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最早知道大理是從武俠小說里的“段氏大理國”,其實更早的還有《五朵金花》、《蝴蝶泉邊》也有對大理的描述。帶著對大理的神秘感和嚮往已久的大理洱海之行,我一直在計劃和期待中。</h1><h1><br></h1> <h1> 終於在戊戌年初夏的陰雨之際,我與幾個師父居士如約成行了。深夜到達大理機場,在神州租車處取車後,自駕前往大理古城附近預定的靠洱海邊的酒店入住。</h1><h1><br></h1> <h1> 大清早,我們飯後沿環海路線出發,順時針沿著環海西路到環海東路。大理古城 → 崇聖寺 → 喜洲古鎮 → 海舌公園 → 挖色鎮 → 雙廊(海地生活)→ 小普陀 → 環海東路 。據說整個環海轉下來需要一天的時間。</h1><h1><br></h1> <h1> 大理,是滇西的一座古城。位於雲南西部,地處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氣候溫和晴朗。古城內有較為完整的白族風格為主的民居建築群,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h1><h1><br></h1> <h1> 整座古城背靠蒼山面對洱海。城內的街道呈棋盤式分布,石板路面青瓦坡頂的民居為白族建築風格。</h1><h1><br></h1> <h1> 由於從今年年初開始,大理就開始對洱海周邊環境整治,所以沿海的很多商鋪酒店都已經停止營業,很多主要道路都在維修,我們把汽車停在古城外的停車場,租了電動車騎行到各景點。</h1><h1><br></h1> <h1> 崇聖寺,東對洱海,西靠蒼山,位於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歷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聖寺出家,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稱為“天龍寺”。崇聖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聖金像、“佛都”匾,聞名於世,但崇聖寺與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毀於歷代的戰火及自然災害,現寺院建築均為2005年重新恢復修建!</h1><h1><br></h1> <h1> 崇聖寺三塔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是大理市標誌性景點,位於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h1><h1><br></h1> <h1> 喜洲古鎮,古稱史城,又稱大釐城,是雲南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和重點僑鄉之一,是白族典型的商業集鎮,是白族民族資本主義的發萌地之一。喜洲鎮東邊便是洱海,因為這裡是一塊三面臨水的長形沙洲,故名海舌公園。</h1><h1><br></h1> <h1> 雙廊古鎮是大理風光第一鎮,位於大理市東北部,洱海東北岸。 雙廊古名拴廊,秀麗的玉幾島、小金梭島猶如兩只嬉水的鴛鴦,拴於兩廊之間的麗玲峰下。清咸豐年間,人們認為“二島”、“二曲”皆為“雙”,故將“拴廊”改為“雙廊”。</h1><h1><br></h1> <h3></h3><h1> 傳說中,大理古城有四絕:上關的風,下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稱之為“風花雪月”。</h1><h1><br></h1><h3></h3> <h1> 大理素以“風花雪月”聞名天下,喜洲鎮“上關花—天龍洞風景區”位於蝴蝶泉北兩公里處、以“觀滄海、賞名花、探古洞、尋古蹟”四大特色,吸引了大量的遊客。</h1><h1><br></h1> <h1> 因為這裡風景如畫,民風古樸,再加上一些文藝的詞彙,如“風花雪月”、“千里走單騎”等和這裡有著些許聯繫,引的無數文藝青年來到這裡沉思(發呆),放飛心情,使得這裡逐漸成為了旅遊勝地。</h1><h1><br></h1> <h1> 洱海,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於大理郊區,是僅次於滇池的雲南第二大淡水湖。洱海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洱海其實是一個湖泊,因為白族人民沒有見過海,為表示對海的嚮往,所以稱之為洱海。</h1><h1><br></h1> <h3></h3><h1> 雙廊知名,除了本身風景如畫之外 還有個原因是因為這裡 是眾多藝術家的聚集地。</h1><h1><br></h1> <h1> 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就在這裡修建了她的私人別墅——太陽宮和月亮宮 ,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美的院子”。半圓狀的建築就是太陽宮,背面則是月亮宮。</h1><h1><br></h1> <h1> 居所,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外在體現,居住在自己喜歡的屋子里,其實是居住在自己心裡,這個座落在雙廊的藝術品,依島岸純手工而建,與礁石林木融於一體,掩映在繁花綠葉之間,面朝洱海的太陽宮,大青樹下聆海聽風美不勝收!</h1><h1><br></h1> <h1> 眼前就是蒼山與洱海,身旁就是大理最有名的風花與雪月 ,這應該就是人生至美的境界吧!</h1><h1><br></h1> <h1> 鎮域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西跳蒼山十九峰,北臨洱海萬傾碧波,東靠“佛教勝地”雞足山,南接“蓬萊仙島”小普陀。</h1><h1><br></h1> <h1> 從龍龕碼頭往馬久邑,瓦藍瓦藍的天空寧靜地詮釋著純粹的洱海藍。</h1><h1><br></h1> <h1> 對於大理的仰慕源於洱海,對於洱海的仰慕,源於那些生長在水里的樹。</h1><h1><br></h1> <h1> 樹,在土里,立的是生生不息的信念。</h1><h1><br></h1> <h1> 樹,在水里,訴說的是綿綿不期的情深。</h1><h1><br></h1> <h1> 樹,站成風給的姿態,反復將記憶風乾又植入水的心中。</h1><h1><br></h1> <h1> 隨手拿出手機拍攝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生長在水里的樹,就是洱海的生命象征。</h1><h1><br></h1> <h1> 假若,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如意</h1><h1> 那麼,大理可以包容各種情愫!</h1><h1>⋯⋯⋯⋯</h1><h1><br></h1><h1><br></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