀”时……特别是驻扎娄底万宝期间,老家新化受灾,母亲因我这趟出差又赶到了长沙帮我照顾幼儿,老父亲一人在家。听闻我家前坪护坡大面积坍塌,房子岌岌可危,我寝食难安,我承认自己没有那么高尚,我甚至萌生了将队伍赶紧拉回长沙,然后赶回家去守护老父亲的念头。直到大哥赶回家中、父亲一再劝阻安抚、与村里领导通话确认房子和人都安全后,我才勉强定下神来。</div><div><br></div><div> 但是,我可以笃定地说,我自始至终不曾产生丢下队伍、图一人安逸和享受的念头。虽相比黄雄先生心怀“全民安全”的大格局,我的定位比较低,我首先认为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先确保自己的学生和团队安全,然后再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些事,去影响一些人。当然,我亦有愿天下人安全、健康、幸福的情怀。</div><div><br></div><div> 这个“七·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深以为然、深受鼓舞。如我离开驻地时在朋友圈所写:“万宝再见!陶龛书院再见!下一站志愿服务点会在哪里暂不能确定,但我确定,我们会永远在路上!”</div><div><br></div><div> 与此同时,期待更多人同行。</div><div><br></div><div> ——初稿完成于陶龛书院</div><div> 2016年7月8日</div> <h3> 走进社区“微善举”,服务群众零距离</h3><div> ——民情走访日记一则</div><div> 罗文芳</div><div> 从第5个困难家庭走出来,刚好是正午。2015年6月6日,被连日阴雨浸淫的长沙,突然迎来火热骄阳。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被这雨后阳光照耀得通透明亮。</div><div> 一个上午的走访活动,所见所闻,令人动容。我没有想到,在同一个社区,在离自己家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住着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李娭毑,原本有两个儿子,却先后染上重病,在1995年到2012年间相继离世,老伴因操劳过度也患上多种疾病,撑到2014年终于撒手人寰,李娭毑很长一段时间以泪洗面,伤痛欲绝,导致视力二级残疾,目前孤身一人住在空荡荡的家里;陈阿姨,夫妻均为聋哑人,无稳定收入来源,老伴患癌症今年年初去世,儿子无工作,家庭贫困,年老多病;老王,视力二级残疾,又患有先天心脏病,无劳动能力,孩子还在读小学,妻子打零工,社区低保户;双骏, 14岁,重度脑瘫,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在家全职照顾,还有一个弟弟五岁,一家四口靠父亲在周边工地做事维持生活;子文,5岁,重度脑瘫,身体及心智发育均形同襁褓中的婴儿,父母工作没有工作,低保户……一路上听社区党建专干王姐和残疾人专干小周介绍,由于广厦新村是长沙市最早的安置小区之一,这样的困难家庭特别多,她们经常会去探访,提供服务和帮助,但毕竟人手少、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周全。</div><div> 我2014年3月才搬到广厦社区居住,这里离我上班的地方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同年9月,单位党委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号召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活动,并要求在3天内提供回执。当时我刚做完声带小结手术,沟通交流极不方便,许多亲朋好友劝我就近找个在工作中原本就有合作关系的社区盖个章,这样既有形式又有内容,上头检查起来也好应付。可我还是坚持来到了广厦社区,用纸笔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沟通,登记了自己的详细身份信息,主动填写《服务承诺书》。承诺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服从社区管理,带头搞好邻里关系,带头缴纳物管费用,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保护公共设施,带头文明行车停车,带头接受群众监督,带头批评不良现象,争当和谐社区建设的推动者。</div><div>一年来,我从未忘记自己的承诺,主动融入社区生活和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环境整治和综合治理等工作,切实做到“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多岗位”,热心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6月2日,接到社区党建专干电话通知,部署社区在职党员自报“微善举”行动计划,我迅速制定了“为社区捐书、帮扶困难群众、给孩子们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爱心助学、倡导环保、义务维修”等行动清单并上交社区党组织。6月6日,也就是今天,社区搭建平台,现场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献爱心活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知道消息的党员陆续赶来捐书143本,捐款4910元。难得这个周末没有太多的其他安排,我又主动请缨作为代表参加实地走访。当我与社区同志一起将爱心善款送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家庭,我听到他们一遍又一遍说着朴实的“谢谢”;当我表示以后会常去看望他们,会抽时间去陪他们,我握到的一双双手在颤抖。