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贝壳博物馆(副本)

<h3>最美人间四月天!的确,四月是我喜欢的月份。四月,春浓,时光绚烂正佳期。</h3><div><br></div> <h3>去年莺飞草长的四月,我去了昆明,这段生命中美好的印记至今仍历历在目!</h3> <h3>想起林徽因的那句:“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温暖,是希望,你是那人间四月天……”</h3><div><br></div> <h3>这个四月,一向说走就走的我和曾经的同事在年后的第一个小假期前,驱车前往青岛西海岸,第一站到达朋友推荐的青岛贝壳博物馆。</h3> <h3>已是上午十点半,贝壳博物馆位于黄岛海边地下一层,不显眼,展馆也不是很大。还好,这里是私人博物馆,今日,游人不多。</h3> <h3>进门便望见一个大海贝,虽还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想来一定是珍品。</h3> <h3>馆内,灯光恰到好处,贝壳安静而闪亮地炫耀着自己的光芒</h3> <h3>刚刚入馆时还很好奇的东张西望</h3> <h3>讲解员是馆长特别推荐的研究员李宗鉴先生,因总监一职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见我们围着大海贝看来看去,他开始给我们讲解,我也大略知道这里展出了收藏人4000多件藏品,据说只展示了三分之一。</h3> <h3>面前这个神奇的大海贝便是“海贝之王”——直径一米的大砗磲。在后面的参观中我拍到了关于砗磲的讲解,具体见照片不再细述。</h3> <h3>接下来,李总监给我呈现了让我震惊的解说词。从砗磲的海市蜃楼,到山海经,到李白杜甫的喝酒用的器具,从笛卡尔到黄金分割到斐波那契数列,从人的阳池到手背到等角螺线,从蓝牙音响到阴阳太极,从山水名画到道法自然的哲学……</h3> <h3>李总监的解说从科技、美学、中医药、生态、艺术、哲学等等,各个层面挖掘贝壳的内涵,更极尽可能的延伸了贝壳的外延,让你真切感受小贝壳里蕴含的大世界,感受到博物馆里的贝壳文化!让你有想去探究和实践的冲动!</h3> <h3>两个小时的讲解,我无法细述每个细节,想说的实在太多,略去馆藏量、环境布局、美轮美奂的贝壳工艺画等方面,单就讲解的内容和方式两个与我教育有关的方面谈点收获与大家共享。</h3> <h3>就内容方面,包罗万象,林林总总,印象深刻的便是李总监对人生的思考。快到五十知天命之年的我,其实也一直在找寻人生真谛,李总监几次提及对人生的态度,从小贝壳中深挖出来的大道理,比如:人生走完大半,前半生为别人活,后半生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次。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我们生下来的时候都是自由的,只是为了生活,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囚笼里,时光是洪流,没有人能够抗拒,打破桎捁的最后却是另一片藩篱,没有完全的自由。我们一直在寻找中,这个世界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得不到的,生命本身就是寻求一份安定的过程。这与李总监所说的“有些东西不是你争就能争来的,也不是你付出就能收获的”如出一辙。所以,看淡生命中的荣辱,看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生命本是自然随意,无须强求所得,任风来风去,我自依然开怀,渐入忘我的境界。李总监虽然年轻,但他对人生的理解,比之我,有着不知深入多少倍的思考。</h3> <h3>下面说的话题是关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还是第一次跟随李总监得知“我思故我在”出自笛卡尔。</h3><div>这个观点的初衷,源自于笛卡尔对“绝对真实”的探索,他试图寻找凌驾于个人感官、普世观点、甚至科学、数学理论之上的“绝对真实”。 而他发现在所有以上这些人类认知的真实性都可以被合理质疑的情况下,唯有作为思考主体的“我”的真实性是不容质疑的。</div><div>“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这是梵高为他的作品《盛开的桃花》题写的诗句。一个人的行为、容貌会永存在那些爱过他的人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永存。</div><div>因为思考,我才有了存在感。因为思考,才有了精神不死,永世长存!这就是“我思故我在”!</div><div>于我,因为思考,我能在读书时领会作者的思想精髓,并读出自己的感悟,运用到生活中,激励自己也鼓舞他人;因为能够思考,我可以在课堂上抛砖引玉,打破课堂的沉寂;因为能够思考,我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因为思考,我才能放射自己的光芒,画出自己的天空,做最好的自己!</div> <h3>关于笛卡尔的爱情故事,r=a(1-sinθ),画出来的,就是著名的“心形线”。这是数学的至高之美!爱是什么?是相吸,随意,珍视;是包容,理解,尊重;是爱护,真诚,懂得……</h3><div>从笛卡尔的思想延伸开去,李总监讲述了相对论,如果从总监讲的维度和经度来看,不知李总监是降低了几个维度和我们探讨小贝壳中的大世界,相比我们,李总监和小朋友讲述贝壳的故事,估计要降到最低层。讲解过程中,李总监多次提到笛卡尔,他的思想,他的爱情,我想,是不是每次讲解他都要这么确定来者的专业,以此来确定他的维度,这算不算之前我所说的三观一致,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呢?于是,我又想起延伸出来的课题:贝壳与沟通,贝壳与三观,贝壳与心理,贝壳与新课程,贝壳与名人,贝壳人生,贝壳之想,贝壳之爱。私人定制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他们用心做事,才成就了他的高度。