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农株洲

茂林修竹

<h3>  株洲,这座地处中南部内陆的城市,对我而言实在太过陌生。于是,早就有过前往进行一次亲密接触的冲动。2018年1月上旬,我终于等到了机会。在明月刚刚西下,娇阳还未露脸的那天清晨7点,从温州开往目的地的K318次列车准时进入了株洲站。此时的我算是脚踩实地的走进了这座未曾谋面的城市。</h3> <h3>  据历史记载,株洲古称建宁,又名楮洲。在公元214年三国时就在此设郡,唐贞观年间并入湘潭,南宋绍熙元年定为现名。于1951年从湘潭析出并于1956年升格为地级市。下辖荷塘、芦淞、天元、石峰、渌口5区和醴陵、攸县、茶陵、炎陵4县市,总人口约402万。</h3> <h3>  作为湖南省隶属下的株洲市轨道交通发达、工业产业集聚,这我早有耳闻。今天我转过的街巷,逛过的市场,所见到市民的穿衣戴帽、农贸里的蔬果生鲜、店铺内的南北杂货以及市区的高低建筑等等,与我到过的其他城市相比并无不同。但让我感到惊讶和不解的是,这里许多商店、景点、场所都以“神农”二字来冠名?</h3> <h3>  早前已有好友曾经告诉过我:株洲是一座被火车拖来的城市。我知道,这是说明这里凭借地理区位优势,轨道交通很早就在此开建并形成枢纽,成为铁路运输非常便捷的城市,曾一度有着“北有郑州,南有株洲”之说。</h3> <h3>  随着社会的进程和时代的进步,今天的株洲在原有的铁路枢纽基础上,进一步加密铺设了轨道线路,当我展开城市的旅游交通图就会清楚的看到,纵向延伸的京广线、横向穿越的沪昆线,还有交错走向的湘黔线、浙赣线、醴茶线和高铁线、城际线以及各大工厂企业运输专线等轨道线路在此可谓是星罗棋布,交织如网。</h3> <h3>  具有了如此发达便利的铁路交通,再加50年代初国家刚启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把株洲列为全国八大重点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企业便自此一批批的进驻,各行工人以及各路商贾也随之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h3> <h3>  上千年来的株洲竟从原来的区区小镇,扩展壮大成今天的一座城市。所以,人们形象的把株洲说成是火车拖来的城市,实在不无道理。据知,政界通过广泛讨论,确定当今的株洲精神,就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火车头精神”。这真得是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了。</h3> <h3>  然而,这中华民族始祖炎帝之姓氏“神农”与株洲有何连接?此前,我并未听闻,更未曾有过了解。我想,自已才疏学浅就不用说了,除此,那也许就是我孤陋寡闻的缘故吧!</h3> <h3>  难道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还能与我华厦人文始祖有何特殊渊源吗?带着这个问题,那天当晚我就请教了一位“学者”指点迷津。他的简解自然令我脑洞大开,豁然通窍。</h3> <h3>  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长于姜水,后来或因自然灾害之故、生存或遍寻百草之需,离开原地向外迁移,逐地南下株洲,再之后驾崩于此。株洲即成为他的第六个故里,其圣体安寝于本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之鹿原陂。这里也就成了全球炎黄子孙的追根溯源和历代朝野举行公祭大典的圣地。</h3> <h3>  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炎帝陵后,迄今已一千多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此陵历尽沧桑,屡毁屡建。新中国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50年代的第4个年末除夕夜,香客祭祀焚香不慎引起大火,主殿行礼亭毁于火海。</h3> <h3>  “文革”期间,陵殿以及附属建筑又惨遭破坏,除陵墓外,其它全部均夷为平地。此后,重建炎帝陵便成为广大炎黄子孙们的强烈愿望。</h3> <h3>  直到1988年10月,中华始祖炎帝陵重建工程,在当地政府谋划和主持下经两年的群策群力,精心施工终于告以完成,整个占地面积为3836平方米的炎帝陵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h3> <h3>  现在看到,重建后的炎帝陵是重檐翘角,气势恢宏:一进午门、二进行礼亭、三进主殿、四进墓碑亭、五进为墓冢。殿外还有咏丰台、天使馆、鹿原亭等等附属建筑。</h3> <h3>  整座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呈现了富有浓厚民族传统的古建风格。始祖炎帝石雕塑像矗立于神农大殿,一手拿着谷穗,一手握着耒耜,庄严肃穆,神采飞扬。两旁柱联“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赫然醒目。</h3> <h3>  走近炎帝陵御碑园分列东西两侧的碑廊,举目可见廊壁上镶嵌着明、清两代御祭文碑和历史有代表性的记事碑,最早的御祭文碑是明代洪武四年朱元璋皇帝登基告祭文碑。九鼎台上置九尊花岗石方鼎。</h3> <h3>  据说,九鼎是我国古代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此处却为寄寓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意。远远看去,巍峨的炎帝陵红墙黄瓦,洣水环绕,古树参天,景色秀丽。</h3> <h3>  瞻仰了炎帝陵,又是迎来阳光明媚的一天。