所以,我会心情沉重,所以我会无比迫切地提起笔,记录下那些真切的期待,也记录的自己真实感受。</div><div>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对每一名共产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生活在这和平而美好的年代,不需要时刻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也不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经常面临诸如抗洪抢险、生死营救这样的抉择。许多时候,仅仅需要我们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及时亮明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利益面前,我吃亏,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在工作面前,我吃苦,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堂堂正正做人,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清清白白干事,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敬业奉献,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助人为乐,因为“我是共产党员”。</div><div> 同样的道理,我觉得,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三严三实”,这些都不应该是挂在嘴边,写在报告里的口号,而应该变成实际行动。事实上,对于固定在长沙上班的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去边远贫困山区,一年难得成行一两回;大额捐款捐物,大家自身的经济条件也毕竟有限;舍生忘死、义薄云天的壮举,更多是电影电视里的情节。那么,不如沉下心来思考,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能做些什么?许多时候,或许我们真的只需要拿出一点时间来、拿出一点爱心来,用知识经验、用专业技术,甚至是用兴趣爱好,走进社区,去上一堂课,去陪孤寡老人唠唠嗑,去认领一个公益岗位,完成类似这样的一些“微善举”,便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iv><div> 想到这里,心情豁然开朗。</div><div> 我已行动起来,并会坚持下去,我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的监督。也在此呼吁更多的在职党员走进社区,把参与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及服务居民作为了解社情民意、锻炼党性、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经常深入社区倾听居民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区矛盾,积极参与“助贫、助学、助残、助老、助困”和“结对帮扶”等活动,以共创文明和谐社区为载体,共建共产党人美好精神家园。</div> <h3> 寻找凤凰</h3><div> ——2018年家访工作日志一则</div><div> 罗文芳 </div><div> 白花花的太阳炙烤着三湘大地,我们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田园阡陌上。</div><div> 今年的走访是从6月24 日开始的。出门前,我报告此行带队的海涛书记:我们这趟出差的行程安排主要集中在邵阳、永州两个地区。主要工作任务有:精准扶贫(去省煤监局扶贫点邵阳新宁马头桥镇六合村对接扶贫相关事宜)、访贫问苦(走访10余名贫困学生家庭)、上门报喜(为近三年来获省级及以上表彰的部分优秀学生代表送奖到家)、看望慰问招生宣传工作人员。不管是扶贫点还是学生家庭,都非常偏远,因其他工作冲突,第5天必须赶回,时间很紧,万一无法完成,下次我再来。书记指示:请通知其他同行人员,做好相关准备,提前规划好路线,尽量全部完成。</div><div> 于是,我们开始日夜兼程。</div><div> 到达精准扶贫点后立即与省局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见面,概览该村全貌、调研产业培植情况、走访帮扶对象、座谈交流商议帮扶方案等等暂且不表,重点还是想记录走访学生家庭的感受。</div><div> 今年的走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家里特别贫困,在校表现不错的学生;一类是在校期间拿了许多奖项、获得了许多荣誉的学生,包括今年的省级优秀毕业生。走来走去,发现其实都可以归为一类。首先,这些孩子都很优秀。即便是进校时间不长,可能还没拿过什么大奖,但我觉得,等到他们毕业时,甚至不要等到毕业,他们也会活跃在学院给他们提供的各个平台,尽情展示他们的才华和美好;其次,他们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但妨碍不了他们有出息。有的现在好一点,以前也并不好,有的现在不好,但全家人都在努力改变现状;其三,都非常明白事理,懂得感恩。许多孩子,你不走进他的家,不听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你永远都无法想象,在这些98后的成长过程中,竟然也承受了这么多无法承受之痛,却没有一个悲观丧气,埋怨家人,相反,他们都非常孝顺,非常珍惜家里克服一切困难给创造的学习机会。