</div><div>下面谈讲解方法,从画图到写字,从演示到亲身体验,李总监绝对是课程改革的贯彻与实施者,他的讲解以人为本,在讲述策略,手段,方法上都紧紧抓住听者的知识维度,不同的人,在内容安排和形式上都有不同,他真正做到了从听者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出发,感知听者的状态和情感体验,感知讲解过程中听者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div> <h3>为了让我们体会扇贝的承重力,他用了几种方法演示,先是光照来证明扇贝是碳酸钙的制品</h3> <h3>之后让我们踩到扇贝上感受扇贝壳的承重,带着质疑,带着猜想,实践验证扇贝壳的承重力。</h3> <h3>为了进一步证实扇贝壳的硬度,他让我们从高处将扇贝壳扔到地上,去碰撞瓷砖地面,他现场演示贝壳跟瓷砖相碰,先是一块瓷砖打碎成两块,然后两块变四块。为了让我们能区分法螺的扩音效果,他现场演示将法螺变扬声器,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让我们尝试吹奏法螺。他尊重听者,他鼓励我们自己去发现、探究与质疑,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以自己生命的投入,感受自己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难怪他对人生有那么深刻的领悟。</h3> <h3>他的讲解,给我的教学很大的启示,如果,我们的教学都能与他一样,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激发知与不知的矛盾,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愿望,在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取知识,或许我们的教学就能去除浮华,回归生活与真实。</h3><div>李总监的讲解是高效的,一如他的学习,这不只是个人能力的“走秀”,他把时间最大化地还给我们,在他的引导下,我们积极而投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思考、讨论、猜想、动手,让我们高效参与聆听。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李总监做到了。他是导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也是合作者!</div> <h3>最后说说李总监,一个不到四十的小伙,戴着金丝眼镜,斯文而睿智,博学而不失幽默。不仅是我,我的一众友人都被他感染着,震撼着。他的讲解在内容上,抓重点,抓关键,看似不经意的随手拈来,背后付出的是他的心血与汗水。</h3> <h3>一个小细节,比如:李总监用海螺做扩音器,他所选的音乐,高、中、低音的对比,非常明显,有通俗音乐,也有中国古典音乐和外国名曲。一般人很难这么细致去设计这样一个细小环节。</h3> <h3>再比如:他画螺线,曲线娴熟,精准,美观。这样的他,善于学习,也会学习,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素质。据他自己说,做这样一项公益事业,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将这一公益事业做的这样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他可以全程用英文讲解贝壳世界。“成功之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这样的学习力,这样的学习理念,人生,还有什么不成功呢?</h3> <h3>解说结束,我和友人久久不肯离去,深深折服于总监所述的包罗万象的大世界里。</h3> <h3>吹奏价值4000的大法螺</h3> <h3>翻看李总监的微信,他参加省科协全委会,他的贝壳系列科普图书发行,他与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相约,他参与青岛海洋科普联盟,……不能一一列数,他丰富的工作经历,此站,因了他的讲解,我,不虚此行!</h3> <h3>要说点建议,实在是鸡蛋里也不好挑骨头,如果从教学层面上讲,可以来点视频,3D或者4D的动态体验,技术层面上可以再先进些。</h3> <h3>另外,我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字比之李总监稍好一丢丢吧,唉,实在相形见绌,自觉惭愧,不好意思说啊。</h3> <h3>形态各异的贝壳</h3> <h3>镇馆之宝,价值600万的龙宫翁戎螺</h3> <h3>四大名螺之——法螺</h3> <h3><font color="#010101">四大名螺之——万宝螺</font></h3> <h3>四大名螺之——唐冠螺</h3> <h3>四大名螺之——鹦鹉螺</h3> <h3>一家人,来个合照吧</h3> <h3>走出博物馆大门,屋内,又恢复安静与祥和,想来,光阴深处,贝壳们低吟浅唱地诉说着自己的过往,岁月会淡,光阴会老,你是否读懂了它们的过往。</h3> <h3>屋外,简单而干净,是我喜欢的风格,阳光正好,豁然感觉天空清澈明朗,春暖花开的自然情怀中,行云流水,天地广阔。</h3> <h3><font color="#010101">脚步悠然于石阶,停驻留念,迎风感受四月阳光的丝丝甜怡。</font></h3> <h3>原来时光中的一切取舍,都平衡有致。一颗尘心,简单,从容。</h3> <h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感慨完毕,游走于唐岛湾北,虽说已是春天,咋暖还寒,午后的阳光照耀我的脸庞,迎面扑来的风也暖和而温柔。</h3> <h3>唐岛湾南岸,海水已经褪去大半,没有了该有的生气,加上因为峰会正在建设,少有行人,少有的安静!问不到路的我们不敢离开主路,沿海岸走了一会,返程!</h3> <h3>唐岛湾的广场南岸,草木萌动,路边,一株迎春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嫩黄色的花朵一簇簇开放,在早春微风中摇曳生姿。总说,女人如花,但也躲不过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算了,拥有花开的心情就好!</h3> <h3>路边一片芦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市区见不到的风景。</h3>