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籍丛书》二三言 ——图书馆必藏之文献

<h3>  年初,喜得北京出版集团所赠阅《北京古籍丛书》之《长安客话》、《都门汇纂》及《大家小书》等书籍,作为从事图书馆工作近四十年的我,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也承蒙北京出版集团厚爱,聘为书评员实为荣幸,因学识水平有限,恐难当此重任。那么,即为书评员,也得言之一二吧!</h3> <h3>  我从图书馆藏书的角度简言之。</h3><div> 打开装帧精美的《北京古籍丛书》之《长安客话》爱不释手,一眼看去必是图书馆馆藏文献之必备,原因有二。</div><div> 原因一,从《长安客话》一书,可窥视《北京古籍丛书》全貌,此丛书涵盖北京地区历史地理、典章制度、掌故轶闻、名胜古迹、诗词杂咏、人物传略及物产风俗等各个方面,是全方面研究北京建都以来的难得的珍贵文献,必被学者所钟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无此丛书是说不过去的。</div><div> 原因二,《长安客话》一书的作者蒋一葵,是在明万历年间在北京做官,此书也正是在此期间所创作的,所记述的史实真实可信。如:《长安客话》卷二“皇都杂记”之“德胜门菴”所记:“德胜门之西,城垣下有水窦焉。西山诸水从此流入都城。水口为石犀以当之,遏冲突,缓水势也。而菴其上,名曰镇水观音菴…”。又如:“国子监”所述:“前元置宣圣庙于燕京旧枢密院,地在国子监左。国初改国子监为北平府学。永乐二年,仍改为国子监,即前元遗址”等等,此种记载不胜枚举。</div><div> 《长安客话》一书所记述的事物,大到皇城,小到寺院树木、水塘、诗词名句等,林林总总还原了古都北京的人文风貌,是研究北京那时的市井生活难得的资料。距北京三百余公里的乌兰察布市图书馆不入藏此书,何以面对研究北京人文地理的学者呢。</div> <h3>  己之拙见,请勿见笑,馆藏文献即要有经典大作,起华夏文化传承之功能,又要有普通阅读之图书,以惠及广大读者,广而精,精而深,是道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