</div><div> 这一路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无需用任何华丽的词藻和特别的修辞来描述。我只力求如实记录这些故事,转发这些故事,让我更多的同事看到,更多的安院学子看到。我想,他们如我一样,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div><div> 家住武冈市马坪乡的向同学,父亲二十几年前脑部受了重创,手术、治疗花费了不少钱,致使本来就困难的家一贫如洗,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就出去打工,也干不了重活,仅能维系一家老小五口的日常生活所需。走访时八十多岁的奶奶从地里赶回来,跟我们讲起自己的孙子,不时眼泛热泪,种种欣慰和不舍。</div><div> 周同学的父母生下他却没能力抚养,被过继给了伯伯,伯伯也是从小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加上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一家七口挤在一套二十几年前盖的简陋的房子里。几个大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就靠田里地头一些微薄的产出,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近日听说周同学还想“专升本”,这位眼睛看不见心里却明镜似的父亲,竟然表示只要孩子考上了,无论如何也会让他读。</div><div> 洞口蒋同学的妈妈,更是让人动容。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她腿脚极不便利,经人介绍嫁给同样家境贫寒却很勤快老实的丈夫,生了一双儿女,以为找到了终生的依靠,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不曾想,08年房子因自然灾害坍塌,一家四口加上外公外婆一起寄住到了村里一处废弃的窝棚。屋漏偏遭连夜雨,父亲因常年高强度劳作、有病硬撑终有一天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蒋同学的妈妈硬是以一副残疾之躯操持起了这个家。没有房子,儿女也慢慢大了,不便挤在一个床上,就用雨布把窝棚隔出三个能放下一张小床的小间;没钱买药、没钱手术,就去寻偏方、扯草药、自学做按摩艾灸帮丈夫治病,同时还在镇上的电子厂打点小工供两个孩子读书。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丈夫的身体出现了医生认为“不可能的奇迹”,今年已能站起来走动;女儿蒋同学在学校表现也非常优秀,不仅在班上担任班干部,成绩也很拔尖,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小儿子在上小学,成绩也很好,非常听话。听蒋妈妈说起这些,我们一行同事无不唏嘘,她的脸上却始终挂满了由衷的笑容,说起再艰难的时候也是云淡风轻,仿佛那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她一再地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学校和老师。对自己家庭今后的建设,特别是孩子的成长成才,蒋妈妈充满信心,她甚至说,觉得自己很幸福!</div><div> 洞口的杨增浩同学家里条件原本也并不太好,父母兄弟姊妹众多,没有什么底子,全靠苦力劳动,后来哥哥早早外出海南打工赚了钱才建了房子。当他父母看到书记递上的喜报,得知儿子在校期间拿了技能竞赛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还取得了其他许许多多成绩时,高兴得合不拢嘴。杨增浩同学现已从安院毕业,已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被吉首大学录取,他本人和家人都一致表示,学校领导给予这么高评价、这么大鼓励,他将继续努力完成本科的学习,接下来还要考研读博,争取掌握更多本领将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div><div> 双牌马同学的家,是91岁的爷爷年轻时盖的房子,现在已有50多个年头,摇摇欲坠了,同样一张塑料雨布隔出的小屋内一张简陋的床、一张破旧的书桌子就是马同学的房间。家中爷爷奶奶 都是八九十岁高龄,体弱多病。年轻时经历了家庭破散大变故的父亲沉默寡言,一个人远在浙江务工,微薄工资仅够维持自己吃药的开支。可马同学却始终阳光积极地面对生活,在学校更是格外努力,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div><div> 走访仍在继续。有些故事,甚至不便讲述。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不幸,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无法言说的苦痛。但孩子父母的开朗、坚韧和积极的心态以及孩子们的刻苦、勤奋、阳光都如出一辙,让我们深深感动。当我们送上事先准备好的一点慰问金,送上喜报,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思想表现等情况,当我们征求他们对学院管理、教育教学、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家长们无不深受鼓舞、深表感谢,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均表示了极高的认同和支持。他们认为,安院必定是改变孩子乃至他们整个家庭命运的地方。背负着这沉甸甸的信任与期许,一路上书记与我们交流了许多,面对这些孩子、这些家庭,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我们能做的事情太多。