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同时代的上海影星

汉江平民

<h1><b>近日,83岁的牛犇入党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这是文艺界的一件喜事。与牛犇同时代活跃在上海影视界的,有老一代的影星,也有后起之秀。他们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贡献,星光灿烂。</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赵丹</b></h3> <h1><b>赵丹(1915年-1980年)原名赵凤翱,1915年诞生于扬州,是中国著名电影演员。他凭《乌鸦与麻雀》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六十年代22大影星。新中国成立后, 他先后主演了《为了和平》、《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   </b></h1><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白杨</b></h3> <h1><b>白杨(1920年-1996年),原名杨成芳,湖南省汨罗市古仑人,中国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六十年代22大影星。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团结起来到天》;1957年,她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捷克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祝福》一片获特别奖; 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春满人间》;1960年,出演战争题材电影《冬梅》。1989年,白杨领衔主演《洒向人间都是爱》,这是她一生中拍摄的唯一的一部电视剧,也是她扮演的最后一个人物形象。</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张瑞芳</b></h3> <h1><b>张瑞芳(1918年-2012年),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十年代22大影星。她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张瑞芳还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上官云珠</b></h3> <h1><b>上官云珠(1920年-1968年),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原名韦均荦,字超群,又名韦亚君。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六十年代22大影星。因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万家灯火》等经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而蜚声影坛。“文革”爆发后遭到迫害,跳楼自杀。</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孙道临</b></h3> <h1><b>孙道临(1921年-2007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六十年代22大影星。新中国成立后,主演及参演了《民主青年进行曲》、《女司机》、《南岛风云》、《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10余部影片的拍摄,其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表演深沉、自然,富有激情,都是中国电影表演画廊中的佳作,他的嗓音浑厚,吐字清晰,感情丰富,他所配音的影片有《王子复仇记》,解说的影片《鲁迅传》,都极有魅力,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朗诵艺术家。</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王丹凤</b></h3> <h1><b>王丹凤(1924年-2018年),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六十年代22大影星。代表作《家》,《海魂》,《女理发师》,《桃花扇》,《护士日记》,也是歌曲《小燕子》的演唱者,被称为“小周璇”,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90年代初移居香港。1981年,王丹凤夫妇应美国白宫邀请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里根总统就职典礼。2013年获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仲星火</b></h3> <h1><b>仲星火(1924年——2014年),安徽亳县(今亳州市)人,著名电影演员, 人民艺术家。 1949年,仲星火所在的华东军区文工团随着大军南上,进驻上海,这年年底,他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此开始了他的影视艺术之路。 仲星火 先后在故事片《南征北战》、《今天我休息》、《李双双》、《405谋杀案》、《巴山夜雨》、《月亮湾的笑声》、《天云山传奇》、《相思女子客店》等经典影片中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角色,曾获得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演员,从一名普通百姓走上大银幕的,出演的角色平实正气,纯净无华,有血有肉,深受观众喜爱。</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秦怡</b></h3> <h1><b>秦怡,192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影视、话剧女演员,表演艺术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六十年代22大影星。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主演电影《失去的爱情》,后主演参演过《两家春》、《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女篮五号》、《摩雅傣》等影片。&nbsp;80年代初,秦怡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nbsp;主演了多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并凭借此部电视剧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nbsp;1995年,秦怡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2009年获全国妇联和人民日报等十一家全国媒体授予的中国十大女杰称号,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终身成就奖。</b></h1><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牛犇</b></h3> <h1><b>牛犇,1935年出生于天津,原名张学景,中国内地男演员,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参演《龙须沟》,此后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参演过《红色娘子军》等影片,演过不少观众喜爱的"小角色“。1982年,牛犇在影片《牧马人》中生动地扮演牧民郭扁子;随后,又与张瑞芳、张翎飞共同拍摄了家庭故事片《泉水叮咚》。2014年出演《海鸥老人》,被提名为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12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同年,牛犇与秦汉,曾江,雷恪生,刘烨共同参加了东方卫视大型户外旅游真人秀节目《花样爷爷》。2015年获得第十五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评委会特别奖"。2016年,与小孙浩共同主演由王陆涛指导的公益电影《因果启示录》。2017年,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向梅</b></h3> <h1><b>向梅,1937年出生于北平,原名武相梅,杰出的影视女演员。1957年在天津大学建筑系求学时参加拍摄影片《女篮5号》。同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85年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上海影协理事、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常务理事。