来到湘江西岸天元区天台路口的神农城,很快就感受到这里的景象别有一番气派:花岗石地砖铺成的炎帝广场,两边是绿树葱茏,茵草成片的休闲区;传承炎帝神农氏发展工农业、创造医药业等丰功伟业,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贤们。</h3> <h3>  他们就是工农业方面的后稷、大禹、鲁班、宋应星和医药界的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这些古代科学家的立像,也分别设立于左右两旁的休闲区之间,以供人们观瞻;广场地面特别那万块刻有“福”字砖,就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因为当地市民又称之为“万福广场”,寓有为民祈福之意。</h3> <h3>  广场中央一尊巨大的炎帝石雕圣像,背湖面江高高的耸立于基石之上。他头饰牛角,身背药箩,手持耒耜。据了解,圣像前的“中华大地之土”采集自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h3> <h3>  基台的镶嵌之石也来自我国的“三山”和“五岳”,寓意炎帝立山岳之巅,俯瞰中华大地,赐福炎黄子孙。音乐喷泉开启的水上广场,一到夜幕降临,数千彩柱喷涌而出,其势跌宕生姿,景色十分壮观。</h3> <h3>  从炎帝巨像之后步入那呈向心半弧状的建筑就是神农太阳城了。而此处所见的却又是另一番场景。它分为南北二区,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即是人们消费、服务、健身之场所。</h3> <h3>  听介绍,其项目之规模创下湖南全省八个“第一”:第一大规模儿童娱乐园、第一大银幕MAX影院、第一条屋顶休闲酒吧街、第一个无边界恒温游泳健身会所、第一个最大面积美食自助餐厅、第一个时尚运动体验馆、第一个国际比赛标准真冰场、第一个天天名车名盘展览会馆。对此,有人这样形象的概括:商业大市场,生活一条街。</h3> <h3>  再从神农太阳城南北区中间的景观大道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仅距太阳城百米之遥的神农塔,据说该塔实属株洲的第一地标了,塔高达293米,全塔为钢质结构;塔顶设观景台,俯瞰全城,远山近水,一览无余。</h3> <h3>  悠哉于塔内体验中心,沿着长廊一路浏览,始祖炎帝为人类做出的八大贡献: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首辟市场、互通有无、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的绘画图展跃然壁上,让人心中不禁油然生起一种对大汉祖先的崇敬之情。</h3> <h3>  同时,更能让人切身体验到炎帝为华厦儿女、炎黄子孙的幸福所承受的苦难与艰辛,从中感悟到他的创业、奉献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何等的顽强无私,坚韧不拔。</h3> <h3>  紧挨神农塔以北就是秀丽的神农湖了,它被当地人誉为株洲的一颗夜明珠;约30多万平方米的湖面,水波荡漾,波光潋滟;湖中野鸭嬉水,鱼儿追逐;白鹭翻飞,舟艇穿梭;沿湖草坡入水,白石点点,名花异草争奇斗艳;栈道延伸,木桥曲接;夜晚还可观赏音乐喷泉、谜幻灯光和摇焰渔火以及舞台、水幕等艺术融为一体的大型水秀与光影表演。置此佳境,真可让人乐如神仙。</h3> <h3>  我知道,在神农城之中还有许多景观与建筑如神农坛、神农大剧院、神农艺术中心、神农文化休闲街、神农大道和神农渠等等,均未予涉足和浏览。但可想而知,它们一定是以高雅艺术的表现方法、精彩纷呈的展示手叚,来歌颂和传播炎帝神农的伟大功绩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h3> <h3>  走出神农城,我想:这里的一切其实打造的不仅是,以炎帝神农氏文化为主题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基地,而且还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吧!</h3> <h3>  南方的冬天恰似这里的美景,它是如此的善解人意并给予我的是这般的竟好——那一天还是风和日丽,阳光高照的日子。我攀上了与神农城隔江相望的湘江东岸奔龙山巅。举目望去,这里又是株洲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即坐落于山巅的神农阁。</h3> <h3>  从阁楼的外观造型来看,一定可以用雄伟壮观,雍容华美来形容。此处是人们拜谒炎帝神农氏和探寻中华文明根源之所,也是广大市民求祥祈福之地。游人虽然络绎不绝,但毕竟显得更加庄重与宁静。</h3> <h3>  依序上楼,二层为炎帝大殿,中间端坐炎帝金身塑像;三层为中华寻根堂;四层为缘福殿;五层为道福殿;六层为释福殿;七层为儒福殿;八层为和福殿;九层为祈福钟楼。登阁远眺,湘江南去,奔龙飞舞;高楼大厦,山光水色,尽收眼底。</h3> <h3>  看了神农阁,下了奔龙山,很快出现在面前的又是一湖秀色可餐的神农公园。只见沿湖绿杨垂柳,路荫如蓬;湖中亭台楼阁,曲桥湾蜒。公园里那高阁迎曦、水榭闻琴、龙池濯月、桃坞钓晚、荷香听雨、曲径凝芳、修篁绕翠、江天咏雪等八大景色,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h3> <h3>  象这样的休闲佳境,在市区还有文化园、天鹅湖、东湖和石峰公园等等,而它们都能以不同的风姿和各自的媚态吸引着人们到此尽兴,让你清心怡致,悠然逸情。</h3> <h3>  株洲,是如此的活力四射,又是如此的身手不凡。在1月13日的那天,当我离开她的怀抱踏上北去长株潭城际列车的那时,就深深的感悟到,它是一座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接之城,是一座铁路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之城,更是一座无处不在的伟大神农之城。</h3><h3> </h3> <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