现有结对帮扶政策的落实、长效帮扶机制的建立、贫困生日常教育与管理,都是我们探讨和计划推进的内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身而言,我想得更多的是,不可忘记选择教育事业的初心,不可忘了来路,更不可迷失将去往的方向。</div><div> 人们习惯把穷山僻壤中走出的优秀儿女比喻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我们走访的这些孩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他们拥有了知识和力量,终有一日,必将展翅翱翔。</div><div>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新田和江华,学校另几支队伍也在路上。</div><div> 我们,继续寻找凤凰……</div><div> ——2018年6月27日上午匆匆于走访途中</div> <h3> 向 东 南</h3><div>——2015年走访郴州、衡阳学生家庭工作手记</div><div> 罗文芳</div><div> 今年的访贫问苦,申请跟随书记去郴州、衡阳,我是有私心的。</div><div> 这些年,一直有组织和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加上去年走访已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发现这世上不幸的人和家庭的确很多很多。也有尽可能给予帮助,但深感个人的力量实在太过微薄。而且,对于我们的在校学生,要真正实现帮扶落地,给钱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就在前不久,郴州宜章鸿兴花炮公司的高峰董事长来办公室,说起要资助几位贫困生来校读书,并表示在校生如有特殊困难,他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毕业后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前提是帮扶对象必须表现好,成绩优异。学生部门的走访名单发出来,一看宜章竟有好几个,我便寻思或许可以促成这桩美事,当下主动请缨。高峰董事长,宜章本土企业家,与爱人一起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便有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在这且不展开说,但单凭一点,我一位隆回籍的表哥,愿意放弃南方大都市的高薪职位,背井离乡去到宜章小县城与他一同创业,而且三年下来完全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想,其人必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必然有一颗至善的心。</div><div> 果然,董事长对爱心走访这事的反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8月4日听说我们会过去,当即推迟了武汉出差的行程,让办公室退掉已经订好的高铁票,5日亲自驾车陪着我们跑了整整一天。岩泉镇、一六镇、梅田镇、笆篱乡,这些孩子们的家几乎都不在镇上,一些拐弯抹角的村落,加上语言不通,如果不是董事长带路问路,我们一天是断断走不完5个家庭的。顶着炎炎烈日,中午也没休息,在有的家里甚至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我们为董事长感动,他却一再说为我们感动,惺惺相惜一路,回到宜章鸿兴,在他们公司新办公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的工地上,关于几位贫困生后期的资助方案、与学院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事宜也基本谈妥。</div><div> 第二天一早,出发往桂阳,再转衡阳。</div><div> 接下来这两天的行程就不是那么顺利了。先一晚联系时,一看那些地名,头都大了。特别是衡南县,什么宝盖镇罗陂村、花桥镇麦园村、铁丝塘镇晨光村、硫市镇苍翠村、柞市镇罗家村、谭子山镇探山村……许多小地方导航都无法找到,问路也问不清楚,就一路电话、信息折腾过去。由于8号学校还有其他工作安排,我们一行急赶紧赶,总算在7号天黑时分跑完了耒阳、常宁、衡南的8个家庭,当晚赶回长沙家中已是深夜。</div><div> 回到家里,虽已疲惫不堪,但仍然毫无睡意……</div><div>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拿起笔,记录感动,传递正能量,这是我此刻最想做的,或许也是最需要做的。</div><div> 感动,源自我们走访的家庭。或是家有重号病人,或是有身体缺陷,或是遭遇意外变故……这些家庭各有各的困难,各有各的不幸。但我们所到之处,不曾听到有谁怨天尤人,见到的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勤奋与坚强。印象最深的一个李同学家里,父亲患脑瘤,一年之内动了两次手术,几乎丧失劳动能力,高昂的手术费用让一个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四个孩子,两个读大学,最小的还只有三岁。目前家里的经济支柱就是孩子们的母亲。这个坚强的女人,借钱承包了一片橘子园,自己打理,耕种所有的田地,带孩子、做家务,为了省点药钱,还四处去寻访偏方然后自己扯草药给丈夫治疗。她的一席话,当场令我落泪:孩子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刚好医院通知他爸爸要做第二次手术。父亲想放弃治疗让孩子去上学,孩子想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给父亲治病。