1957年到1964年,向梅在《红色娘子军》、《北国江南》、《夜航》中扮演类型各异的角色。1979年,文革结束后,向梅在剧情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中扮演一位机智,勇敢的地下工作者,1980年凭借该片获第二届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配角奖。1980年,在《蓝色档案》中扮演一位双面女地下党,在银幕上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八十年代,向梅更是勇于挑战各类新的形象,相继出演了《琴童》中的女歌手,《永不调谢的花朵》中的烈士张志新、《代价》中的知识分子等,甚至在电视剧《丁香别墅》中一人分饰三角。向梅代表作红色娘子军创6亿票房。进入九十年代,向梅又参加了《月随人归》等影片的拍摄,1987年,因在《流亡大学》饰演校长夫人,获上海市文联举办的首届文学艺术奖优秀电影表演奖、中国电影表演学会表演奖(金凤凰奖)。多年后,让向梅再次活跃银幕的是影片《保密局的枪声》。最让人叫绝的是她在《蓝色档案》中塑造的地下党工作者形象,艳压群芳、美而不媚。至今仍被观众奉为经典。</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杨在葆</b></h3> <h1><b>杨在葆,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是中国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195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员。1965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60年在影片《红日》中扮演的连长石东根角色,是杨在葆塑造的第一个银幕形象。1979年在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中饰演始终追求真理、不屈从于恶势力的罗霄将军形象。八十年代初,在《血,总是热的》中饰演厂长罗心刚——一个改革者。受到专家以及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获第4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7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同一时期,他还主演了影片《原野》,塑造了集正气、流气和匪气于一身,粗野刚烈、勇于反叛的人物仇虎。并自导自演了影片《代理市长》,很好地表现了市长为民请命、敢冒天条的精神,荣获第9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粱波罗</b></h3> <h1><b>梁波罗,原籍广东中山,1938年生于陕西西安,演员。1959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61年在电影《51号兵站》中饰演主角“小老大”梁洪一片而红。随后,梁波罗接连参与拍摄《小足球队》、《瞬间》等电影,80年代初的《蓝色档案》、《小城春秋》又使他蜚声海外;此后他主演了《人之初》、《浣纱女的传说》等多部电视剧,其中,《人之初》获得了1982年度“飞天奖”。</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达式常</b></h3> <h1><b>达式常,1940年出生于上海市,江苏南京人。1959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厂当演员,曾在《兄妹探宝》中担任角色。1964年因主演影片《年轻的一代》崭露头角,受到好评。文革中断演艺,1973年重回上影厂,拍摄了《春苗》、《难忘的战斗》等5部影片。“文革”结束后出演了《东港谍影》、《他们在相爱》、《曙光》、《燕归来》、《人到中年》、《谭嗣同》、《书剑恩仇录》等多部重要作品,其中大多扮演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形象。达式常的表演从容、传神、细腻,善于挖掘人物情感世界。曾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杰出电影表演艺术家。</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陈冲</b></h3> <h1><b>陈冲,1961年生于上海,美籍华裔女演员,奥斯卡金像奖评委,好莱坞编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1976年,因出演电影《青春》而崭露头角。1980年,凭借电影《小花》获得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1988年,主演的电影《末代皇帝》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大奖。1994年凭借《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得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97年,执导的电影《天浴》入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囊括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2007年,凭借电影《意》获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张瑜</b></h3> <h1><b>张瑜,1957年出生于上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电影电视制作硕士毕业,美籍华裔女演员。1980年因在影片《庐山恋》中饰周筠,获得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郭凯敏一起成为80年代一对家喻户晓的银幕情侣。同年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饰刘文英,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1981年主演影片《知音》和《小街》,让她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一年内连获四冠的演员,分别为: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1993年在台湾拍摄3年电视剧后重返大陆影坛,并于同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表演艺术家特别贡献奖。1995年以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的影片《太阳有耳》在柏林获最佳导演银熊奖和影评人最佳故事片奖。2004年张瑜拍摄了纪录片《中国电影在上海》献礼中国电影百年诞辰。2005年主演主旋律影片《任长霞》,提名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和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2008年首次执导电影《八十一格》。2010年拍摄《庐山恋》续集《庐山恋2010》。</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佟瑞欣</b></h3> <h1><b>佟瑞欣,196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戏剧男演员,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协会会长、上影演员剧团团长。1993年,参演民国爱情剧《梅花三弄之鬼丈夫》。1996年,主演了传记类型的《弘一大师》。1998年,主演了长篇民族爱国主义历史剧《上海沧桑》。2000年,主演了改编自梁凤仪小说的以海峡两岸为题材的情感剧《无情海峡有晴天》。2003年,参演了民族爱国主义年代电视剧《大宅门2》。2007年,主演了农村题材电视剧《春暖南粤》。2010年,主演了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的抗日剧《烽火长城》。2012年,拍摄了纪念中国抗战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的战争剧《长沙保卫战》。2014年,拍摄了张族权执导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都市情感剧《谎言的诱惑》。2016年,主演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战争剧《长征大会师》。</b></h1><div><br></div> <h1><b>"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由张瑞芳,孙喜旺由仲星火扮演)。这句六十年代的流行语,说明了那时上影厂的影片,上影厂的演员在观众心中的份量。</b></h1><h1><b><br></b></h1><h1><b>老一代电影人,演戏做人德艺双馨,堪称楷模。愿后起之秀,继承传统不忘根本,谱写光辉的艺术人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