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游记

汤敬鹏

<h1>  张志和《渔歌子》中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即在湖州,湖州因太湖而得名,但我却是因为南浔古镇而知道了湖州。<br>  七月梅雨季节,因为学习的缘故,我来到了西子湖畔的杭州,学习结束恰有周六一天闲暇的时间,同行的老师们都急着回去,或飞机,或火车,纷纷先行离开了。感谢国家铁路的发展,虽然下周一我也要上班,但是周天坐高铁所省出的时间,足以让我可以做一次杭州周边的近途游,忙碌的高三结束了,也要给自己一个放松散心的机会。一起来学习的老师中,有一位是五中的司老师,因为她爱人常驻此地,所以她也常来这里,她听了我的打算,于是给我推荐了湖州的南浔古镇。为了方便坐高铁回兰州,周五我住到了杭州东站附近的宾馆,同时也便于我出行湖州。周六一早,我在车站附近吃过早餐,便买了第一班过路湖州的高铁票奔赴湖州。<br></h1> <h1>  七月的杭州高温闷热,但是周五的雷雨却一扫炎热,早晨起来天气凉爽了不少。到达湖州,天气同样凉爽怡人,可能是老天爷眷顾我这个第一次孤身旅行的外乡人,我刚坐上开往南浔的101路公交车,天上竟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虽然早晨乘坐这趟公交车的人并不多,公交车就像是专车一样快速的行驶,但是与20多分钟的高铁车程相比,从湖州高铁站到南浔古镇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车程显然还是有些漫长,不过对于我这个来自大西北黄土高原的人而言,雨中江南水乡的朦胧诗意,非但不会让我感觉到旅途的枯燥乏味,反而平添了几许期待,几许留恋。</h1> <h1>  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对于一次充满期待的旅行,这路还不算长。下了公交车,此时雨已停了,坐上开往景区的三轮摩托车,我的心已经有些急切,感觉就像是去约会一位久违的挚友!车停在一座斗拱石桥前,开车的白发老伯说过桥就是古镇。石桥的斗拱遮住了视线,就像是水帘洞前的瀑布,需要跳进瀑布才会“别有洞天”,走上石桥,在桥顶望去,古镇赫然在目,果然别有一番韵味!</h1> <h1>  下了桥是一段蜿蜒的小巷,踏在地面的青石路上,仿佛在用脚轻叩着历史的足迹,古镇的巷是清幽的,我轻轻的走着,不敢去惊扰它。走过小巷,眼前出现了一条清澈的水道,河水属太湖水系,尽头据说与京杭大运河相通,水面并不宽阔,最宽处不过十余米,但河水十分清澈,水面上还不时有工人摇着小船清理着漂在水面的水草和零星的垃圾。沿着水道两岸是古镇的民居,多是尖顶白墙江南民居的风格。这里是古镇的北区,叫做百间楼民居群,周末清晨的古镇人们多未睡醒,只有一些白发的老人或坐在河边石凳上听着收音机中的评弹,或河边石路上打着拳,或在河边浣洗衣物,一切都是静静的,慢慢的,白墙倒映在缓缓流淌着的清流的水面,让这一切更显得宁静祥和。路上游客不多,他们可能也和我一样,久困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城市的浮华让我们的内心躁动,古镇的宁静感染着我们这些异乡的游客,让我们驻足观想,让我们流连忘返。忽然又下起了雨来,雨有些大,密集的雨滴在水面激起一片片涟漪,果然雨是江南的绝配,它浸润着河边的石板路,轻抚着河边的柳叶,也洗涤着我们这些游客浮躁的心。撑开雨伞,找一处河边的青石凳坐下,静静地看着河面氤氲升腾,水中鱼儿游动嬉戏,呼吸着潮湿的空气,真正让人心无旁骛,此时的我只需坐着,静静地坐着……</h1> <h1>  虽然徜徉于这静谧安详之中不愿离去,但旅行还要继续。在北区河边静坐一小时后,按着导游路标的指示,我来到了古镇的南区。其间在一个小店买了瓶水,与店主聊了两句,店主说南区的风景更好,进入南区却是另一种感受。如果说在北区仿佛是在世外,那么进入南区,你就回到了现实。如果没有如织的游客,没有如林的商铺,没有巷道的喧闹,南区的风光的确更好,蜿蜒纵横的水道,轻轻划过的乌篷船;小莲庄的千朵荷花,藏书楼的万部古卷;中西合璧的名人故居,美轮美奂的湖丝展览……可惜一切都只是如果,游人依然如织,商铺依然林立,巷道依然喧闹,俗世多烦扰,何处觅桃园。我也从一个出世之人回到了一个入世的游客,一个匆匆的过客。有门必入,有景必照,参观参观展览,体验体验游船,不过如此,一个游客的心境。当然南区虽已商业化,但是与乌镇,周庄这些江南名古镇相比,南浔古镇的改变还不太大,这是大家的共识,南浔的景观依然让人留恋。</h1> <h1>  一日的旅行匆匆而过,我终要离开。古镇还在那里,我只是一个过客。多年后,也许我还会再来,希望那时的古镇还能保持她原来的风貌,还能保留她原本的气息。商业的气息也许会沾染她,改变她,但我依然希望她气质如兰,慧心依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