最后还是这个母亲做了决定,老公不可能放弃,他在,就是家里的天,没他,家里天都会塌掉;孩子,一定要读书,自己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苦,不想让孩子再受这样的苦。所以她就挨家挨户去借钱,这些年又一笔一笔还……不难想象,当时,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div><div> 感动,源自我们的学生。走访的13个家庭,只有3个学生是因为要在家照顾生病的亲人或帮家里干农活,其他10人,无一不是在外打暑期工或实习赚取下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于没在教学一线岗位,许多孩子我之前并不认识,假期他们又不在家,跟家长沟通多半比较困难,我只好电话、信息与学生联系。这样短暂的交流过程中,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积极乐观。他们反复表示感谢学校,表示会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早日撑起他们的家。也有个印象特别深的戴同学。他说,老师,这次走访活动是不是会拍照片发到网上报道?那我家的房子外面看起来还不错,会不会同学们看了有意见?但我又真的希望老师们能去家里看看,这对我们家,会是个鼓励……去了他家里才知道,原来他家里早几年父亲做生意挣了点钱就建了栋房子,还做了简单的外装修,看上去的确不错。可就在房子修好后的第二年,奶奶生病,治疗花费了近二十万,撑了两年还是没有治好,于去年撒手人寰。爷爷受了打击,身体也几乎垮了。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年初,家里的顶梁柱父亲也被检查出患有淋巴癌……</div><div> 感动,源自我们的院领导。今年暑假,学校事情特别多。人事招聘、干部职工轮训、中心组学习、访贫问苦,活动一个接一个,领导们几乎都没有休息。这一轮的走访活动,涉及省内外40多个乡镇近60个家庭,全体院领导带队,兵分多路一家一家上门慰问。领导们与学生家长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征求对学院教学、管理的意见,送去统一安排的物资或慰问金之外,大家还慷慨解囊,送上了自己的心意。所到之处,家长们都非常热情,领导要求我们坚决不能收受学生家里任何礼品,遇到有的家庭已经做好饭菜执意挽留,我们都会在用餐后留下餐费。有时大家会在工作QQ群里发照片、问路况,交流感受,更多的是相互打气。我们看到:邵阳组,省局杨局长与郭院长在城步一同推车;娄底、永州有些地方车辆完全无法到达,荣欣主任就带着同志们步行,爬山涉水;文娟书记带领的湘西组,洪石流没有阻挡住她们走访的路,晕车厉害也是稍事休息就继续赶路;王林院长更是单枪匹马独自驾车穿越三个地市……感动的镜头一幕一幕,遗憾我不在现场无法一一记录。我们这组带队的是海涛书记,之前去湘西腊尔山帮贫扶困时就重感冒,还没完全恢复又开始奔波。白天完全没有休息,晚上还在加班(其时,《湖南日报》正在跟书记约稿,请书记发表一篇署名文章),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多走几家,每天都是起早摸黑,因为担心司机连续驾车过于疲劳,很多时候书记还会亲自上阵。在每一个学生家里,书记与他们亲切交流,至情至性。有一个细节,曹同学的家在耒阳新市,联系时说是父母在硫市的建筑工地上做事,我们计划在第二天经过硫市就在工地上找他们见面,可由于家长在电话中没听清楚我们的意思,当晚就赶回了新市。如果见面,则意味着又要折回去几十公里,我当时有点打退堂鼓,可书记说,家长特地连夜赶回家,我们如果不去,人家该多么失望?所以又重新规划路线,赶去见了一面。更让我诧异的是,去年去过的人家,书记都清楚记得他们的情况。有一个邓同学没在今年走访的名单之内,书记说那个孩子是早产儿,治疗过程中又落下残疾,能生存下来并读上大学本已是奇迹,主要是爷爷奶奶抚养,老人家们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一定要去看看。去了那家刚好得知,孩子的爷爷前不久才从“鬼门关”前打了一转回来。看见我们,两老一会儿开心地笑得像个孩子,一会儿又是扯着衣角抹眼泪,我们离开时,奶奶提着刚从地里收回来的一袋花生追出来很远很远,摇上车窗,我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div><div> 想陈述的太多,感动之余,更多的在思考,面对这样的家庭,面对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在这里,我很想借用郭院长的一句话:“如果误人子弟,我们就是在犯罪!”</div><div> 同时,我也想跟安院的孩子们说一句话:要相信这个社会,她并没有想象的凉薄,请一定保持美好的向往;要相信学院,安院历来有爱有担当;更要相信你自己,你才是战胜一切的根源! </div><div><br></div><div> 于2015年8月8日凌晨</div><div><br></div> <h3>写给学院全体师生的一封信</h3><div> ——学院“首届安全生产书信书画征集活动”参赛作品暨倡议书</div><div>各位亲爱的同事、同学们:</div><div> 今日夏至,也是端午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持续两天的高烧终于退去,感冒初愈的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看着温煦的阳光洒满窗棂,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在房间追逐嬉戏,母亲在厨房里辛勤劳作,刚从国外出差回来的夫君在书房整理各类报表、标书,我突然由衷地觉得:这样平安、平淡、从容、温和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特别美好的一件事情。在这一刻,我也特别想与大家分享对“安全是一种幸福”的感悟。</div><div> 或许是自己多次亲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事故,亦或许是自己来学校工作的岗位性质使然,这些年来,我特别注重“安全文化”的宣传,总希望“安全”这两个字能影响到更多的人,越多越好,当然,那必定是好的影响。所以,所以在招生部门工作时,我在意的并不一定是到校人数的攀升,而是多少人知道“安全职院”并知道“安全职院”是干什么的;所以,作为代理的团委书记,我也经常会带着我们的青年学生志愿者,下乡村、进社区、走企业,顶着严寒酷暑去做安全知识宣讲、安全状况调研;所以,在宣传部门,我更是把“安全文化”品牌的树立当成了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通过经常性地、坚持不懈地组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安全文化”浸润到我们安全职院每一个人的意识、每一件事的实施过程中去,并由此而及其他。</div><div> 于是,也就有了我与部门同事一起策划的《首届安全生产书信书画征集活动案》出台。</div><div> 今天写这封信,我是想特别提提这次活动中的“安全信”征集。当然,这更像一封《倡议书》,我就是想倡议全院师生,提起笔来,给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亲人、朋友、老师或者工作对象等写一封叮嘱安全的信。请我们的同学们试想一下:为了供你读书,你那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父母,当他们下班后回到宿舍,洗去在流水线上工作一天的劳累与疲惫,坐着或躺在床上,掏出你写的“安全”信来读,你在信中叮嘱他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在上下班的时候注意交通安全等等,告诉他(她),他们的安全对于你、对于你们的家庭有多么重要……你的父母该会感觉到怎样的一种温暖与熨帖?再请我的同事们试想一下:给你的工作对象或某个社会群体写一封“安全信”,比如说即将外出实习就业的学生、高考结束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孩子、我们合作的一家企业、某个敬老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提醒他们时刻勿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这又将向社会、向公众展示出安全职院怎样的责任与担当?</div><div> 我想,一封信,能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div><div> 或许,有很多人会觉得此举幼稚,有许多人觉得矫情,也有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对学院各类文化活动选择旁观。那么我想再请大家看一组案例:就在这个6月,灾难可谓接踵而至。先是“东方之星”在长江沉没, 紧接着西安发生特大火灾;河南秸秆刚烧出4车连环追尾事故,贵州居民楼又突然垮塌;端午节多少人在家看海?父亲节,又有多少人对父亲的思念只能寄往另一个世界?与其在微信、微博里无力地感叹:“意外与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时间都去了哪儿?”倒不如,响应学院号召,动手写一封信吧!给我们的亲人、给我们的朋友,送去一份真真切切的关心与祝福,用实际行动“传播安全文化、传递安全关怀”,相信你也会收获一份不一样的美好。</div><div> 此致</div><div> 祝好人一生平安!</div><div> 你们的同事与朋友:罗文芳</div><div> 2015年6月22日</div> <h3> 一封省人大代表的来信</h3><div> 罗文芳</div><div> 8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学院院长郭超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div><div> 写信的是湖南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湖南省道德模范陈建教老先生。陈代表在信中讲述了石门县太平镇“轮椅女孩”刘锴与疾病抗争,自强不息的故事;介绍了刘楷经过多方救助、治疗,身体已恢复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替刘锴表达强烈的求学意愿,也是孩子身体刚恢复一些之后又添的一块心病:希望能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读书!</div><div> 其时,虽是暑假,郭院长的日程安排却很满。他刚参加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又计划启程去邵阳深冲扶贫点上走访“亲戚”,一并还要完成组织专家对《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深冲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进行评审等方面的工作。但院长一刻也没有犹豫,立即打电话叫来了主管招生就业和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罗杨,委托他带队前往石门看望刘锴,当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div><div> 8月22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罗杨,带领宣传统战部、学工、团委等部门相关同志,驱车400余公里,赶到了石门县太平镇大山深处刘锴的家。</div><div> 刘锴,女,今年18岁。读小学六年级时,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摔倒。经医院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父母耗尽家中积蓄并举债上百万元上北京、长沙等地医院治疗。省人大代表陈建教、常德市道德模范管群英获悉刘锴的情况后,曾多方奔走呼号为其寻求社会救助。六年来,病情反反复复,严重的时候,四肢、颈肌、咽部肌乃至全身肌无力,甚至危及生命。但刘锴始终非常坚强,一直顽强地与疾病与死神搏斗,并始终未曾放弃学习。在医院,她抓紧一切治疗的缝隙时间拼命读书,病情稍稍缓解就会回学校上课,就这样,刘锴凭着惊人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学业并自学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但因辗转多地治疗,耽误了今年的高考,八月录取季,眼看着身边同龄的小伙伴一个个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欢天喜地准备去上大学,她不禁偷偷地在家抹眼泪。</div><div> 这事被陈代表知道了,他想起曾经送过不少孩子来学校读书,那些孩子毕业后都发展不错(用陈代表的原话就是“那些个不听话的孩子,到别的学校读几天就跑了,要家长去找人,到了安全职院后就很安生,非但不跑了,还学了点本事,毕业了工作找得都还不错,有的还当了老板,看着就爱哩!”)加上这些年看过关于安全职院关爱特殊学生的一些报道,于是他又萌生了一个想法:把刘锴拜托给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div><div> 于是,就有了那封信。</div><div> 罗杨副院长在了解刘锴特殊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困难状况都属实后,当即表态为刘锴的后续教育升学提供尽可能的扶持,帮助其发挥特长,学好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顺利就业,成长为自食其力、回报家庭和社会的有用人才。</div><div> 返校后,罗副院长又向党委报告,学院领导考虑其情况特殊,为帮助她早日实现梦想,决定接她提前来校熟悉环境,适应一段时间,并安排专门的老师为其补习高中阶段的课程,希望来年她能通过高考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div><div> 9月24日,刘锴来到学校,郭超院长即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她暂住的宿舍探望。他欢迎刘锴同学来校学习,勉励她继续发扬坚毅不拔的精神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一再强调在校期间饮食起居都要特别注意,一有不适立刻跟老师报告。郭超特别交待辅导刘锴学习的系部负责人、辅导员及室友,给予刘锴更多关爱。当郭院长听说刘锴刚到宿舍时没有下铺床位,室友立刻腾让,生活用品未购置齐备,室友立刻帮她去买等情况时,郭院长表示非常欣慰,希望她们今后能够一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起前进。</div><div> 同时,郭院长托刘锴转告陈代表,安全职院愿意跟他们这些爱心人士一起,呵护每一株将要绽放的花朵。事实上,郭院长也是告诉刘锴:我们相信你,只要努力,必能精彩盛开!</div><div> (2016年9月24日随院长看望刘锴同学后。)</div> <h3> 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h3><div> ——随笔一则,代走访日记。 又代“精准扶贫”活动倡议。</div><div> 罗文芳</div><div> “一进二访”活动回来,听到一个消息:老家又一个邻居去世了,应该也就四十来岁光景。鼻咽癌,应该是打工时环境所致的职业病,没有及时检查,检查出来又未及时救治,所以走得很快。家里有三个妹妹,大妹妹与我同学,我读师范时她已出去打工,不到20岁就草草嫁了,生了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给父母看管,然后两口子继续外出打工;最小的妹妹不太熟悉,据说嫁得远,因生了两个女儿被重男轻女的婆家嫌弃,境况也不是太好;唯有第二个妹妹,小我两岁,我在家时总爱去找我,特别是我师范刚毕业那会儿,踌躇满志,难得又有如此忠实的粉丝,于是在她读书、恋爱等问题上,灌输了许多我的思想,她便也与家里抗争,先去读了县里的艺校,后又去读了个职业技术学院,再后来虽也是打工,但好歹是个“白领”,被一个大学老师瞧上,现在两口子都在广东的一所高校里边工作,虽不是非常富有,但日子过得体面尊严,也是家里的骄傲。这次哥哥生病,二话没说,从购房款中拿出来五万。只是可惜,因为家里其他人的麻木疏忽,那五万元寄过来已经派不上用场。这一家兄弟姊妹的际遇如此不同,说到底,是读不读书的区别。</div><div> 所以在有时间、有精力、有机会的情况下,我总愿意去做类似“扶贫帮困”特别是“爱心支教”这样一些的事情,并极力呼吁身边有能力有条件的人参与。我们两口子也只是工薪阶层,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兄弟姐妹三亲四朋并同样面临房贷疾病等压力,但我们有底气有信心面对一切,而底气与信心,我想,最终是来自于知识,来自于我们对社会、自然和自身会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然后做出正确的决定。说白了,也就是,因为多少读了些书。</div><div> 始终记得两件事。一次是六岁那年,我在家门口的小河边用竹片编的簸箕捞小鱼虾,领居家一个城里亲戚拿了一个闪光的陀螺在河堤上玩耍,见我多看了几眼,问我:“喜欢吗?送给你!”我们家家教一贯很严,妈妈说过不许我跟陌生人说话、不许我接受别人无缘无故的馈赠,所以我生硬地拒绝并飞也似地跑开了,但那个小男孩干净帅气的脸庞、微笑时露出的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瞬间就那么深刻地留在我脑海里;还有一事就是在乡下教书时,国防科工委去了一支扶贫工作队,他们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不厌其烦地鼓动我继续去读书,当然有许多溢美之词,各种表扬鼓励,大抵意思都是认为我应该走出去也具备走出去的条件。而于我来说,他们每次从长沙过去,带给我的书籍、影碟、发卡、卤菜等小礼物,才是我跃跃欲试向往外面世界的原动力,加上他们个个收拾得那么干净体面,每次他们来看我,都有如春风扑面而来……</div><div> 而我再次走进大山,两个“小艳子”追了两公里只为了告诉我,你的裙子真好看;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满村的孩子都在玩我送去的炫彩拉环;同事们走到哪里都有小孩子环绕追随;我一起床就有小朋友打电话来告诉我,抱着我送的“芭比娃娃”,做了好美好美的梦……这是多么骄傲而自豪的体验……</div><div> 给钱给物资,我们自身能力亦有限,也不解决根本问题,但依然要呼吁,依然要去做,因为我真的相信,改变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用心就可以。</div><div>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改变这个世界!</div> <h3> 向阳花开</h3><div> ——2014年走访工作日记一则</div><div> 罗文芳</div><div> 杨玲家里比较困难,我是早知道的。 前年录取期间,有个家乡的座机打电话进来,一个小姑娘怯生生地问我:老师,您前段时间在我们教室里说的,你们学校上了三本A类线的学生进去就有新生奖学金,是不是真的呀?我说,肯定是真的呀,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女孩告诉我,她叫杨玲,是新化七中考生,考试发挥不好,只上了三本线,现在档案投到了一所三本学校,要交很多钱,妈妈不让她念书了,但她很想上大学,上一个便宜的大学。因我前面去学校宣传时留下了电话,便特地走几十里山路到镇上给我打电话。沟通过后,我帮杨玲办好了三本退档,重填志愿和录取手续。就这样,杨玲成为了我校烟花爆竹系的一名学生。</div><div> 之后,经常在校园里看到杨玲,她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积极乐观的模样,凭着刻苦努力,她一次次站在奖助学金的领奖台上。前不久,杨玲特地跑来告诉我,她要去浏阳花炮局质检中心实习了,会有一点工资,毕业后可能留在那里工作,还有几家大的烟花企业也邀请她正式毕业后过去工作,我真替她开心。近期,学校开展走访贫困生家庭的爱心助学活动,我脑海里马上跳出了杨玲这个名字,跟湘中线的带队领导汇报后,领导迅速调查了解了相关情况,当晚便通知我:明天随我去探访杨玲一家。</div><div> 去了才知道,这个孩子家,远比我想象的困难。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在一下雪天去河边劳作时滑进河里身亡,留下她和年幼的弟弟,全靠妈妈一人在外打工抚养。家里的茅草房因年久失修已完全没法住人,姐弟俩放假时就寄住在年迈多病的外公外婆家。也是狭小闭塞的一间小木屋,在陡峭的大山石壁上。车子在泥洼里挣扎了一段之后没法再开进去,我们开始往山上走。连我这个同样是山里长大的人都觉得这是个巨大的挑战,蜿蜒曲折的小道似乎到了天边,一抬头根本看不到尽头,加上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尽管杨玲家人借遍了领居家找来几把伞接上了我们,到达时我们一行都已狼狈不堪。家里的情况我不想过多描述,外公外婆穿着打着补丁还破了口的衣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些都不说,我1米55的小个子身材进门还下意识低了头,屋子下方就是悬崖,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站着可以拍到房子的全貌,最终我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屋里最奢侈的装饰就是杨玲获得的满墙的奖状,闻讯赶来的舅舅告诉我们,杨玲从小就特别懂事,读大学以来除了第一个学期在亲戚朋友家借了点钱去报到,之后三个学期再也没问家里要过钱,学费生活费都是奖学金或是兼职打工挣取。我们到家时,杨玲正在实习没有回家,我拨通电话让她跟外公外婆说话,手机转回我手中时,杨玲在电话那头已经泣不成声。她一再说着让我们留下来吃饭,一再说感谢,一再说会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报答学院的关怀……雨小一点,我们便下山了,杨玲又发信息过来: 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感谢学校对我的关怀,对我家人的关怀。我真的很感激,激动得让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不是简单的谢谢能够表达的。老师,代我向院领导问好,辛苦了。愿老师你们回去一路顺利,工作顺心,身体健康!祝愿我们的学院越办越好!我们没有不相信,杨玲——大山里走出来的苦孩子,你必将有个美好的明天! </div><div> 故事结尾,还想说个小插曲:下山时,由于路太滑,两位同事都摔了跤,摔了一身泥,他们在自嘲的同时,更多的都是满满的感动和骄傲,为我们优秀的学生骄傲。同时,我们更清楚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不能辜负,绝不辜负!(回长沙车上一路颠簸,用手机记录心中的感动,还会有更多的故事,敬请期待。)</div><div> 2014年7月2日于返程途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